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以丑为美,甲亢哥热榜占十条,有那么好玩儿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5:13 1

摘要:小达伦·沃特金斯2005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他与家人曾住在条件简陋的房子里,家中只有一个淋浴间。他曾在直播中表示,若弟弟先洗澡,他就只能在洗手池用毛巾擦洗身子,因为等轮到他时热水早就用完了。

媒体以丑为美,甲亢哥热榜占十条,有那么好玩儿吗?

文/叶雨秋

“甲亢哥”是网友对美国00后网红小达伦·沃特金斯(Darren Watkins Jr.)的戏称,他的网名是“IShowSpeed”。

小达伦·沃特金斯2005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他与家人曾住在条件简陋的房子里,家中只有一个淋浴间。他曾在直播中表示,若弟弟先洗澡,他就只能在洗手池用毛巾擦洗身子,因为等轮到他时热水早就用完了。

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分析,“甲亢哥”的中国行直播能够火爆全球社交媒体,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博主本身就是网红界的顶流,自带流量标签;二是内容有趣,他的展示和表述方式很容易打动人;三是因为他对于中国城市的展示,是无剧本、无滤镜的,是完完全全真实自然的状态。

头条热榜十条都是甲亢哥,可能说明他在中国的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也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不良导向。

作为美国YouTube顶流主播,小达伦·沃特金斯坐拥3700万粉丝。而由于他直播时情绪亢奋、表情丰富、肢体语言疯狂,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他在中国多个城市进行超长待机、无剪辑、发疯式Citywalk直播,让全球观众重新认识中国,也给他带来了“野生外交官”的新绰号。

甲亢哥的直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如身着东北花袄逛故宫、穿汉服、学少林棍、试驾小米SU7等体验,还有便利店机器人、共享单车、智能支付等日常细节,颠覆了西方对中国“封闭落后”的偏见,实现了文化输出。

甲亢哥直播中也有一些毫无营养的尖叫、刻意扮丑、甚至低俗擦边的行为。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在网络直播盛行但内容良莠不齐的当下,主播们应树正确导向,提升直播平台“以文化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力量。

媒体对甲亢哥的过度关注,从侧面反应了现实与新闻传播中的很大的问题,许多都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当媒体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外国网红身上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弘扬。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本应更多地聚焦和推广自身优秀的文化成果,让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自豪于自己的文化身份。

其次,可能造成媒体资源浪费,如果为了报道“甲亢哥”动用过多公共资源,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那就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过度追捧外国网红,将其塑造为特殊存在,也不利于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开展文化交流。

另外,也反映了部分网民的心态问题,部分民众对“甲亢哥”的追捧,折射出对国际认可的焦虑以及民族自信心不足。若将外国网红的一时惊叹奉为“真理”,甚至以“洋人夸赞”为荣,暴露了部分人仍未摆脱“他者凝视”的殖民心态,有失大国理性。媒体大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强化这种不良心态。

媒体对甲亢哥的过度关注有可能引起网民的审丑疲劳。

一方面,当甲亢哥的相关内容在媒体上频繁出现,且大多集中在他夸张、怪异的表现时,网民最初可能会因为新奇而关注,但随着曝光度的持续增加,这种单一的、以“丑态”为卖点的内容可能会让网民感到乏味和厌倦。

另一方面,过度关注可能导致网民对这类内容的敏感度降低,原本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元素也变得不再新鲜,从而引发审丑疲劳。此外,如果媒体对甲亢哥的报道缺乏深度和多样性,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夸张表现上,也难以满足网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审美期待,进而加剧审丑疲劳的产生。

必须强化媒体自律, 媒体应坚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在选择报道内容时,应以社会价值和公众利益为导向,避免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流量而过度报道某些现象。特别是像甲亢哥这种以丑为美的不良社会现象,特别是这种集中狂轰滥炸式的报道,简直对公众的眼球是一种污染,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我怎么感觉对甲亢哥的报道总让人莫名其妙的不舒服,纯粹是浪费公共资源,难道又是为了掩盖什么大事吗?

来源:雨秋闲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