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中医益肾
编辑 | 中医益肾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可能还在为春天脱发、过敏操心,殊不知你那莫名其妙的“崴脚”——可能不是崴,是痛风来串门了!春天这货一来,痛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特别活跃。不是你变矫情了,是尿酸真的在搞事情。
很多人一脸懵:“我这两天也没吃什么大鱼大肉啊,咋就脚疼成狗?”别急,咱们一口气把这事讲明白。坐好,小板凳挪过来。
首先得搞清楚,春天为啥是痛风的“高发季”?一方面,气温忽冷忽热,身体代谢系统像上了年纪的空调,反应慢半拍。尿酸排不出去,就跟个小炸弹似的,随时爆!
再加上冬天吃得油腻,春天一热,新陈代谢一提速,尿酸浓度飙升,大脚趾第一个中招。痛风发作的“开场白”往往就是:你以为是崴脚,其实是尿酸在关节里“开派对”了。说到这,你可能已经开始盘点自己最近吃了啥。很多人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豆类,尤其是豆芽。
“豆芽是不是发豆子的?那不是也高嘌呤?”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医生听了可能要笑出声。实际上,豆芽的嘌呤含量非常低,远低于它的‘豆子亲戚’。在发芽的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嘌呤也被“稀释”了。
而且豆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是春天最平民又养生的蔬菜之一。你要是怕痛风不敢吃豆芽,那真是“错杀了好人”!医生的建议很明确:豆芽可以放心吃,不仅不升尿酸,还有助于排尿酸。
但问题来了:不是所有蔬菜都这么“乖巧”。有三种蔬菜,痛风患者最好还是“敬而远之”。首先是菠菜。这位绿叶中的“老干部”,虽然含铁多,但嘌呤也不少。更糟的是,它还含有大量草酸,容易在体内和钙“打架”,形成结石。
再说海带。别看它是“海的蔬菜”,嘌呤含量可不低,尤其是干海带泡发后,嘌呤浓度翻倍。你以为在养生,实际上可能在“养痛风”。还有一个“伪装高手”:芦笋。看着高挑清爽,嘌呤却“暗藏杀机”。痛风体质的人吃多了,关节分分钟“红肿报警”。
所以说,春天吃蔬菜也得讲究点“眼缘”,不是绿色的就健康,关键得看嘌呤“身份”!那是不是只要远离高嘌呤食物就行了?当然没那么简单。喝水这件事,咱得单独拎出来唠唠。
尿酸是“水溶性渣渣”,不靠尿液冲出去,它就像“赖在沙发上的熊孩子”,哪儿都不去。春天人体容易缺水,尿量减少,尿酸更难排。所以医生建议:每天喝水1500~2000ml是“保命线”,特别是痛风高风险人群。别嫌上厕所麻烦,那是你的“痛风清道夫”在干活呢!
除了喝水,吃也得吃得聪明。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得戒掉,植物蛋白、低脂奶、鸡蛋、豆腐这些都是痛风友好食物。但浓肉汤、火锅底料、小海鲜、动物内脏这些“油腻亲戚”,还是少来往为妙。
而那些网上流传的“偏方”,比如:喝醋降尿酸、苹果治痛风、泡脚排毒……听起来玄乎,其实大多数都没科学根据。
医生都快被问烦了:“你们是想治痛风,还是想开果汁店?”科学治疗是正道,别拿自己身体试偏方。说到运动,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想靠运动把尿酸“逼出去”,结果越练越疼。
痛风发作时千万别硬撑着跑步、撸铁,那不是锻炼,是自虐!这时候身体已经在“报警”,你还去加码,结果就是炎症更严重,疼得你怀疑人生。正确做法是发作时好好休息,等缓解后再做点轻度运动,比如散步、游泳、太极,别想着“暴汗出尿酸”,你不是洗衣机。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防痛风三件事得记牢:饮食清淡、作息规律、定期体检。别小看这三招,它们比你那个“野生泡脚方子”靠谱多了。尤其是尿酸检查,别等脚肿了才想起去医院,那时候医生都想问你:你怎么不早来?
最后说回豆芽,这菜便宜又养生,关键是对痛风友好。春天吃点凉拌豆芽、豆芽炒鸡蛋、豆芽炖豆腐……不仅清爽解腻,还能让你在“春季痛风高发期”稳如老狗。所以别再冤枉豆芽了,它明明是“尿酸清道夫”,你却当它是“嘌呤卧底”。这锅,豆芽不背!
好了,今天的“脚趾保卫战”就唠到这儿。要是你看完觉得有用,就赶紧转发给你那个天天喊“脚崴了”的朋友,说不定他正站在痛风的“起跑线上”。毕竟,一个转发,可能救一个脚趾。咱们下次健康唠嗑见,记得多喝水、少熬夜、吃豆芽!
参考资料:
《中国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指南(2019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urine-rich foods and gout, NEJM 200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公开科普讲座
来源:中医益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