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顾肖荣有什么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7:42 1

摘要:在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中,顾肖荣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凭借深厚的法学功底、认真的治学精神和突出的学术成就,他在刑法学、证券法等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说起他为何会选择刑法领域、却是源于一次机缘巧合。自己考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部、是1980年的事情,一开始考的时候

顾肖荣老师,当代中国法学家、是我国知名的经济刑法专家。

在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中,顾肖荣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凭借深厚的法学功底、认真的治学精神和突出的学术成就,他在刑法学、证券法等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说起他为何会选择刑法领域、却是源于一次机缘巧合。自己考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部、是1980年的事情,一开始考的时候是科学社会主义,自己这个导师、他在自己进去以后半年左右、就被调到上海市人大担任副主任去了,所以他就叫自己换一个专业,所以这个就是机缘巧合、自己就进了刑法专业,那么为什么自己要学刑法专业呢、因为自己感到刑法是一个比较具体的专业,同时自己又在农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担任指导员担任了8年,就对基层工作也比较熟悉,所以也知道就是要把社会治安搞好、要把整个社会秩序维持好,它的重要性、自己也比较有切身的体会。1979年7月1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刑法》、《刑事诉讼法》等7部法律破茧而出,为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拉开了序幕,而“一日七法”也成为了中国立法史新的开端。尽管彼时还没有完整的法律教育体系,但是在名师云集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里,由一系列国内外经典法案、著作和案例组成的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初现雏形,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你比方讲宪法,我们讲美国宪法的、就是后来的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院长李昌道教授给我们讲美国宪法,另外我们开了一门研究生的公共课,就是《资本论》,《资本论》也是学原著的。还有就是像《民商法》,就是何海晏老师,他既教民商法、又教国际法,他就用那一本英语原版的、叫《英宪精义》、英国宪法的精义,他就是根据这本书来给我们上课,把这本书拿来的。我国法学研究所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是我们当时就把世界各国的,有关宪法、法理,这是总的方面;还有一些分的方面,就是像《民商法》、《国际法》,像我们《刑法》,就是一些精华的部分、我们都把它翻译出来了,翻译出来了、一共出了一套书,有十几本书,当时的法治环境刚刚恢复、所以大家都是非常认真地学习法治。

