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20世纪80-90年代的无人机发展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7:41 1

摘要:目前以色列堪称世界无人机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以色列所制造的无人机于国际军火市场备受青睐。其购买者涵盖诸多国家,其中北约欧洲国家、美国以及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均已获取以色列生产的相关装备及其生产许可证。

目前以色列堪称世界无人机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以色列所制造的无人机于国际军火市场备受青睐。其购买者涵盖诸多国家,其中北约欧洲国家、美国以及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均已获取以色列生产的相关装备及其生产许可证。

以色列无人机公司在研发和大规模生产上成果显著。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为以色列国防军指挥部比其他技术发达国家的军队领导层更早认识到,无人机不仅是成本相对较低,还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且无人机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战斗手段。

以色列始终以敏锐性密切关注着美国无人机于东南亚地区的应用情况。自1971年起,以色列更是从美国购入了数十架瑞安火蜂147型喷气式无人机。此后,这些无人机依据当地的实际特点进行了精心改装,并被赋予了“Mabat”这一特定名称。

以色列哈采里姆空军博物馆中的Firebee Model 147I无人机

1973年这批无人机被用于针对阿拉伯联盟的侦察任务中。后又在与叙利亚的武装冲突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至1990年代上半叶才正式退役。

在获取重型侦察机AQM - 34L/M的同时,以色列还引进了诺斯罗普公司制造的MQM - 74A“楚卡”喷气式无人靶机。这些靶机经过一番改装后,被命名为“塔尔姆”。直至1990年之前,“塔尔姆”始终用作诱饵目标,以分散敌方防空火力,以及对敌防空导弹系统阵地的侦察。


不过这种由美国在1960年代设计的喷气式无人机,其造价高昂、体积庞大且操作复杂,并未被以色列军方视为理想的无人机。以色列军方所需求的是相对廉价、身形小巧且具备隐蔽性的侦察无人机。此外,这些无人机需具备在空中续航数小时并实时传输数据的能力。

在19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色列航空工业水平很高,在光电设备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成果一应用,就搞出了一系列性能特别好的侦察巡逻无人机。这也给无人机技术往后的发展打下了底子。之后以色列的公司就能在全球无人机市场里占据重要地位,靠着卖高科技产品赚了数十亿美元。


在赎罪日战争期间,以色列国防军迫切需要一种简单且廉价的情报信息来源。营级及以上指挥官需要了解几公里外山区情报。理论上陆军航空兵的轻型直升机和飞机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不过它们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始终面临被地面防空炮火击中或遭遇阿拉伯战斗机袭击的风险


以色列国防军提出要求研制一种战术无人机,其有效载荷不低于10公斤,能够在距离地面控制站30至50公里范围内执行任务。根据这些要求塔迪兰(Tadiran)公司制造了一架无人飞行器,被称为Mastiff(Sorek-1)。

这是一架主要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无人机,采用双梁尾翼结构,配备双缸二冲程发动机,驱动推进式双叶螺旋桨。用于观测地面的摄像机可实时传输图像。该无人机于1975年完成首飞,1978年正式列装部队。
该无人机的设计不断改进。1979年改进型Mastiff 2(Sorek-2)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以色列军方开始使用Mastiff 3(Sorek-3)。随着该系列无人机的不断完善,其有效载荷和续航时间均有所提升

以色列哈泽里姆空军博物馆中的Mastiff 3无人机


数据显示Mastiff 3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38公斤,空重72公斤,有效载荷32公斤。翼展4.25米,机长3.3米,最高时速达185公里,最大高度4400米,续航时间可达7.5小时。该飞行器可通过弹射器发射,或在长跑道的情况下采用飞机式滑跑起飞。降落则依靠不可收放的三点式起落架完成。


