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假期将至,恰逢旅游踏青、上山祭祖正当时,一场春雨一片绿,丝丝细雨润万物,野生植物适逢时,路人见了手痒痒。有些市民贪欲舌尖上的美味或追求“野生草药”滋补,凭借“自身经验”在野外采摘野生植物、蘑菇等,殊不知“杀机”正暗藏其中。野生毒菇千百种,有毒无毒难分辨。野
清明假期将至,恰逢旅游踏青、上山祭祖正当时,一场春雨一片绿,丝丝细雨润万物,野生植物适逢时,路人见了手痒痒。有些市民贪欲舌尖上的美味或追求“野生草药”滋补,凭借“自身经验”在野外采摘野生植物、蘑菇等,殊不知“杀机”正暗藏其中。野生毒菇千百种,有毒无毒难分辨。野生植物千百态,有毒无毒相混杂。
在此,云浮市中医药局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不采食“断肠草”(钩吻)、野生五指毛桃(易与钩吻根茎混生)等野生植物,防止毒蘑菇中毒和“断肠草”中毒!
这些蘑菇千万不要吃
01
致死率高达75%!
蘑菇界的“头号杀手”
据了解,鹅膏菌属
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
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的最毒菇类
△几种有毒的鹅膏菌(图源:云南疾控)
其中,致命鹅膏
号称毒蘑菇界的“头号杀手”
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
集中出现在2~5月份
其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周身雪白
最大特征是——
头上戴帽(菌盖)
腰间系裙(菌环)
脚上穿靴(菌托)
致命鹅膏的致死率高达75%以上
△川渝野生毒蘑菇图鉴(图源:四川疾控)
02
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这些认知误区别踩坑
误区一 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仅凭蘑菇的外观来判断其安全性
是不可靠的
例如,一身雪白、看似普通的鹅膏菌
实则是致命的“白毒伞”
然而,外表漂亮的橙盖鹅膏
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橙盖鹅膏属于食用菌(图源:深圳卫健委)
误区二: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事实上,著名的毒菌豹斑毒伞
常被蛞蝓(俗称鼻涕虫)所食
误区三:让银器、大蒜变黑的才有毒
注意!蘑菇毒素
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03
一旦误食毒蘑菇
用这4种方法自救
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吸收。如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保留毒蘑菇样品: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以便医生查明中毒原因。
对于钩吻(断肠草),你知多少?
钩吻又名断肠草、大茶药、大茶叶、胡蔓藤、野葛、毒根等,其植物基原为马钱科(Loganiaceae)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其味辛苦,性温,有大毒,是闻名世界的剧毒植物,具有祛风攻毒、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等疾病。
钩吻(断肠草)在华南地区分布广泛,广东省几乎每年都有人类因误食钩吻而发生中毒或死亡的报道。今年 就发生了2起钩吻中毒事件。
(1)2024年6月
深圳市一家五口在家中食用“黄花倒水莲煲鸡汤”后1小时左右,均都出现了头晕、乏力、睁眼困难,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其中2人进ICU,3人洗胃抢救治疗后康复出院。
检测结果显示,汤样本中检测出了俗称“断肠草”——钩吻碱、钩吻素己、钩吻素子的成分,确认为钩吻中毒。
(2)2024年12月
韶关市也同样发生一起误将断肠草当做“鸡血藤”煲汤食用导致钩吻碱中毒的事件,3名患者入ICU后抢救成功。经调查,其中2名患者在某市场的流动摊贩手中购买“鸡血藤”。
#01
人称“断肠草”
植物界的“伪装大师”
钩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断肠草”,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植物。
它的根、茎、叶都含有“钩吻生物碱”,且根皮中的含量最高。这种生物碱属于神经毒,一旦进入人体,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每年都有不少人因误食钩吻而中毒,后果不堪设想。
钩吻堪称植物界的“伪装大师”。
它常常缠绕或混杂在其他植物之间,其根与五指毛桃极为相似,花又和金银花、黄花倒水莲特别像。
许多人在野外采摘时,稍不留意就会误将其当作无害的植物带回家,从而引发中毒悲剧。
#02
中毒后发病快
症状多样且严重
钩吻中毒的潜伏期很短,通常在误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大多在2小时内)发病。
中毒症状多样且严重,包括: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头晕头痛、复视、视力减退、言语含糊、肌肉迟缓无力等神经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一旦发现误食钩吻,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 尽快拨打120,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一刻都不能耽搁。
2. 若中毒者清醒,应马上催吐;若中毒者已经昏迷,则千万不能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3. 保留剩余食物或植物样本,以便医院检测确认中毒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 共同进食者,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要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因为中毒可能存在潜伏期,及时检查能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03
做好4点 避免钩吻中毒
为避免钩吻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切勿野外采摘
切勿在野外随意采摘不认识的植物用于食用或煲汤,尤其是那些外观与常见食材或中药材相似的植物。
2. 正规渠道购买
购买中药材或煲汤食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药店或超市,并仔细辨别,确保来源安全可靠。
3. 加强识别学习
提高对钩吻等有毒植物的认识,了解其外观特征和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共享科普知识
将钩吻中毒的相关知识传播给家人、朋友和邻居,让更多人了解其危险性,共同防范。
来源:云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