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问题、民心工程,更是涉及人心向背的政治问题,是必须坚守的政治站位,也是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问题、民心工程,更是涉及人心向背的政治问题,是必须坚守的政治站位,也是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
陕西洋县积极作为,通过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强化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先后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等称号,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成效显著。
一、日常巡查,织密监管之网
洋县严格遵循网格化管理要求,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各方协同发力。定期深入生产基地开展巡查指导,动态更新生产基地与企业名录。逐一与生产经营者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安全生产告知书》,利用质量追溯和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二码合一”管理,切实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此外,在重点生产基地安装高清摄像头,并与大数据平台对接,达成实时动态监管。
二、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洋县积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目前已达48个,涵盖监管及检测职责、产地环境及投入品管理、产品检测及产地准出、有奖举报及联合协查办案等多个方面,构建起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三、提升能力,拓展服务范围
2018年8月,洋县农业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级CMA和CATL认证。为更好地服务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洋县抓住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契机,积极与农业农村部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检测范围从蔬菜水果逐步拓展至粮食、畜禽产品和水产品。2024年扩项后,检测参数增至36个,其中农残27个、污染物4个、元素5个,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四、有序监测,保障质量安全
洋县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采用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检测覆盖面。常态化开展定量检测,实行专项监测与例行监测相结合,常年对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及畜禽水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定量检测300批次以上,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重点治理,探索有效技术
洋县紧盯“三棵菜”等重点品种,实施“一品一策”农残治理。2023年,在全国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重点专项工作中,洋县作为农业农村部的联系点,接受抽检39批次,合格率达100%。洋县探索总结的“豇豆花前施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压低病虫基数,花后施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虫为害”的“两段用药”技术路线成效显著,得到省市主管部门认可,相关经验被省厅作为典型推荐给农业农村部并通报表扬。撰写的《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防控措施》《陕南豇豆绿色生产集成技术》论文在《长江蔬菜》发表,为推广人员和群众提供了学习与应用资料,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六、标准化生产,奠定安全基础
围绕县域特色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洋县配合中国水稻研究所起草的《绿色食品红米生产操作规程》和《绿色食品紫黑米生产操作规程》,于2020年8月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并推广应用。制订的陕西省地方标准《陕南地区甘薯生产技术规范》,于2025年4月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审查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有利于规范陕南地区甘薯生产,促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洋县还主导编制了《洋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奠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七、优化认证,夯实品牌基础
洋县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认证工作,主导申报的“洋县槐树关红薯”于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24年完成转化申报。黑米、香米、猕猴桃、石榴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洋县黑米、洋县猕猴桃、洋县黄金梨、洋县蓝莓、洋县菜花、洋县蟠桃、洋县红薯、洋县香米先后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洋县红米和洋县土蜂蜜正在申报中。有机认证产品涵盖15大类、115种、18.33万亩,“洋县黑米”入选《全国土特产名录》和《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持续推进的认证工作,为洋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示范引领,打造优质样板
洋县以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强化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为主线,成功创建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并指导3个企业创建成“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九、强化宣传,营造共治氛围
洋县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悬挂监督公示牌、实行有奖举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使生产经营者和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自身责任,清楚知晓行为规范,动员人人参与,既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员,也做保障“舌尖上安全”的排头兵,营造了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十、搭建平台,谋求长远发展
洋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投入品关键技术、质量安全监测研究为主攻方向,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工作站。围绕产业发展及质量安全管控亟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提升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与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洋县有机农产品检验检测科技小院”,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培育人才梯队,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来源:齐保艳乡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