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政务区天鹅湖,历史上是谁家的私人土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4 18:55 1

摘要:荷叶地,现称天鹅湖,当初是几户人家组成的小村落,一度发展成为小集市。因为地势低洼,四周都是河渠水道,中间是一块陆地,只有两座小木桥通向外界,分别在它的东边、西南边,人员的进出,都从这两座桥上通过,故一度称之为“双桥集”小集市。

荷叶地,现称天鹅湖,当初是几户人家组成的小村落,一度发展成为小集市。因为地势低洼,四周都是河渠水道,中间是一块陆地,只有两座小木桥通向外界,分别在它的东边、西南边,人员的进出,都从这两座桥上通过,故一度称之为“双桥集”小集市。

经过十五里河河水上千年的冲积,在集市的外围,形成了一片片养殖场和数百亩农田。当地村民在其中养殖莲藕,种植稻谷、小麦。这片洼地总的形状就像一片荷叶,村民就像在荷叶上生产生活,因此,又习惯称之为“荷叶地”。

十五里河流经荷叶地

为配合市政务双子楼形成背山(大蜀山)面水(天鹅湖)的新格局,自2003年建成以来,便成为全省最知名的开放式公园,屡上央视新闻联播。如今,人工景观湖——天鹅湖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周长3.5公里,水深3.5米,环湖有雕塑、树木、人工沙滩、喷泉等景观;更有合肥大剧院、天鹅湖体育馆、安徽省博物馆、合肥市政务双子大楼、安徽新广电中心等省会地标式建筑。

省会明珠:天鹅湖

合肥历史有文字记载的4000余年。秦始设郡县,合肥属九江郡。西汉初年归淮南王国,汉武帝时合肥县隶属九江郡。至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会由立煌县一度迁至合肥,1949年1月21日,合肥终于和平解放。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1月18日,合肥市郊区开始土地改革运动,4月底结束。合肥市的土改运动可分为发动组织群众、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五大财产等阶段。经过土改,土地资源不再归私人所有,从而消灭了中国沿袭数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十五里河大队证明

郝少云档案

土改前后情况

郑国英档案

那么,荷叶地(天鹅湖)这块风水宝地,历史上又是谁家的?可以说,数千年的历史应该传承了近百家主人吧。但是,秦汉至民国,土地私有制一以贯之,不因朝代变迁而改变,土地的买卖以田契为凭证,上一家和下一家是传承有序的,那么解放土改前的最后一个主人是谁呢?

郑国英,女,安徽省合肥市人,家庭出身工商业兼地主,时住淮河路167号。1934年,时年21岁嫁给大地主兼东门布行老板郝清云为妻(小老婆),郝在抗日战争跑反途中(舒城县晓天)死去,在临死前,将荷叶地一百多亩土地分给郑国英;董铺水库附近的田分给前妻所生的长子郝少云(因前妻就葬在董铺)。土地虽分,但郑国英、郝少云仍生活在一起,1947年郑国英曾随郝少云几次前往荷叶地向佃戶催討租子。1948年秋,郝少云与继母郑国英分家后,遵父亲遗嘱,交给继母四张田契,将荷叶地一百多亩土地交给郑自行掌管收租,每年收租140担左右。分别由荷叶地居民(佃户)宋淇芳、宋方文、许智有、许道银、许道仁、卫先智等承租。

佃户证明

佃户证明

荷叶地整体面积虽有近千亩,但是河渠纵横,湖塘密集,再加上中间散落的村落住宅集市,真正有效耕地面积远不足三百亩,其中近半的耕地是郝清云及小老婆郑国英的,她应该是数千年土地私有制下荷叶地这块土地最后的主人了。

郑国英的子女最后落户在马鞍山市

来源:淡淡历史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