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正是清明读书时 读懂人间四月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7:39 1

摘要:当清明的风裹着纸墨香拂过案头,我们以书为舟,溯流于时光长河——此刻捧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粒粒从历史土壤中萌发的种子。书中零落的梨花会替我们记住未尽的思念,泛黄的书页里蛰伏着无数个清明的雨声。

当清明的风裹着纸墨香拂过案头,我们以书为舟,溯流于时光长河——此刻捧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粒粒从历史土壤中萌发的种子。书中零落的梨花会替我们记住未尽的思念,泛黄的书页里蛰伏着无数个清明的雨声。

清明正是读书时,这背后既有自然节气的馈赠,亦有东方文化中对生命与时间的哲思。本期《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推出清明特别节目——正是清明读书时,邀请作家于德北做客直播间,与大家一起茶香伴读,在阅读中感悟清明与自然。

静言与作家于德北的Q与A

Q:为什么说清明正是读书时?

A:到了清明,天气转暖,大家心情愉悦,在美丽心情、美丽季节的影响下,我们在晨曦或者黄昏拿起一本书是非常惬意的。当然,在此时读书也是一种独特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在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季节,在大自然当中去阅读,除了祭奠已故亲人,也能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关于心灵的思念和温暖。

Q:您写过很多关于自然的作品,包括《自然笔记》这本散文集,在写作中清明节气是否对您的写作有特殊意义?

A:二十四节气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之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行走在长白山里,当青山绿水一系列的美丽景物撞进我心里的时候,我的心和这些景物产生了交融。每一个节气的到来对我来说都是有一场心灵的撞击,节气实际上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首非常宏大的叙事诗,也是作家非常珍惜、非常珍贵的灵感。

Q:《昆虫记》《瓦尔登湖》这类经典作品,能够帮助孩子与自然建立怎样的深层连接?

A:阅读是建立孩子生活经验以及建立他的这种思维基础的一条通道,但仅有阅读是不够的,阅读和观察是一副非常好的手杖,我们不能单抓住阅读这一个手杖,而忽略践行观察。比如看一只七星瓢虫展翅即将飞起来的一个瞬间,它翅膀微微震动时会给你带来的哪种感触。比如观察叶子,手中的两片叶子,有一片是完整的,一片是被虫子咬过,这就让你对生命的关怀变得不一样了,这就是我要提倡的,要用心去凝视你看到的每一个事物,不光要用来看,更要用来读,还要用来用心去感受。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读书更似一场对抗碎片化的“精神寒食”。不如在清明假期里,暂熄电子之火,重燃纸页之光。

点击音频收听本期完整节目↓

本期嘉宾:于德北

于德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长,长春市作协副主席。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十月》《作家》《小说选刊》《北京文学》《山花》《诗刊》《散文》《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小说选刊》等几百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零点开始》;长篇随笔《我和端端》;散文集《自然笔记》《一个人的春天》;短篇小说集《少年菊花刀》《没有门窗的房间》;小小说集《杭州路10号》《世界的那端》;散文诗集《渡口集》;长篇童话《绿色和平城堡》《草编人与玻璃心》《仓鼠会写诗》;长篇儿童小说《哦,青青套子里》等六十余部。其中《杭州路10号》获中国首届“海燕杯”全国征文一等奖;2007年获第三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9年《美丽的梦》获“冰心图书奖”;2018年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另获长白山文艺奖、君子兰文艺奖、公木文学奖等奖项。有作品被译介到日本、俄罗斯、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王睿旸、静言、悦汐、子欣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