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悦:用“青春之手”托起银发幸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15:51 2

摘要:“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家事,也是国事。”刘洪悦说,想把养老的相关提案做成“连续剧”,“人老了,就像返璞归真的孩子。而那些愿意陪他们慢慢走的年轻人,是把温暖接过来的人。”

“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家事,也是国事。”刘洪悦说,想把养老的相关提案做成“连续剧”,“人老了,就像返璞归真的孩子。而那些愿意陪他们慢慢走的年轻人,是把温暖接过来的人。”

“这个小姑娘叫崔宝岩,今年刚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一张年轻美丽的面庞出现在眼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刘洪悦语气里满是振奋,“她是我在养老院做公益时认识的护士。”

“护理人员的辛勤付出能被看到、被认可、被表彰,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之所以提到小崔,还要从刘洪悦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说起。

刘洪悦委员参加助老公益活动 (刘洪悦委员供图)

72岁的李奶奶摔伤后只能卧床在家休养,由于家人缺乏护理知识和专业技术,几个月后老人情况危急,家属不得不求助专业机构提供居家养老照护。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发现褥疮导致的腐肉已经和被褥粘连,不得已只能剪下腐肉,才能帮老人翻身擦拭处理伤口。

“四个月后,李奶奶就离世了。”黯然神伤后,这份沉重化为刘洪悦对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长久牵挂。

如何解决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答案指向“人”——

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让他们深耕这份事业!

为此,刘洪悦调研了两家养老机构,一家位于海淀五棵松,是运营了18年的民营养老机构,另一家位于通州潞城,是一家公办民营养老院,已运营19年。

刘洪悦介绍,这两家养老院共接收166位老人,其中需24小时监护照料服务的重度失能老人就有79人。护理人员共48人,平均年龄54岁,其中“90后”护理人员4人,“00后”仅2人。

小崔正是就职于海淀五棵松这家养老院的“80后”。她从一个在面包房打工的小妹,误打误撞进入了护理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

岁月无声,见证着这份“误打误撞”里藏着多少坚持。

在这里,小崔不仅照料老人们的日常起居,还会组织手工制作、唱歌比赛等活动。

“他们不仅积极帮助老人恢复身体机能,还要给予老人们情感支持。既是生活的照料者,也是心灵的陪伴者、守护者。”刘洪悦在和年轻护理员沟通时发现,他们有着不同于年长护理员的热情,也有着属于他们的困惑。

“家人对这份工作不是很支持,他们认为学了半天干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儿。”不理解和质疑的声音常常让这些年轻的护理员“很郁闷”。

刘洪悦在调研中了解到,除了职业认同感偏低,薪酬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清晰的职业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也是年轻护理员们的烦恼。这也成为阻碍更多年轻人投身养老护理行业的“门槛”。

痛并快乐着。这份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也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我深切地感受到被这些老人需要着,爷爷奶奶有什么事情都会和我们分享,在这里我们有了很多家人。”一位护理员告诉刘洪悦。

这些都被刘洪悦记录了下来。

“得让年轻人看到这份工作的价值!”

2024年,刘洪悦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强护理专业院校与养老机构高效联动的提案》。

“在医养结合的大需求下,不难看出目前基层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面临的‘老龄化’和护理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刘洪悦在提案中清晰呈现调研数据,直指基层养老机构的双重困境。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刘洪悦建议职业护理院校和护理专业学生与养老机构高效联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养老机构实地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尽早感受到养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自身价值体现,为毕业后选择进入养老领域做有效铺垫。”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中老年人护理老年人”正在逐渐转化成“老年人护理高龄老人”,护理行业急需年轻人的加入。

刘洪悦认为,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养老机构就业补贴时不以公办、民营来区别对待;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舆论引导,树立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的高尚形象,给予从业者更多关注、理解和尊重。

2024年8月,刘洪悦欣喜地收到了提案办复证书。

对于她的建议,民政部逐条给予回复。“这既是对我履职的认可,更是让我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刘洪悦说。

“民政部等12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职业院校、普通高校与养老服务机构互设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培训基地。”刘洪悦介绍,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类专业院校,或与职业院校以多种形式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合作开设相关专业等。

“在护理员待遇方面,各地也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比如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像小崔这样年轻的护理员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他们将整个青春都奉献在了养老这件事上,真的非常了不起!”刘洪悦认真记录着一点一滴的改变。

作为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的主持人,刘洪悦平时总能接触到很多老年人,她也经常参与面向老年人的公益活动。尽管提案已经办复,但是遇到养老相关的问题,她还是会多问一句、多关心一下。

“改变,在一点点发生。我了解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的专业院校会定期组织到郊区的村镇义诊,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成立了邻里互助服务队为老人提供日常的照料……”刘洪悦滔滔不绝说起自己平日里的观察。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有时看着身边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不禁想到当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又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现在为老人多做一点,也是善待未来的自己。刘洪悦一直在思考,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今年我计划拍摄一些康复运动的科普视频。老年人容易突发中风、偏瘫、骨折,除了必要的治疗外,康复训练对他们的恢复非常重要。拍好之后,我想把科普视频发给社区或者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这样他们就可以帮助老人进行恢复训练。”

“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家事,也是国事。”刘洪悦说,想把养老的相关提案做成“连续剧”,“人老了,就像返璞归真的孩子。而那些愿意陪他们慢慢走的年轻人,是把温暖接过来的人。”

“等我们老了,也会盼着有双年轻的手,稳稳地托住我们,让我们健康地、有底气地慢慢变老。”刘洪悦说。

校对:刘 欢

审核:史慧玲

转自:《中国政协》2025年第17期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