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2025年第4期目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4:01 1

摘要:比如,《达·芬奇密码》视频播放中,观者正在凝神注目《蒙娜丽莎》的微笑,倏忽间“口红色号求链接”7个字自右而左从屏幕划过,如不速之客侵扰了观众的情绪、视频的节奏、编导的匠心。“口红色号求链接”这类字词或符号像子弹一样射出并密织如幕,便叫“弹幕”。

《美术观察》2025年第4期封面

卷首语

弹幕:视觉的和声与噪音

牛克诚

比如,《达·芬奇密码》视频播放中,观者正在凝神注目《蒙娜丽莎》的微笑,倏忽间“口红色号求链接”7个字自右而左从屏幕划过,如不速之客侵扰了观众的情绪、视频的节奏、编导的匠心。“口红色号求链接”这类字词或符号像子弹一样射出并密织如幕,便叫“弹幕”。

2006年弹幕首次出现在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Niconico,2008年A站(AcFun)增加了弹幕功能,2009年B站(bilibili)推出弹幕功能并在日后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弹幕网站。2024年6月,B站迎来15岁生日,18日,B博(B站动态)公布了第20000000000条弹幕,内容为“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与“口红色号求链接”虽都为弹幕,但其功能效果不同:前者并无实际意义,重在渲染气氛;后者则从画面跳出,有如从屏幕掠过一道不和谐音。无论弹幕字数多少,无论弹幕条数多少,都电子涂鸦般恣意地涂抹在画面上,密集的弹幕墙甚而将画面全覆盖。完整的画面被打破,连续的节奏被撕裂,紊乱而惊异的符号夺去了观者的视觉关注力;在视频画面与弹幕文字间频繁而快速切换,眼力的疲劳与脑力的负荷为观者带来严重的精力透支。破碎的原作,肢解了叙事的完整性;流动的弹幕,编织的也只是意义的碎片。观看的体验如同失去了方向感的巨轮,满载着震惊、轻松、戏谑、吐槽、减压、宣泄、爽快一路飞奔,碾压着原作的艺术神圣性以及观者对于作者的理解与尊重。弹幕在原作编导精心设计的叙事架构上旁逸斜出地生长,某个偶然的细节、某个瞬间而过的画面都可点化为“梗”,谈笑间已把原始文本解构。深沉的情感、理性的精神常常被反智激情取代。匿名机制成为弹幕作者的保护面具,各种负面情绪随着弹幕发射出来,戾气、鄙秽的粗口,甚至互相谩骂、诋毁满屏狂舞,让弹幕池沦为嘈杂的菜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弹幕已从ACG向剧集、综艺、电影等领域扩展,它不仅是网络时代的媒介消费工具,更是在数字科技加持下的一种新叙事模式、新交互方式及新社会关系。嘈杂的视觉噪音不过是原作、弹幕、观者合奏中时断时续的变奏。一条条弹幕聚集在同一画面,把本非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观众链接在一起,聚合成一个虚拟狂欢现场,打开弹幕,便在云端偶遇同一趣缘的知音。铺满屏幕的“前方高能预警”“2333333”“完结打卡”……营造了一种集体观看氛围,即使独自一人也因弹幕而与他人抱团,便不感孤单。人们通过弹幕与遥远的他者进行着隔空对话,你来我往,接续不断,构建了他时、异地、多人会合于当下的新社交场景。当自创的弹幕得到其他观众的回应或点赞,“被听见”“被看见”的内心充实油然而生,这使弹幕一打开就召唤起自我求证的多巴胺。弹幕这一互动社区其实是一种流动的、灵活的、引人入胜的生活方式,让沉醉其中的人们弹指间成就其自身的社会性。

不仅如此,弹幕正在改写着传统视频的观看逻辑,即时的、互动的、开放的空间里,观者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即时跃出的动态弹幕比传统评论更接近口语,焕发出充满感性温度的汉语魅力。古代笔墨书写的题跋,进化为电子数字的“以写我心”。一鸣惊人并打动人心的“爆梗”,体现出深度智慧与幽默,让人感叹“弹幕区人人都是‘语言艺术大师’”。时下的弹幕已成为当代流行语的重要生产基地,其惊艳词句正在向日常口语体系传播扩散。观看者同时也是创作者,通过对原始文本进行改写、扩展、置换、别解等二度加工,生成叠加在原始文本之上并与之貌离神合的新文本,弹幕池成为动态的意义滋生地。

