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筑梦 创新赋能丨“苏”写产改新篇章(十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6:13 1

摘要:近年来,苏州作为江苏省产改全面试点的五个地区之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省产改工作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工人关切的突出问题,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产改案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

近年来,苏州作为江苏省产改全面试点的五个地区之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省产改工作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工人关切的突出问题,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产改案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改经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赛聚智、以赛促练、以评促建

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产改“新引擎”

近年来,苏州市全面提升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推产改工作的整体水平,团结引导社会组织工作者当好推动产改的参与者、服务产业工人的协同者、助力群团改革的贡献者,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提供产业人才支撑。

明确定位

先行先试

苏州积极落实产改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社会组织正逐渐成为苏州产改发展“新引擎”,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发挥专业优势,为产业工人提供多样、精准、高效、优质的专业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连续多年开展“企业职工服务创新项目大赛”,项目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产改工作,累计撬动资金1200余万元,惠及产业工人24万余人次;昆山花桥经开区社会组织工联会累计开展服务活动3219场,受益职工近15万人次,形成以“职工为中心”的党群圈、工作圈、生活圈,让职工真切感受“娘家”温暖。

2023年7月,苏州市委办公室转发《关于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创新“社会组织+”工作模式,打造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加快培育一批政治强、发展强的“双强型”社会组织。

2024年,苏州市总工会以“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产改”为主题,通过以赛聚智、以赛促练、以评促建,举办首届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产改创新项目大赛,总结各地产改工作特色成效,推动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增效

赋能提升

以赛聚智

首届大赛通过公开招募、自主申报、择优评选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成功挖掘出了一批优秀的社企合作项目和社会组织,进一步传播了全市各地社会组织助力产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以赛促练

执行过程中,各参赛项目通过“理论+实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各项目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通过对各参赛项目进行全周期的专业指导和优化赋能,进一步提升了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理论知识水平和项目执行能力,推动社会组织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加专业、高效、暖心的服务。

以评促建

获奖项目和单位在内容设计、创新性、实践成效等方面均表现出色,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为产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通过举办启动仪式和路演评审会两场大型线下交流活动,搭建了全市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了各级工会和社会组织间的优势互补和互学互看。进一步提升全市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产改工作在各级工会中的重视程度和影响力,激发了各级工会广泛搭建社会组织建功立业平台的热情。

强化成果转化

形成示范效应

首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更是调动了各市、区的主观能动性,张家港市总工会与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相继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赛事,共同掀起了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产改的新高潮。

张家港市总工会启动了张家港市社会组织助力产改“彩虹计划”项目创新大赛,明确了首届大赛七大赛道主题、发布了大赛实施方案、完成了社会组织行业工会的揭牌等相关动作,开启了张家港市总工会联系引导组织助力产改工作新篇章。

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启动了第六届企业职工服务创新项目大赛,大赛开设“社企合作项目”和“职工社团联盟”两大赛道,聚焦职工多样化需求,精准掌握区内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工会工作,通过“项目化开展+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企业工会与社会组织围绕产改主题开展深度合作,最终13个项目完成签约、落地执行。

未来,全市将继续打造具有“苏式特色”的产改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更多发展与创新的空间,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创元集团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近年来,创元集团加快改革、鼓励创新,通过党建引领产改、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模式、加强维权服务,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在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

坚持党建引领

以党建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大产业工人党员发展力度,实施“红色工匠”培育计划,注重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引到党组织中来,新发展党员中产业工人比例超过80%。

突出思想先导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用好“今日创元”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强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宣传,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加强制度统筹

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等评选中的比例。试行产业工人在集团及企业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加快年轻干部双向流动任职,帮助一批优秀青年产业工人走上企业生产经营领导岗位。

坚持高质量发展

搭建产业工人赋能成长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培育产教融合平台,与苏工院、常熟理工等院校战略合作,推动苏州金龙、苏净集团等企业联合打造企业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拓宽发展空间

构建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技能提升绿色通道。2人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分获一金一银,1人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中获得第三名(全省唯一)。连续13年举办“创元杯”技能大赛,参赛职工近6万人次,培养“五一劳动奖章”等110余名,竞赛工种近60个,获技能大奖40余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余人。

创新激励机制

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励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在企业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技能带头人”,实行特岗特薪,破除技能人才晋升的“天花板”。涌现出全国劳模闫志军、省劳模宋世民等一大批优秀劳模团队,近年来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近2万个,取得技术成果3000余项,获得专利800余项。

坚持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鼓励产业工人职工代表有序有效参与公司治理。依法依规履行职代会程序,促进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规范化。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坚持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职工劳动报酬增长与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保持基本同步。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特殊工种职工健康体检标准。做好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坚持培训合格后上岗,增强劳动保护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坚持办好暖心实事

努力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

完善产业工人基础服务

通过政府人才政策、集团人才住房补贴等形式,缓解一批产业工人队伍中紧缺人才住房难的问题。完善企业“会、中心、家”职工服务体系,建设职工书屋、“妈妈驿站”、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功能型场地,借助职工服务中心打造产业工人之家,目前集团拥有2家全国职工书屋、4家省市职工书屋、9家“妈妈驿站”。

加强困难群体精准帮扶

建立健全帮扶救助长效机制,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提供有效支撑。做好困难劳模专项帮扶工作,解决劳模先进实际困难。实行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加强摸底排查,准确掌握困难产业工人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争取上级关爱帮扶政策、创元帮困基金、企业关爱帮扶等途径,深入实施大病补助、特殊困难救助、医疗互助,帮助困难产业工人解困脱困,做到依档帮扶、精准帮扶、应帮尽帮,每年争取各级帮困资金近40万元,惠及职工1000余人。

办好职工普惠实事项目

常态化开展传统节日慰问、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生日祝福、健康体检等职工集体福利。不断改善一线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扩大劳模、一线职工、特殊工种职工疗休养范围。开展职工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开展“互联网+”平台普惠行动,让服务进一步向产业工人队伍的最基层延伸,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幸福度和满意度。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