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萌新“蝶变”沃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5:11 1

摘要: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新员工是企业未来的“主人翁”。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促进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推动人才强企战略落地,通过多项措施帮助新员工打牢基础、进阶提升、复合发展,快速成长为企业运行的“核动力”,创新发展的“推进器”。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新员工是企业未来的“主人翁”。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促进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推动人才强企战略落地,通过多项措施帮助新员工打牢基础、进阶提升、复合发展,快速成长为企业运行的“核动力”,创新发展的“推进器”。

2021年至今,公司已优选50名新员工加入公司“英才培养”计划,39人入选集团公司“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7人入选“科研核心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多名新员工获得所在单位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在企业内外实操及科研比赛中获奖。

扎根一线,现场是最好的老师

3月30日晚,位于宜宾兴文的西南油气田公司宁209中心站员工宿舍内,长宁公司实习生陈杰在灯下核对生产数据。今年,陈杰跟随现场专家参与设计“管网气气举分配橇”,通过把输至管网的页岩气回注到井筒,辅助气井稳定生产,达到增产的目的。

去年7月入职后来到川南页岩气生产一线的陈杰,在半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夏季异常高温,参与了冬季天然气保供,经历过半夜突发停电故障抢修,在三个页岩气生产平台循环驻守,深入分析页岩气生产工艺制度,思考制约上产的瓶颈,研究解决对策。

陈杰说:“现场实习帮助我快速了解和掌握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现在我正跟专家一起优化设计气举流程,预计4月可以完成并推广,助推老井稳产增产。”

“一线跟班实习”是新员工转变角色、学习技能的必由之路。西南油气田公司编制《高校毕业生入职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员工在完成入职教育后,下沉生产一线,到多部门、多岗位实践锻炼。并为新员工安排管理者、技术员、技能专家等多名“师傅”现场教学。把新员工编入突击队、攻关组,开展日常巡检、重点建设、突发抢险、装置大修、科技攻关等,帮助新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情况,熟悉应知应会工作流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开眼界”“练素质”“增能力”。

严格考核,满足生产迫切需要

“还有三个月就答辩了,你专业知识背完了吗?”“工艺流程有几个点不是很清晰,上午跟师傅去装置区再问一下。”3月31日一早,天然气净化总厂见习生陈建吉和钟鑫交流当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去年7月,陈建吉等新员工大学毕业进入天然气净化总厂引进分厂,按照培养计划,将于今年夏季完成转正考核,根据转正笔试和汇报答辩结果,结合见习单位每季度考核评价综合情况,按照“成绩优先选择”原则,进入心仪的净化厂,成为技术管理人员。

“今年有达州净化公司和资阳净化厂两个新厂投产,我们通盘梳理了全厂的技术管理人员,还有七八十人的缺口。”天然气净化总厂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林国军坦言,“针对紧迫的需求,我们制定了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两年’顶岗,‘五年’全面发展,操作技能人员‘三年’内掌握所有必需技能,可独立参与净化厂大修的‘253’人才培养目标,争取尽快把新员工培养成才,输送到生产最需要的地方去。”

天然气净化总厂加速培训新员工的场景,正是西南油气田公司应对新区快速上产的迫切需要,加速培养人才队伍的缩影。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速度加快,新区新领域不断涌现,工作量急剧增加,迫使公司急需尽快为“肌体”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公司按照阶梯式培养模式规划新员工培训工作周期,明确工作第一年为见习期、第二年为上手期、第三年为相对成熟期。用三年时间让新员工提升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知识体系与创新发展思维模式,实现个人与岗位、部门及工作团队相融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基本确立,具备岗位履职、解决复杂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专属定制,充分发挥科研特长

3月28日,阳光明媚,大地回春,页岩气研究院办公楼前的丹桂刚冒出新芽。楼内,完井与压裂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研的最新研究已“开花结果”。“这款‘页岩气压裂停泵水击诊断软件’可以高效、低成本定量评价压裂缝网体积和复杂程度,填补了国内基于水击效应压裂效果评价的技术空白,为压后实时评价体系建立及精细化压裂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董研介绍,目前这套方法在深层泸州、渝西等区块多口井应用,得到现场人员一致肯定,软件通过院内共享开展内测。

谁能想到,这个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手握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荣获四川省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集团公司创新大赛工程技术专业科技创新一等奖、2024年页岩气研究院劳动模范、西南油气田公司先进个人的“高工”,今年还不满29岁,入职西南油气田公司不到3年。

“董研从本科到博士阶段学习的是力学相关基础学科,对油气勘探开发基本不了解,如何将他的专业特长与页岩气压裂较好地结合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董研的导师、完井与压裂研究所所长宋毅介绍,“根据页岩气研究院新分大学生见习管理工作要求,我们为他量身定制《见习培养方案》,督促他有针对性地学习油气勘探开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安排他到实验室参观、TFOC值班、压裂现场学习,担任平台长,负责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帮助他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并找到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点,提升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管理等方面能力。”

科研院所主要解决制约油气上产的关键卡脖子问题,涉及尖端领域,新员工通常学历更高、专业性更强,普适性、标准化的培养方案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和科技研发需求。

西南油气田公司因材施教,安排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科研人员任“导师”,从专业上传、帮、带,职业上引、教、谈。举办“青年科技报告会”,为新员工及青年科研骨干展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搭建舞台;建立国家级、省级、集团公司级、公司级的“四位一体”科技平台,安排新员工利用平台资源参与项目、提升能力。力争通过一至三年的时间,努力培养一批“科学家+工程师”“科学家+现场专家”“科学家+发明家”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来自【铁人先锋】,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