以色列“獒犬”无人机在1982年6月"阿尔卡布-19"行动后引发全球关注,该行动成功摧毁了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费达"防空部队。除了对抗防空导弹系统外1980年代前半期无人机还频繁参与针对叙利亚军队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地面军事冲突。执行黎巴嫩上空侦察任务的"Mastiff"无人机摄像头甚至曾捕捉到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画面。“Mastiff”无人机在以色列军队中服役至20世纪90年代初,退役后被用作空中训练靶标。


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在开发Tadiran Mastiff无人机的同时,也研制出布局类似的Scout无人飞行器。

侦察无人机


1979年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向公众展示了这款无人机。侦察兵(Scout)无人机的主要任务是战场侦察,还可用于观察作战进程、提供目标指示和炮兵进行火力校正。


“侦察兵”外形与“獒犬”相似,飞行性能也很接近,并配备了同等级别侦察设备。该系统包括一个带有Tamam相机和实时图像传输系统的陀螺稳定平台。另一种配置是全景相机和Tadiran Moked 400前视红外传感器。

以色列哈泽里姆空军博物馆中的“侦察兵”无人机


1970年代根据越南战争经验美国布朗斯维克公司研制出TALD(英文缩写)诱饵弹系统。战术空射诱饵弹(Tactical Air Launched Decoy)是一种无动力滑翔诱饵弹,用于迷惑和饱和敌人的防空系统。

假目标 ADM-141A


基础型号在越南战争结束后不久问世,并被命名为ADM-141A,它在美国没有找到买家,但引起了以色列空军的兴趣。赎罪日战争后,以色列人因苏联产防空系统遭受重大损失,开始积极寻找削弱阿拉伯国家所拥有防空导弹系统有效的方法。在1980年代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获得了生产战术空射诱饵弹的许可证。


以色列命名ADM-141A初代型号为“Samson”的一次性滑翔飞行器,采用方形弹体,配备折叠机翼与三个尾翼的结构。该机型搭载了可编程飞行控制系统。从高空(最高12200米)投放时,滑翔距离超过120公里;若在600米高度以约900公里/小时速度投放,诱饵弹可飞行约26公里。
基础型号的TALD 有2版本,弹诱饵弹长2.34米,翼展1.55米,重180公斤。A/B37U-1(V)1是一种箔条分配型,携带36千克的铝箔条。A/B37U-1(V)2是一种无源雷达诱饵,使龙伯透镜增强其雷达特征。所有ADM-141A均装有可改变雷达特征的龙伯透镜。部分诱饵弹配备了示踪器,可模拟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红外信号特征。


1980年代初,以色列研制的"Samson"诱饵弹成功诱使叙利亚防空系统雷达锁定后,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公司开始对外出口该装备,美国战机随后成为ADM-141A诱饵弹的搭载平台。

F-14甲板拦截机投放ADM-141A诱饵弹


根据公开数据,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向美国空军和海军提供了超过4000个虚假目标。1991年对伊拉克空袭行动的初期阶段,美军发射了100多枚TALD导弹,这些导弹对摧毁伊拉克防空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ADM-141A和ADM-141C诱饵弹


1996年采用推力790牛顿的Teledyne CAE Model 312涡喷发动机的ADM-141C I-TALD诱饵弹完成首飞。该改进型号飞行速度可超800公里/小时,航程约300公里。据悉,ADM-141C配备有各类电子干扰设备,能够在极低空飞行,并能模拟从巡航导弹到远程轰炸机在内的多种空中目标。目前,IMI公司是ADM-141C的唯一生产商,并向以色列空军及海外市场供应空射诱饵弹。


在研制Mastiff和Scout无人机过程中积累的技术成果及其运行经验,使以色列得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着手开发专门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游荡弹药。


以色列空军当时的优先目标是打击敌方侦察雷达和防空导弹制导站,因此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研发了“哈比”反雷达无人机。世界上第一架自导式自杀式无人机的测试始于1989年。

