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晚间,美的集团公布了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美的集团在2024年彻底清仓手中持有的小米集团股票。
3月28日晚间,美的集团公布了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美的集团在2024年彻底清仓手中持有的小米集团股票。
美的集团已持有小米股票近10年,从2020年起开始抛售小米股票,如今双方再无股权上的瓜葛。
一、跨界联姻:智能家居时代的"股权换生态"
2014年12月14日,美的集团与小米科技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场被外界称为"白电巨头与互联网新贵的世纪联姻",以双向股权绑定揭开序幕。根据公告披露:
1、美的出资12.66亿元,以每股23.01元认购小米科技5500万股,持股比例为1.29%。
2、小米旗下天津金米投资以每股23.01元购入美的5220万股,耗资12亿元,持股比例0.92%。
在资本联姻背后,是双方的战略诉求深度契合:
1、美的的智能化焦虑:2014年美的空调业务占比达46%,但智能家电渗透率不足5%,急需互联网基因注入。
2、小米的生态链野心:正值小米IoT生态链启动元年,需要借助美的制造能力打通智能家居"最后一公里"。
3、数据层面的互补:美的覆盖7000万家庭用户,小米MIUI月活突破1.5亿,双方计划共建用户画像系统
时任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坦言:这不仅是资本合作,更是制造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化学反应。
二、小米的资本腾挪:1.6倍收益的精准逃顶
这场股权合作的首个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
随着小米集团股价从发行价17港元跌至8.5港元(2019年9月),资本市场开始质疑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
在此背景下,小米启动了对美的的战略减持:
1、2019Q4:首次减持美的股票2000万股,均价51.2元/股;
2、2020Q1:再减持1800万股,均价54.8元/股;
3、2020Q2:清仓剩余1420万股,均价57.3元/股。
这笔投资在5年间为小米带来19.3亿元净收益,年化收益率达21.4%,超过同期美的主营业务的ROE(约18%)。
三、美的的资本操盘:从战略持有到清仓离场
在小米撤退后,美的从2020年也开始减持对方的股票,直至全部清仓:
1、2020年套现8.77亿元;
2、2023年套现5918万元;
3、2024年清仓套现9.02亿元。
这笔投资为美的带来了5.64亿元的利润,虽不及小米投资美的的收益,但也相当可观。
考虑到小米集团股价去年连续7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超过400%,落袋为安也是很明智的选择。
四、清仓逻辑解码:从生态协同到资本逐利
美的清仓小米股票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产业资本运作逻辑的深刻转变:
1、双方在多个领域已经形成直接竞争
(1)小米空调2024年出货量突破680万台,同比大增50%;冰箱、洗衣机增速均超30%,直接杀入美的腹地。而美的家用空调全球销量首破7000万台,看似四平八稳,实则面临小米“性价比+智能化”组合拳的持续冲击。
(2)SU7首年交付13.68万辆,2025年剑指35万辆;美的则牵手蔚来,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智能制造。
2. 资本配置效率优化需求
(1)美的加大海外基地建设;
(2)对库卡机器人的并购整合需要持续输血;
3. 规避资本市场波动风险
(1)小米股价从2021年35.9港元高点跌至2023年6月的10.2港元,市值蒸发71.6%;
(2)港美息差扩大导致中概股流动性萎缩,2023年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减少38%。
对于美的来说,财务投资已实现预期目标,当前更需要聚焦主业竞争力打造!
五、商业联姻启示录:苏宁清仓阿里的百亿样本
这种"始于战略协同,终于资本套现"的剧情,在商业史上早有先例!
2015年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的交叉持股,堪称经典案例:
1、2015.08:阿里巴巴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持股19.99%;
2、2015.08:苏宁140亿元认购阿里1.09%股份,成本约87美元/ADS;
3、2017-2018:苏宁三次减持并清仓阿里股票,净赚141亿元。
说好的战略合作,三年就清仓了!
反观阿里投资苏宁,至今仍然被深套!
这说明,无论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只要股价涨得足够高,都有减持甚至清仓的冲动。
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心动啊!
六、产业与资本的辩证法
从美的清仓小米到苏宁退出阿里,揭示出中国企业战略合作的深层规律:
1、战略协同窗口期:通常不超过5年,技术代差会消弭合作基础;
2、资本收益安全垫:财务回报需覆盖战略试错成本;
3、退出时机选择学:理论上在行业景气度拐点前完成撤退,但股价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正如某商业大佬所言:资本合作如同婚姻,不能指望永远蜜月!
当资本逻辑与产业逻辑发生冲突时,清醒的离场或许比勉强的维系更显智慧。
来源:阿漫的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