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农历三月三恰逢清明前夕,广西铁路迎来史诗级客流高峰。数据显示,仅3月29日当天南宁东站发送旅客突破20万人次,百色、梧州南等车站同步刷新历史纪录 。这场民族文化盛宴与清明祭祖返乡潮叠加,考验着铁路运输的极限承载力。
2025年农历三月三恰逢清明前夕,广西铁路迎来史诗级客流高峰。数据显示,仅3月29日当天南宁东站发送旅客突破20万人次,百色、梧州南等车站同步刷新历史纪录 。这场民族文化盛宴与清明祭祖返乡潮叠加,考验着铁路运输的极限承载力。
面对368万人次的"三月三"运输压力,国铁南宁局祭出三大杀手锏:
千趟列车动态增开,通过动车重联、普速列车加挂等方式,密集投放南广、贵广、邕北等热门线路运力,覆盖区内10城及跨省8大方向 。
首开夜间高铁:协调广州局调整检修时间,3月28日-4月6日每日加开30余趟夜间高铁,打通桂林-福州、南宁-深圳等东南沿海动脉 。
银发专享服务:4月1日起老年会员享15倍积分,北海站配备AED急救设备,全州南站用三色丝带标记重点旅客 。
车站变身民族文化秀场,铁路人巧妙将运输服务与非遗传承融合:
防城港北站独弦琴悠扬,旅客对山歌赢手工艺品,非遗音乐穿透钢筋水泥^用户文章;
永福南站罗汉果飘香,工作人员身着壮锦服饰讲解药用价值,小香囊承载乡村振兴梦^用户文章;
Z6次列车上演移动歌圩,五色糯米饭搭配非遗漆扇制作,让进京旅客沉浸式体验壮乡风情^用户文章。
爆款背后的民生温度,这场交通大考折射出多重社会镜像:
银发经济崛起:60岁以上老年团占比显著提升,铁路适老化改造直击2.6亿老龄人口出行痛点 。
文旅深度融合:从都安站烟花晚会到百色香囊工坊,交通运输正升级为文化传播载体^用户文章。
区域协同突破:夜间高铁打破行政壁垒,粤桂闽三地4小时生活圈加速成型 。
当复兴号穿梭于喀斯特峰林间,当山歌声回荡在高铁站穹顶,这场368万人次的迁徙已超越单纯运输范畴。它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展演,也是民生工程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实践,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注脚。下一个三月三,这场铁路与人间的双向奔赴,或将书写更多可能。
来源:今日热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