哈比反雷达无人机


这是一架采用“飞翼”布局的无人机,其特点是突出的圆柱形机身。该无人机尾部装有一台37马力的内燃发动机,配备螺旋桨。“哈比”无人机携带重达32公斤的破片杀伤高爆战斗部,配备自动驾驶仪和被动雷达导引头。该机全长2.7米,翼展2.1米,起飞重量125公斤,飞行速度可达185公里/小时,作战航程超过300公里。


发射通过安装在越野车上的集装箱发射装置进行,采用固体燃料助推器。


在发射后,由可编程自动驾驶仪控制的反雷达无人机飞向巡逻区域。到达指定点时,被动雷达自导头开始工作,搜索高频辐射源。一旦发现目标信号,无人机将自动锁定并摧毁雷达。与反雷达导弹不同,"哈比"无人机可在目标区域停留数小时,静待敌方雷达开机。由于巡飞弹的雷达散射截面积相对较小,雷达对其探测距离相较于其他空袭武器更近,这增加了防御难度。


在专为对抗雷达设计的无人机基础上,研制出了多用途自杀式无人机Harpy NG,该机型配备复合制导系统和15公斤战斗部,可打击多种类目标。该无人机能够在4500米以上的高空以12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持续飞行8小时。



1990年代中期,以色列向中国出售了一批"哈比"无人机及其生产技术文件,此举引发美国行政当局不满。中国版"哈比"无人机被命名为JWS01。中国则向伊朗提供了ASN-301的图纸,伊朗基于中国技术研制出了攻击型无人机HESA Shahed 136。


1990年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推出了"Searcher"无人机,计划未来替代"Mastiff"和"Scout"无人机。该型无人机于1992年被以色列国防军列装,总计采购约200架。

搜索者无人机

该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为372公斤,机身长5.15米,翼展7.22米。143升容量的油箱可提供长达12小时的续航能力。四缸水平对置二冲程风冷汽油发动机Limbach L 550,功率47马力,最高速度可达198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为174公里/小时。距离控制站的最远航程为200公里,实用升限为4500米。有效载荷为63公斤。起飞和降落采用飞机式起落架,配备三轮底盘。对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而言,采用配备远程大型无人机的机场驻扎系统是最佳解决方案。该国全年日照充足,拥有发达且防护严密的机场网络,且除叙利亚外,周边国家的防空能力普遍薄弱。此外,发射可在未预先准备的场地进行,通过弹射器或固体燃料助推器实现。


1998年改进型的"搜索者 2"侦察机列装部队。该型号起飞重量426公斤,有效载荷100公斤,机长5.85米,翼展8.55米。配备83马力的UEL AR 68-1000活塞发动机,可使无人机达到2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46公里/小时。 实际升高——6200米。 续航时间超过15小时。 使用空中中继器时控制距离超过250公里。

搜索者2号无人机


搜索者- 2可搭载多种有效载荷:组合式光电系统(含夜视通道)、合成孔径雷达以及信号中继设备,具备自动起降能力。
搜索者系列无人机在检测以色列周边地区的迫击炮和火箭发射装置阵地方面极为有效,从而能够先发制人地予以摧毁。


以色列国防军的"搜索者2"无人机服役至2007年,随后被"苍鹭"无人机取代。该机型也深受外国买家青睐,曾出口阿塞拜疆、印度、西班牙、新加坡、中国台湾省、斯里兰卡和厄瓜多尔。
根据世界贸易分析中心的数据武器(ЦАМТО)2009年4月,为进行综合测试,俄方采购了两架以色列制"搜索者 2"中型无人机,交易总额达1200万美元。该机型在出售时已非最新产品,但当时俄罗斯国内尚无具备同等作战效能的替代型号。

“前哨”无人机在乌拉尔民航工厂


2012年乌拉尔民航工厂(UZGA)开始生产无人机搜索者 2的许可副本——"前哨"。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与乌拉尔民航工厂签订合同,采购10套"前哨"无人机系统,总价值90.06亿卢布。每套系统配备有一个地面控制站和三架无人机。


