摘要:当城市的钢筋水泥隔绝了草木的呼吸,当电子屏幕取代了林间的鸟鸣,我们与自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这并不只是当下时代的问题,历史上知名的博物学家们,也曾面临特定时期的社会问题和人生不同阶段的困境。
当城市的钢筋水泥隔绝了草木的呼吸,当电子屏幕取代了林间的鸟鸣,我们与自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这并不只是当下时代的问题,历史上知名的博物学家们,也曾面临特定时期的社会问题和人生不同阶段的困境。
正如使徒行传对于树立楷模、坚定信仰有重要作用,科学家传记有助于人们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史,博物者的传记,也会帮助我们具体地理解什么是博物学。重要的是,传记会具体、感性地展示人生的画面,让我们不但能看到其背后社会文化的形态、社会思想与个人的关系,也能共情他们人生的理想、现实中遭遇的挫折以及个体生命的实践。
9月13日,“博物学家传记译丛”主编刘华杰教授将在万圣书园与伦理学家何怀宏教授对谈,以丛书最新推出的《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和《梭罗传》为钥匙,从博物实践走进哲学思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永恒命题。
从梭罗的瓦尔登湖到巴勒斯的自然随笔,从亲自观察草木虫鱼到关乎生存的哲学叩问——这场对谈,或许能帮你找回与自然失联的联结。现场将安排读者互动和答疑环节,并在分享会后进行签售。希望与名师面对面并拿到主编亲笔签名的读者,机会不可错过。
9月13日,我们在万圣书园等你。
【活动时间】
2025年9月13日(周六)
14:00-15:30
【活动地点】
万圣・优盛阅读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8号五道口购物中心四层)
【线上直播】
【嘉宾介绍】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文津图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博士,伊利诺伊大学、牛津大学、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博物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传播学。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一点二阶立场:扫描科学》《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中国类科学》《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生存》《天涯芳草》《博物人生》《檀岛花事》《雀瓮》等。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曾获第九届、第十七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首届正则思想学术奖。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与文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道德·上帝与人》《新纲常》《文明的两端》等,以及散文随笔集《若有所思》等,并译有《正义论》《沉思录》《道德箴言录》等。
来源:商务印书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