凭借着自己的好学和努力,1983年、年纪轻轻的顾肖荣就在当时为数不多的法学类杂志《法学研究》上发表了独撰论文《也谈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能够在这样一本反映中国法学研究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的专业期刊上崭露头角,顾肖荣自是踌躇满志。经过数年的学习与沉淀,1986年顾肖荣所著的《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出版的刑法学个人专著之一、这部专著在当时的法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开启了顾肖荣与日本的缘分。第一次是1989年,这是怎么会去的呢、应该要说到在这以前、日本东京大学他的校长叫平野龙一,这个平野龙一校长他刚刚不做校长了,那么他就要到中国来访问,到中国来访问、就跑到了我们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而且他对我们中日刑法和刑诉法界的交流、应该讲也是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我们当时齐所长请他吃饭、吃饭期间就把自己作为了一个重点的介绍,同时我把我的这本书也送给他了,请他指正。1989年的这次相遇,让时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的平野龙一对这个中国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以后、他便着手安排顾肖荣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访问,同时由早稻田大学校长西原春夫担任顾肖荣的指导老师,在这三个月里、除了跟随自己的导师学习外,顾肖荣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日本各大高校的法学院,这也为他日后的研究方向埋下了伏笔。北面到了北海道大学、南面到九州大学,就日本最最有名的刑法学的教授,西原春夫都安排自己一个一个去拜访,自己都去了,但是这第一次、等于1989年这个是打前站,自己主要是要学经济刑法,那么自己在第一次 西原春夫老师也给自己介绍了、就是冈山大学的神山敏雄教授,自己特地到冈山去拜访了他,后来就约定以后还要到他那里去专门学习,1992年自己就专门到冈山大学神山教授那里学了半年,神山敏雄他的研究特点也不是光是理论,他的特点就是更加务实,他的内容都是从当时日本发生的案子、全国性的比较大的案子,从案子出发来讨论这个事情,所以当时日本比较多的金融方面、就是用金票啊来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金,这类案子当时很多,好多案子我们神山敏雄老师都写了这个专门的文章、很长的,一个案子他分析得很透很透的,所以自己从他这个里面呢、学了真的是很多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逐渐兴起,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证券交易开始进入大众百姓的视野,为了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证券市场的管理规定、但因没有出台相关法律,许多证券交易违法行为并没有办法进行明确的定罪量刑。电视剧《繁花》中宝总和强总的第一次交手、“宝瀛战争”,其实正是改编自1993年中国第一个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案例“宝延风波”,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举牌上海延中实业,最终实现控股延中实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一线城市,顾肖荣认为上海法律界更应该在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上有所作为,于是证券犯罪、金融犯罪便成了他重点研究的方向。自己1992年回来以后,自己就还是集中这方面写了、写了一份报告,内部的报告,就是关于建立打击证券犯罪的法律体系的建议,那么这一份报告有大概两三万字,后来有关部门把自己这个东西报到北京去了,有关领导也进行了批示,他们也比较重视,1994年我们国家的全国人大法律委、法工委、财经委,三个委在北京空军招待所召开了一次证券法的立法会议,那么很荣幸邀请自己去参加了、就是对我们证券法的一些基本的原则、立法的内容、条文什么进行研究,人家为什么要叫自己去呢、就是自己提出了一个打击证券犯罪的一个大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 证券犯罪就分成四块,一块就是内幕交易,一块就是操纵股市,一块就是虚假陈述、就是违法披露信息,还有一块就是证券欺诈,就这样四块,那么现在就是我们按照这个四块、建立我们国家的打击证券犯罪的体系。但是1994年这个会议、本来认为1994年以后我们就可以把《证券法》立起来,但是实际上没有立起来,后来《证券法》正式立起来是1997年了,那么1997年有个什么契机呢,就是1997年我们国家刑法进行大的修改,从原来的“79刑法”变成了“97刑法”,刑法的修改当中自己这个四个块全部都进去了,就变成犯罪了,就是像内幕交易、操纵股市都变成犯罪了,所以那一次自己又进行了证券犯罪的大会发言,那么当时“97刑法”修改了,《证券法》也出来了,就配套了。

1994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顾肖荣教授主编的《证券违法犯罪》一书,这是我国近年来第一本研究证券欺诈的专著,而在这次制定证框架券法的专门会议上、顾肖荣提出了将证券犯罪分为内幕交易、操控股市、虚假陈述、证券欺诈四个框架,并且按照这个框架建立打击证券犯罪的体系。1997年3月1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通过,从此内幕交易、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犯罪行为将依法受到严惩,证券犯罪第一次被写进了《刑法》。第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也随之颁布,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启了有法可依的新篇章。因为《证券法》也出来了,《刑法》也修改好了,当时就是我们国家《证券法》的教科书也出来了,当时的教科书出来、不是什么哪个大学、你自己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的,有一个司法部统一教材编辑部、司法部的一个教材编辑部,自己就是被定为《证券法》的主编,所以进入21世纪以后自己一直是主编,所以这个、这个事情也是很光荣的。在2011年左右自己又得到了我们社科院等于是第一个、也是上海的法学界的突破,第一个国家重大课题,自己是首席专家,所以就是证券金融犯罪从90年代初一直到2011年左右吧,完成这个国家重大课题,自己是一以贯之、自始至终,所以这方面呢、自己始终在这个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自己认为都做了一点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都得到了实际部门和理论部门的认可。

大量的案头工作并没有占据顾肖荣的全部时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调研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顾肖荣还是坚持走到一线、积极参与相关案件的研讨和审理工作,和公检法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案件的处理方法和法律依据,他的专业见解和实践经验、为这些案件的公正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让他从实践当中获得更多的思考。自己从1985年就当律师了,从1995年开始就当仲裁员了,自己审过的案子、自己写过的判决书,没有一千个、起码也有七八百个,所以对实际情况应该讲是比较了解,公检法的实务部门对吧、他们来跟自己研讨疑难案件也是很多的,我自己感觉到自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自己喜欢的还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