1990年代初,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自主启动了无人机研发项目,该机型设计留空时间超过40小时,有效载荷远超现役无人机。
后来被命名为“苍鹭”(也称作Shoval)的无人机原型机于1994年10月18日完成首飞。但由于侦察设备调试复杂,直到2000年才签署首批量产机型的合同。

Heron无人机


按1990年代的标准来看,苍鹭无人机属于体型较大的飞行器。其机身长8.5米,翼展达16.6米。最大起飞重量1150公斤,空机重量450公斤。无人机开发者采用了一种非典型的设计方案,将267升燃油置于机翼油箱内。这一创新既释放了机身内部空间,又将有效载荷提升至250公斤。飞机燃油箱总容量达到600升。115马力的Rotax 914 F活塞发动机可使无人机加速至240公里/小时。在13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下,该无人机可持续飞行45小时。最大飞行高度超过9000米。在无人机中继器(另一架无人机)支持下,其地面控制站作用距离超过300公里。采用自主飞行或卫星通信模式时,航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在中东地区,Heron无人机系统凭借其远距离作战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侦察手段。


有效载荷可包括带夜间通道的高分辨率彩色电视摄像机,与实时传输系统及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相结合,以及用于探测地面移动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EL/M-2055 SAR/MTI吊舱。此外,该无人机还配备了探测距离约300公里的Elta EL/M-2022U型海上巡逻搜索雷达,采用数字飞控系统并配备双向数据链。其地面控制站GCS-3000可与RQ-5"猎人"无人机通用。据报道,一架无人机可同时跟踪六个目标,并为战机和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目标指示。

Heron无人机操作员


到2012年,这款无人机成为以色列最畅销的无人机型号,根据配置不同售价在3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2000年印度成为首位客户,斥资1.5亿美元采购了50架该型无人机。印度军队在印巴、印中边境地区曾频繁部署该机型。至少两架无人机在其他国家领土上被击落或坠毁,引发了外交照会。


购买“苍鹭”无人机的国家还包括澳大利亚(5架)、阿塞拜疆(15架)、巴西(15架)、德国(租用8架)、加拿大(3架)、摩洛哥(3架)、墨西哥(3架)、新加坡(2架)、美国(海岸警卫队测试用2架)、土耳其(12架),厄瓜多尔(2架)。法国购买了4架无人机,随后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获得了生产许可并开始制造其改进型号,命名为"Harfang"。与法国的交易总额估计为2亿美元。此外,还有若干无人机被租赁给其他一些国家。

法国EADS Harfang无人机


在"苍鹭"无人机成功赢得国外买家青睐后,以色列空军也对其产生兴趣,并于2008年决定用这款无人机替换退役的IAI-1124N"海扫描"巡逻机。


尽管1980年代末以色列国防军的无人机装备相对较好,但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仍决定研发一款新型无人机,旨在深入敌方战术防御纵深执行侦察任务,并供军级部队使用。


增加的起飞重量无人机被命名为“猎人”,配备了两台56马力的活塞发动机。机身长7.01米,翼展10.57米,有效载荷可达90公斤。巡航速度为每小时93至160公里,实用升限5500米。遥控距离可达125公里。290升的燃油空间可支持约20小时的空中续航。最大起飞重量约880公斤的无人机可采用固体燃料助推器在土质跑道上进行短距起飞,并借助拦阻装置完成降落。