当《达·芬奇密码》视频上“口红色号求链接”“哈哈哈哈哈”“此处参考瓦萨里《名人传》第50页”“蒙娜丽莎被杜尚添了小胡子”等等弹幕如云飘过,不啻传递一个深赜启示:数字文明的天籁,一定不是单音的独奏,而是古典与现代、娱乐与凝思、秩序与轻快、戏谑与敬畏的和声。弹幕池上,让每个声音都被听到,让每个音符都融入文明交响。

目 录

【观察家】ART OBSERVER

[热点述评]|弹幕,一种媒介关系的演进

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

弹幕,一种超越图文共生的新关系 | 韩绪

异质与共在:弹幕艺术的关系重构 | 向勇

主体、文本、意义:跨媒介艺术的集体智慧——以B站《挚爱梵高》弹幕为例 | 周计武

[学术现场]

圣扎卡里亚的“金礼拜堂”:威尼斯的黄金时空 | [英]艾莉森·赖特/撰、王欣萌/译

【美术学】FINE ART RESEARCH

[作品与图式]

图写胜迹的理性限度:孙枝《西湖纪胜图》研究 | 李子怡

《壶中富贵图》研究 | 王瑀

文艺复兴背景下《新怪诞书》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 房炯铭

“极少主义”之前——罗伯特·莫里斯的物体雕塑实践与艺术观念 | 张新文

[风格与机制]

中国画改良探索——张书旂花鸟画的创作与理论 | 王佳明 马楚航

未终结的艺术与未完成的自由——“后历史艺术”三种理论方案的批判性考察 | 李斯扬

20世纪以来“饕餮纹”意涵认知的演变 | 谭力铭

黑龙江垦区美术创作机制与北大荒版画风格演进 | 黄世晴

[术语与修辞]

物派:战后艺术的东亚道路及中国启示 | 朱其

中国画写意观念嬗变与创新初探 | 卢攀攀 卢凡凡

试论中国矿物色绘画的承传与创变——以岩彩画为例 | 张诗卉

弘仁书画形式语言的道家意境刍议 | 沈名杰

[现场与批评]

在研究临摹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山西广胜寺壁画《药师佛佛会图》过程中的发现与推论 | 张见 韩茂远

艺术介入的乡村社区变革及发展路径研究 | 余毅

中国传统美学视域下的当代意象手工艺审美探析 | 侯敏枫

【美术家】ARTISTS

[本期人物]

万物静观皆自得——在探索中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 田忠利

从艺术观相学到“湿”波普——谈李孝萱人物画创作及“她们”系列 | 张娟

郅敏:乘物以游心——东方哲学视域下雕塑语言的本土化建构 | 孙宇

[案边点滴]

天路:于小冬艺术创作谈 | 吴建宏

[作品选登]

熊维妙 · 董婧怡 · 孟瑞智 · 潘子维 · 徐喆 · 王诗语 · 杨紫春 · 李大琪 · 宋和历 · 高珺 · 何庆平 · 何三青 · 刘佳琦 · 马婷 · 王晓婕 · 汪洋 · 陆鑫雨 · 朱家强 · 刘婷 · 张琛

Contents

ART OBSERVER

Bullet Comments, A New Relationship that Transcends the Coexistence of Text and Images | Han Xu

Heterogeneity and Coexistence: The Relationships Reconstructed by Bullet Comments Art | Xiang Yong

Subject, Text, and Meaning: Th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of Intermedia Art — Taking the Danmaku of Loving Vincent on Bilibili as an Example | Zhou Jiwu

The “Cappella d’Oro” of San Zaccaria: Space and the Times of Venetian Gold | Alison Wright

FINE ART RESEARCH

Depicting Scenic Spots of the Rational Limits: A Study of Sun Zhi’s Illustrated Records of Famous Sights at West Lake | Li Ziyi

A Study on Peony in a Copper Vase with a Cat | Wang Yu

The Exploration of Reform of Chinese Painting — Shu-chi Chang’s Creation and Theory on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 Wang Jiaming Ma Chuhang

Unended Art and Incomplete Freedom —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ree Theoretical Proposals on “Post-Historical Art” | Li Siyang

Mono-Ha: the East Asian Road of Postwar Art and Its Enlightenment from China | Zhu Qi

Issues and Inferences Discovered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and Copying the Buddha of Medicine, Bhaishajyaguru (Yaoshi fo) Mural from the Shanxi Guangsheng Temple, Collected b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Zhang Jian Han Maoyuan

ARTISTS

Find Joy in Observing All Things — Pursuing One’s Own Artistic Path Through Exploration | Tian Zhongli

The Heavenly Road: An Interview with Yu Xiaodong on Artistic Creation | Wu Jianhong

来源:美术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