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曾是云南支教老师,为了让山区女孩接受教育,走出大山,她在云南筹建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听新语 听经典 轻松做有价值阅读| 第387期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最美校长”张桂梅的故事曾经感动全网。
她曾是云南支教老师,为了让山区女孩接受教育,走出大山,她在云南筹建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她身患重病依然忘我工作,40余年如一日,帮助近2000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
2021年,张桂梅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24年,以张桂梅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央视一套播出,讲述了以张桂梅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员,将一生奉献给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让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故事。
刘醒龙创作的长篇小说《天行者》,也是讴歌一群像张桂梅这样具有大爱精神的特殊老师群体——乡村民办教师。
他们在最恶劣的教育条件下,用最朴实的心,为中国的乡村教育谱写了华丽的诗篇。
2009年,《天行者》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书中的各个人物展现出复杂的人性,也透出浓浓的烟火气。
读懂他们的故事,不禁感叹:人间正道是沧桑,正道精神永相传。
造化弄人人自强
界岭村是有名的穷乡僻壤,至今没有出过大学生。
界岭小学只有三个工作了几十年的民办教师,余校长、副校长邓有米和教导主任孙四海。
学校只有三间教室,每两个年级共用一间。
学生买不起课本,余校长帮忙油印小册子,孙四海则带领班上学生用劳动所得去买新课本。
学校有二三十个学生离家太远,不能回家吃午饭,其中还有十几个学生夜晚也不能回家,他们全都寄宿在余校长家。
家长偶尔送来一些菜、油、柴、米,不够的都需要余校长自己贴补。而余校长家早已捉襟见肘,老婆常年生病,卧床不起,儿子营养不良。
每天清晨和下午放学后,学校都会举行升旗和降旗仪式,国歌是邓有米和孙四海用两支笛子吹奏的。
周末下午放学后,三个老师各带一个路队,送寄宿学生回家。送完回来,已经天黑,有时还会遇见狼。
经济拮据的他们,为了保护孩子的生命和学习机会,还多次垫资维修校舍危房。
为了维修校舍,孙四海两次提前卖了自己种的茯苓,余校长也掏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三位民办教师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安贫乐道,无怨无悔地为乡村教育呕心沥血。
最近揭晓的“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拼命书记”范振喜也具备这种精神。
1987年,25岁的范振喜退伍回乡,当选为河北山区特困村周台子的村党支部书记。
他带着村民打翻身仗,却在30岁时得了白血病。
做完骨髓移植不到三个月,他继续埋头苦干,在村里建起各种集体企业。
2001年,周台子成为全县最富村。如今,村里年轻人住新房,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住老年公寓。
生活不会尽如人意,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回报。
但是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强者依然挺直腰杆,坚守理想,这才是生命的韧性与尊严。
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放下执念天地宽
转正为公办教师,是许多民办教师的执念。
十几年前,界岭小学只有两位民办教师,余校长的妻子明爱芬和另一位男老师。
那年学校分到一个转正名额,论转正条件,明爱芬更强。
但男老师另辟蹊径,迅速与一个有靠山的女人结了婚。
明爱芬明知转正无望,但她硬撑着要去参加考试,想在考分上压倒男老师。
为了赶车,她趟着冷水过河,还没进考场,人就病倒了。
被抬回来后,明爱芬就一直卧床不起,成了废人。
多年过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咽不下无法转正的那口气。
大家商量后将唯一的转正名额让给她,以便她走得安心。
明爱芬灿烂地笑着,颤抖着填写表格,只写了一点,就永远地离开了。
转正也是其他三位老师多年的心病。
他们曾经为此勾心斗角,但后来逐渐达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共识。
他们经历了三次转正机会,前两次都把机会让给了两位新来的年轻老师。
第三次大家都有机会转正,可是要交一大笔钱买工龄,只有省吃俭用的邓有米有钱转正。
刚好有人捐款10万修建教学楼,由邓有米负责。他在村长的误导下,要了2万元回扣,想帮另外两位老师转正。
不料修建的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发生倒塌。
邓有米被开除公职,逃亡他乡,但是他发誓要为界岭小学重建教学楼。
邓有米的妻子用讨回的工龄钱为余校长买了工龄,余校长成功转正。
孙四海在目睹了村长的种种懒政和恶行后,成功竞选村长,决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转正成为许多民办老师的心魔,有人为此疯狂,有人逐渐放下。
这种执念不仅存在于民办教师中,也存在于各行各业中。
现实中,许多人因为无法完成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而忧心忡忡。
学生因为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耿耿于怀。
职场人因为评不上职称、不能加薪、无法获得晋升而郁郁寡欢。
其实,我们孜孜以求的许多目标只不过是一个执念。
倘若你为执念所困,就是作茧自缚。一旦放下执念,便会发现天高地阔。
巴尔扎克曾说:“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应该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
执念就像笨重的货物,只有舍得放下,才能轻松前行。
真正的强大,不是一味地盲目坚持,而是适时地放下执念。
人间正道是沧桑
张英才高考两年都落榜,凭借乡教育站站长舅舅的关系,到界岭小学当民办教师。
上级检查团来检查界岭小学的义务教育完成情况时,余校长安排在校学生帮忙那些只报名不上学的孩子突击完成了作业,造成入学率超过96%的假象,界岭小学因此被评为先进。
不明就里的张英才写信举报界岭小学弄虚作假。
事后,他才知道,上级其实对界岭小学的情况心知肚明,只是想通过评先进来资助它。
而余校长早就指望用这800元奖金来维修教室,却因这封举报信毁于一旦,最后孙四海不得不提前挖出茯苓卖了用作维修费。
了解真相后,张英才悔不当初,决定将功补过。
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文章,投给省报。
省报记者来实地调查后,将文章发在省报头版,反响较大。
因此,上级拨给界岭小学一个转正指标。大家协商后,一致同意让张英才转正。
张英才离开界岭小学去进修,后留在县教育局工作。
他离开后,又先后来了夏雪、洛雨、蓝飞等支教老师,但因种种原因,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都离开了。
后来,张英才主动申请回到界岭小学,其他离开的支教老师也都尽力支持界岭小学的工作。
还有那些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有的自学成才,有的功成名就,也自愿回到界岭。
所有在界岭小学待过的人,离开时都说中了界岭之“毒”。
这“毒”就是有情有义,就是人间正道。
界岭之“毒”让他们完成精神蜕变,并且愿意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这种正道精神的传递,在中国航天事业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这种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让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次次惊艳世界。
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沧桑,举步维艰,但是“正道”的底色从不改变。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引领和感召着后来人前赴后继,将正道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因为人心始终向善,必然指向正确的方向。
故事的结尾并不圆满,只有一位老民办教师转了正。
但是他们安贫乐道的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的真情实意却令人动容。
孙四海竞选村长成功,以张英才为首的年轻人回归界岭,相信界岭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的世界也越来越温暖。
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真正的天行者,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致敬曾经的民办教师!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