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检查报告是真实的,肝功能异常也确凿无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毒DNA阳性,转氨酶升高,肝脏B超显示轻度脂肪变。这不是“吓唬人”的数据,这是他身体已经敲响的警钟。
45岁,夜班保安,乙肝阳性。
当他拿着化验单进诊室,脸上写满懵。他不吸毒、不纹身、不乱交,连输液都没几次,怎么可能莫名其妙感染乙肝?
一句“我平时都挺注意的”在嘴边打转,却说不出口。
可惜,病毒从来不讲道理。
检查报告是真实的,肝功能异常也确凿无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毒DNA阳性,转氨酶升高,肝脏B超显示轻度脂肪变。这不是“吓唬人”的数据,这是他身体已经敲响的警钟。
追问生活细节,一点点拨开迷雾,真相让人哭笑不得。他所谓的“挺注意”,其实满是盲区。
他住的是宿舍式集体宿舍,几个人一间房,卫生间共用。为图方便,大家的剃须刀、指甲刀混在一起用。有人嘴上还说,“咱们这些人又没啥病,怕啥啊”。
可偏偏乙肝病毒生命力强,在干燥表面也能存活数天,哪怕一个小刮痕,也可能成了病毒的“开门信号”。
一个细节,让人防不胜防。很多人觉得剃须刀、牙刷这种私人物品“没那么严重”,但在医学上,这些都是血液传播的隐秘渠道。
前阵子他感冒了,嫌医院排队麻烦,就在小区门口的诊所输液。吊瓶是新的,可针头、输液管和药水来源可疑。一次没事,不代表次次安全。
有研究统计,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乙肝感染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3倍。尤其是一些“价格便宜”的诊所,消毒流程根本不合格。病毒不会挑地方,它只挑机会。
他上夜班,每晚凌晨三点到五点是最难熬的。困、冷、饿、烦躁,一瓶小二半斤白酒下肚,暖身又助眠。他还挺得意,“我这人不挑酒,啥都能喝”。
问题是,酒精是肝脏的死敌。
在肝细胞已经被病毒攻击的情况下,酒精再下场,肝功能只会加速恶化。短期看是“解乏”,长期看是“催命”。很多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背后,就是一瓶瓶喝下去的酒。
他说自己没症状,吃嘛嘛香,根本不觉得身体有问题。“我连感冒都少得,咋可能得肝病?”
这恰恰是乙肝最狡猾的地方。它潜伏、隐匿,能在体内存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发作,就像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等到真“痛”了,往往已经晚了。
“我感觉没事”和“我真的没事”,中间隔着一次体检。
他还透露,前几年体检“肝功能稍高”,于是他买了某国产“护肝片”,一吃就是两年,觉得自己“应该好了”。
这类保健品多半是噱头,添加了所谓“护肝因子”,但对乙肝病毒毫无作用。长期服用反而增加肝脏代谢负担,有的甚至含有潜在肝毒性的中药成分,不仅没帮上忙,还添了乱。
这一幕幕,在门诊太常见了。不是乙肝本身难治,而是太多人低估了它的传播方式,高估了自己的“感觉”,还对所谓“偏方”抱有幻想。
乙肝病毒,不分职业,不问贵贱,只要有机会,它就能入侵。而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病毒太强,而是人太轻敌。
我们对乙肝的认知,还停留在“肝炎=黄疸、腹水”的老印象。但今天,乙肝的传播方式早已“变脸”,无症状、隐性传播才是真正让人措手不及的杀手锏。
很多人问:“那我是不是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也会被传染?”
答案是明确的——不会。
乙肝不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不是消化道传播,不是皮肤接触传播。共餐、握手、拥抱、礼貌性的接吻,统统不会传播乙肝。真正的风险,在血液、体液、母婴传播三大途径。
但也别掉以轻心,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行为,比如共用牙刷、针灸、美甲、纹身、献血器具不合规,这些都可能成为传播的“漏洞”。
再说个扎心的现实:我国是乙肝大国,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7000万人,大多数处于“未发现”状态。也就是说,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体检不是形式,是必要。乙肝五项+肝功能+肝脏B超,是最基础的组合。
更重要的是——乙肝疫苗。
如果你没有抗体,打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对儿童实行免费接种政策,但很多成年人并没有查过自己的乙肝抗体情况,尤其是30岁以上的人群。
打不打乙肝疫苗,不是“有没有空”的事,是“敢不敢赌”的事。
回到这位保安的故事,确诊后他非常懊悔,说自己当年没打疫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上的。如果早点查体、早点打疫苗,也许今天的局面可以避免。
他不是个例。他是无数人中一个缩影。他的生活状态、认知误区、侥幸心理,在太多人身上反复上演。
乙肝不是“绝症”,但它是“管理病”,需要长期监测、规范治疗。很多人感染后依然可以正常生活、工作、结婚、生子,关键是——不要逃避,不要自我诊断,不要病急乱投医。
如果你已经感染,去正规医院肝病科就诊,按照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的情况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是目前主流的治疗药物,疗效明确,副作用可控。
如果你还未感染,请查个乙肝五项,看看自己有没有保护性抗体。如果没有,尽快打疫苗。三针走完,一个保护你几十年的“防火墙”就建立起来了。
你可能不重视它,但它一直在盯着你。
参考文献:
[1]谢渭芬,朱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动态及防控策略[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4,14(2):81-86.
[2]李亚玲,张彦斌.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3,29(4):394-398.
[3]陈志伟,刘阳.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5,43(5):289-295.
来源:药师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