“猎人”无人机陈列在以色列哈泽里姆空军博物馆


1992年对无人机进行了测试,之后以色列国防部出资建造了几架原型机用于试验。然而测试未能成功,以色列国防军最终放弃采购"猎人"无人机。


1994年,美军挽救了该项目,其司令部决定通过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来提高军师级的信息感知能力。这款无人机在美国军队中获得了RQ-5A的编号。美国人最初计划订购50套无人机系统,每套包含8架无人机及控制站,总价值42亿美元。在耗资约350亿美元采购7套后,由于接连发生事故,采购计划被终止。但在RQ-5А型无人机于巴尔干半岛表现优异后,采购计划得以重启。
后来“猎人”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阿富汗和中东的军事行动中。该系列无人机能够长时间跟踪特定目标并对大片区域进行拍摄的能力,深受军官和特种部队指挥官的青睐。


最初获得以色列"猎人"无人机生产许可的是美国TRW公司,但该公司于2002年被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收购,后者随后推出了RQ-5A、RQ-5B和RQ-5C等改进型号。
"猎人"无人机也曾销往比利时、印度、法国和菲律宾。一个起初并不顺利、被以色列国防军放弃的项目又获新生,"猎人"系列无人机在海外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使得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不仅收回了研发成本,还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1990年代后半期,以色列国防军指挥部开始考虑更换过时的IAI Scout无人机的必要性。此次新型巡逻侦察无人机的研发任务交由埃尔比特(Elbit Systems)子公司Silver Arrow公司。赫尔墨斯-450无人机于1994年完成首飞,1997年以色列空军进行试验性部署。

赫尔墨斯-450无人机


这是一款中型无人飞行器,采用圆柱形机身,配备高位直翼和V型尾翼。它具备自主飞行能力,搭载可控制起降的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地面系统在内的整个综合设施造价约1000万美元。无人机机身的价格约为200万美元。


赫尔墨斯-450无人机全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制造,难以被雷达侦测。型号中的“450”代表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450公斤,空重200公斤,机长6.1米,翼展10.5米。功率为52马力的R802活塞发动机可提供高达176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巡航模式下为130公里/小时。2008年Elbit公司宣布,将在升级版赫尔墨斯-450无人机上安装新型R902(W)旋转活塞发动机,该发动机重约40公斤,功率达70马力。采用电子燃油供给控制系统。实用升限达6100米。机上可携带342升汽油,续航时间可达20小时。不借助空中中继器时,与地面控制站的通信距离略超200公里。不过,在程序控制模式下,自主飞行航程可超过1000公里。从目前情况看,"赫尔墨斯-450"无人机已实现通过卫星传输侦察数据及实施指挥控制的能力。


无人机起飞和降落需要一条长350米的土质跑道。现有照片显示"赫尔墨斯-450"可从牵引式发射装置上起飞,这提高了无人机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移动发射装置可将无人机尽可能近地运送到使用区域。与此同时,牵引式发射架部署在目标区域附近,确保执行侦察任务的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保持直接无线电可视联系。无人机在执行完飞行任务后自动返回驻扎机场。

赫尔墨斯-450无人机控制站操作员


赫尔墨斯-450无人机可配备各类高分辨率光电和红外传感器,以及与数据交换设备集成的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该系统能够实时向地面指挥站传输图像,与战斗机武器控制系统协同作战,并为高精度导弹提供制导。

“赫尔墨斯-450”无人侦察机的情报搜索传感器方案


据悉安装在稳定平台上的广泛监视和侦察设备,能够从高空获取非常清晰的图像。具体而言,DNS-1系统的传感器能够在30公里距离内探测到汽车,并在白天12公里、夜间8公里范围内对此类目标进行详细识别。"赫尔墨斯-450"无人驾驶飞行器本身能够携带小型高精度打击武器,这些武器曾被用于消灭伊斯兰武装分子。


除以色列国防军外,阿塞拜疆、巴西、格鲁吉亚、赞比亚、哥伦比亚、墨西哥、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也采购了"赫尔墨斯-450"无人机。美国边境巡逻队曾使用数架该型无人机在美墨边境执行巡逻任务。英国军方租用了52架无人机用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执行侦察巡逻任务,其中8架已损失。

来源:人生箴言与绘画6M6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