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某团队对2000个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朋友圈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脆弱的人会四处诉说自己的不幸,坚强的人会不动声色地变强大。
——“言论”,《读者》2025年第06期
去年,某团队对2000个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朋友圈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74.7%的微信用户会每天使用朋友圈功能。
也就是说,朋友圈里看似“日活用户”少了,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在默默浏览。
既然朋友圈具有公地属性,那么,我们日常发布内容的时候还是需要小心谨慎。
以下这三类“无效朋友圈”,请斟酌发送哦。
不加节制地吐槽抱怨
我的高中同学小A,无时无地不在吐槽抱怨。
从开水房的水不够热,到楼下的狗叫声太大,再到某某存心要让他难堪。
似乎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能点燃小A的负面情绪,他也毫无保留地将这些情绪倾泻出来。
原本,大家还能出于礼貌听一听,后来发现他的负能量实在太惊人,渐渐地,也就没什么人愿意理他了。
朋友圈和线下社交一样,没人愿意看到长篇大论的吐槽抱怨。
尽管,步入中年,生活的压力似乎如影随形。
工作上的瓶颈、家庭责任、抱恙的身体……这些都可能成为一个人深夜崩溃的理由。
可是,当我们不加节制地在朋友圈诉苦时,这种行为不仅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还会因为诉苦的行为扩大自己的情绪。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朋友圈的公地属性和这种私密的吐槽原本是相斥的。
偶尔发一发,真正在意你的人会发现你的异常,安慰安慰你。
可当在朋友圈吐槽抱怨成为一种习惯,只能将身边爱你的人越推越远。
更糟糕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并不会同情你。
他们甚至会看你笑话、揭你伤疤,甚至你会被截图成为他们所谓的“电子宠物”。
再者,抱怨的本质是对现状的无能为力。
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出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并积极地改变现状。
当一个人形成了吐槽抱怨的习惯,不仅身边人不堪其扰,更有可能产生一种隐形的情绪暴力。
一旦他们期待从别人身上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让渡了自己的主动权。
一旦别人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期,他们便很容易苛责身边亲近的人,从而陷入一种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抱怨是一种本能,不抱怨是一种修养。
当你对工作、人际关系感到沮丧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有哪些小事能让你的情绪得到缓解。
如果你实在想要找人倾诉,小窗私发的方式好过在朋友圈大吐苦水。
毕竟,对于真正关心你的人来说,无论你是什么模样,都会接纳你。
明里暗里地秀优越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盖茨比一掷千金的宴会场景。
价值不菲的豪宅、华丽的陈设、身份显赫的男男女女,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盖茨比为了心中的一段不了情。
他用夸张的方式展示他的成功,用浮华的炫耀来吸引过去恋人的心。
可是,黛茜最终只是沉浸在那场幻梦一般的华丽游戏里,成了一个精致的花瓶,并未成全他心中的爱情。
相反,他真诚的、一贫如洗的过去,更为吸引人。
日常生活中,在朋友圈秀优越感的大有人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炫富、炫耀学识、秀身材等等。
炫耀乃人之常情,可是,在朋友圈中大秀优越感,却可能让人觉得你过于自负,甚至产生反感。
毕竟,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都不同,你的幸福可能正是别人的痛点。
此外,很多人秀优越感,往往有打压别人的意思。
这种话里话外、明里暗里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以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出现。
可是,只要有这个意图,炫耀就会变成让人不爽的秀优越感。
人们对“凡尔赛发言”不爽的原因,也大致出于此。
保罗·科埃略曾说:“真正的优雅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拥有的东西。”
当你萌生炫耀的意图的时候,不如将和别人攀比的心思,变成一种纯粹的分享。
比如,你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了某项小成就,与其故作谦虚地“凡尔赛”,不如大大方方地表达自己的喜悦。
这样,真正关心你的人,会发自内心地祝福你。
那些心理阴暗的人,自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被筛选出去。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愿意在朋友圈看到正向的、积极的事物。
你谦逊、真诚、自律的模样,能传递出平凡却真实的幸福,也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分场合地曝光隐私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男主角前半辈子都被暴露在镜头之下,被全国观众直播观看。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上学恋爱,他的情感、经历,生活中的喜好和所有隐私,都被别人尽收眼底。
对于正常人来说,个人隐私被曝光是一件很难忍受的事情,楚门更是如此。
随着生活中一系列怪事的发生,他终于发现了这个虚拟世界的秘密。
最终,他打破了“真空”,勇敢地走向了自己真实的人生。
按理来说,没人愿意让自己的隐私成为别人的谈资。
可是,朋友圈里有一种人,却总是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不仅不分时间场合地曝光自己的隐私,也总把别人的私事到处宣扬。
比如,不打码也不问别人意愿的情况下,就把私人聊天记录外传,导致被传的人很尴尬。
再比如,一些大家私下讲出来的事情,他竟然作为朋友圈素材随意发送……
这种喜欢曝光隐私的人,很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别人的关注。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事都适合在朋友圈发送。
尤其是涉及金钱、情感、个人信息的内容。
当然,从安全的角度讲,孩子的照片、学校、家庭住址、朋友的职业、父母的信息,也尽量不要往朋友圈发送。
人心的幽暗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些会给你和你的身边人带来什么麻烦。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同学频繁刷屏发自己和男友、家人的聊天记录,一个小时内竟然发了七八条。
原来是她和男友吵架,随之父母介入这件事,劝她和不太匹配的男友分手。
而她发在朋友圈的意思,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
可是,这在关系一般的朋友看来,最多也就是一个“恋爱脑”的女生夹在父母和男友之间的故事。
同情的情绪短暂出现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一种吃瓜的态度,并很有可能截图传播。
这样,她一个一时冲动的行为,却无意间让自己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避免事后后悔,在发布之前,请三思。
如果你真的想要表达,可以选择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或是与亲密的朋友分享。
写在最后
人民论坛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到:“语欲胜人,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那些想要通过发朋友圈来刷存在感的人,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接纳。
“言多必失,行多必过。”
当我们经历了人间的风风雨雨,再回头,刻骨铭心的一定不是那些糟糕的坏情绪、肤浅的炫耀和冗长的废话。
而是爱、希望与温暖。
余生,愿我们更加专注自己,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共勉!
参考文献:
1.增长黑盒Growthbox|耗时两个月,我们为你破解了微信不想说的商业数据
作者:拓林。
来源: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