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提振消费的部署要求,青岛市供销社系统近日启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围绕参与国家“两新”行动、流通服务网络升级、双向流通服务能力提升及消费场景创新四大板块,推出15项具体举措,充分发挥供销社在沟通城乡、服务“三农”、促进消费的独特优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提振消费的部署要求,青岛市供销社系统近日启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围绕参与国家“两新”行动、流通服务网络升级、双向流通服务能力提升及消费场景创新四大板块,推出15项具体举措,充分发挥供销社在沟通城乡、服务“三农”、促进消费的独特优势,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为全市提振消费、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供销力量。
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容:依托永旺、利客来等大型商超开展家电及数码产品以旧换新,优化服务流程,力争全年家电数码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3600万元。
报废汽车拆解利用产业链延伸: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拓展钢材、有色金属、零部件再制造等下游产业,构建“收购—加工—利用”循环链条。
再生资源网络升级:推动供销网络叠加再生资源回收功能,同步开展废旧物资与农业废弃物回收,2025年改造提升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处、标准化回收站点16处。
加强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在城区,推动系统大型零售企业向场景化、体验式消费业态转型,加快布设供销社社区便民生鲜超市;在县域,加快构建供销社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力争“县有中心、乡有门店、村社有点”。今年新建改造县级集采集配中心1处、镇级综合服务站7处。
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基层社质量提升行动,建设一批集农资农技服务、消费购物、快递收发、金融服务、便民缴费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消费服务网点。
提升农资流通服务能力:健全以龙头企业引领、贯通市、区市、镇街、村的农资供应服务网络,2025年新建改造镇村农资服务站点20处。
加强优质安全商品供给:严控系统经销的各类商品质量,努力打造“放心购物在供销社”的品牌形象。高标准建设供销农场,采用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设施化种养模式。
“青供”品牌矩阵培育:整合系统内外优质商品和优质农产品资源,加快培育“胶供”“即供”“青平供”等系统区域特色品牌,探索建设“青岛农品”特色店铺。
提升生鲜农产品仓储配送能力:系统冷链仓储库容达到10万吨。畅通产地生鲜冷链“最先一公里”和冷链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生鲜农产品销售总额增长10%。
开展农村寄递物流业务:联合邮政、客运等部门,共享资源、渠道,共同参与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品下沉双向通道。
供销惠民让利活动常态化:积极推动系统内大型连锁商超、农贸市场、供销社区超市和各类服务网点举办促销活动,推动系统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以上。
“供销市集”品牌化:聚焦农产品收获重要农时以及春节、中秋等节日,在全系统、各区市举办15场以上“供销市集”,扩大助农惠民效应。
线上线下同步拉动消费:丰富展示展销场景,积极推广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网上商城等流通新模式。
供销文旅产业融合拓新:依托各区市当地特色的农、文、产、林、居、境等乡村要素,开发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等项目,打造供销农文旅融合示范线路。
优化提升养老助老服务:在西海岸新区拓展养老助老服务,推广“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 模式,全年惠及居民350万人次,覆盖率提升5%。
此次行动以供销系统全链条服务优势为依托,通过业态创新、网络优化、品质保障与场景拓展,全面激活城乡消费市场,为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记者王振,通讯员逄蕾
来源:青岛新闻广播FM107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