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能想象不?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前半生那叫一个聪明又厉害,差一点就戴上“千古一帝”这顶超牛的皇冠了。可后半生,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把一副好牌打得乱七八糟,最后名声也没保住。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人的经历比电视剧还夸张,那他的人生到底发生了些啥事儿呢?快跟着我,
哇塞!这人差点就成了超牛皇帝,最后却落得个晚节不保!
你能想象不?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前半生那叫一个聪明又厉害,差一点就戴上“千古一帝”这顶超牛的皇冠了。可后半生,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把一副好牌打得乱七八糟,最后名声也没保住。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人的经历比电视剧还夸张,那他的人生到底发生了些啥事儿呢?快跟着我,一起揭开这段超刺激的历史大剧!
一、从落魄皇子变身,掀起政变风暴
一出生就卷入权力争斗,老妈还突然消失了
垂拱元年八月,李隆基在东都洛阳出生了。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奶奶武则天就把伯父唐中宗李显赶下了皇位,扶持他老爸唐睿宗李旦当皇帝。李旦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就是个摆设,武则天让他当皇帝,不过是做做样子。果然,没过几年,武则天自己称帝,建立了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李隆基更惨,被过继给早就去世的伯父李弘。
后来,武家人隔三岔五就想把李旦搞垮。长寿二年正月初二,李隆基的老妈窦氏和皇嗣妃刘氏接到命令进宫,结果进去之后就再也没消息了,连尸体都找不到。李隆基也被关在宫里,每天提心吊胆,不知道哪天自己的小命就没了。
偷偷积攒实力,发动政变成功上位
神龙元年,“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没办法,只能把皇位传给李显。可李显当上皇帝后,局势不但没变好,反而更乱了。先是武三思和韦后、安乐公主这一伙人,把拥护李显复位的张谏之等人排挤得不行。接着,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想杀掉韦后和安乐公主,结果没成功,自己还被杀了。后来,韦后和安乐公主胆子越来越大,直接把李显毒死,立李重茂为少帝。韦后还想当第二个武则天,打算除掉李旦和太平公主。
就在李唐江山快要保不住的时候,李隆基站了出来。他知道,要想活下去,就得掌握兵权。神龙政变之后,他在朝廷里担任好几个官职,还去潞州当了一年多地方官,积累了不少经验。回到长安后,他发现韦后不重视北衙禁军中的左右“万骑”营,可这支部队负责玄武门的守卫工作,特别重要。于是,李隆基没事儿就往军营跑,和将领葛福顺、陈玄礼等人混得很熟,把这支部队变成了自己的势力。
除了拉拢禁军,李隆基还结识了不少有才能的人,像刘幽求、钟绍京、王崇晔等。这些人虽然官职不高,但各有各的用处。刘幽求脑子灵活,能帮忙出主意;钟绍京负责管理皇宫北面的禁苑,王崇晔能自由进出皇宫,关键时候能当内应。
景龙四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杀掉了韦后、安乐公主,李重茂没办法,只能把皇位让出来,李旦又重新当上了皇帝。李旦复位之后,要立太子。按照老规矩,嫡长子李成器是第一人选。但李隆基手里有兵权,还立下了安定天下的大功劳,李成器也不敢争,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就这样,李隆基当上了太子。
二、登上皇位开创盛世,大唐走向最牛巅峰
组建超牛宰相团队,开展大改革行动
李隆基当上太子之后,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任命姚崇、宋璟、张说等人为宰相,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帮他创造“开元盛世”的得力助手。
可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不好控制,就到处散布谣言,说他不是嫡长子,没资格当太子。姚崇、宋璟就建议李旦把太平公主派到外地去。李旦一开始同意了,可经不住太平公主又哭又闹,就又改变了主意,还把姚崇和宋璟贬出了朝廷。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李旦让李隆基监管国家大事,把大部分政务都交给他处理。
延和元年,一颗彗星从长安上空划过。太平公主想利用这个机会挑拨李旦和李隆基的关系,就安排一个会算命的人跟李旦说,彗星出现意味着太子要当皇帝了。没想到李旦直接决定退位,让李隆基登基。
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把年号改成开元,他下定决心要让国家重新走上正轨。姚崇向他提出十条治理国家的办法,包括限制皇亲国戚的权力、对老百姓实行好政策、停止建造寺庙宫殿等。李隆基全部采纳了,还把原来的群相制度取消,让中书令成为首席宰相,直接向自己负责。这样一来,办事速度快多了。
姚崇一开始不敢自己做决定,任命低级官吏都要向李隆基汇报。李隆基不耐烦了,让高力士去传话,说小事姚崇自己决定就行,不用汇报。姚崇这才放开手脚,开始大规模地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多余人员、惩罚贪官、选拔有才能的人,还发展生产,打压皇亲国戚和功臣的势力,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持续改革不放松,军事经济双丰收
开元四年,姚崇因为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受到别人指责,就主动提出辞职。李隆基同意了,让他改任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张嘉贞、张说、萧嵩、张九龄等人先后接任中书令,每个人的任期都在四年左右。
开元四年闰十二月,宋璟接替姚崇的工作。宋璟继续整治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还想挽救快要崩溃的府兵制。但因为官僚们守着老一套不愿意改变,再加上他在其他工作上出了点问题,改革没成功,自己也下台了。
张说接替宋璟之后,大力推行募兵制。有了募兵制和之前改革积累的财富,唐朝的军事力量又强大起来了。当时,吐蕃、后突厥、契丹不停地向唐朝进攻,很多地方都被他们占领了。李隆基忍不了,就派兵反击。在东北方向,唐军收复了辽西地区,重新建立了安东都护府;在西北方向,唐军和吐蕃打了二十仗,赢的多输的少;在漠北方向,唐朝联合回纥灭掉了后突厥汗国。
开元九年,监察御史宇文融给李隆基上书,建议清查那些逃跑的户口,增加国家的税收。李隆基正为这事发愁呢,马上任命宇文融为全国覆田劝农使,让他负责清查流亡户口和隐瞒不报的土地。宇文融又请了十位劝农判官,到各地去整顿。为了让大家积极配合,规定新登记入户的人可以免除六年的赋税,也不用承担其他徭役。地方官员要是在鼓励农业生产和增加户口方面做出成绩,还能优先到京城当官。这一下,老百姓和地方官员都积极配合,没几年,唐朝的户数就增加到七百多万户,到开元二十八年,更是增加到八百四十多万户。
宇文融还推行了土地限购令,禁止一切土地买卖,谁要是占的土地超过规定标准,就无条件没收。这可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中书令张说为了搞钱,就劝李隆基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自己趁机提拔自己的亲信。封禅大典结束后,张说的女婿郑镒从九品一下子就升到了五品。宇文融抓住这个机会,指使李林甫攻击张说收受贿赂、乱用职权,张说就被免去了宰相的职务。后来,宇文融想对皇族进行“检田括户”,结果被牵连到一个案件里,被贬为汝州刺史。
总的来说,开元年间虽然有点小问题,但大方向是好的。在政治方面,办事速度提高了;在经济方面,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在军事方面,唐朝的地盘扩大了;在文化方面,高适、岑参、王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生活在这个时代,文化特别繁荣。
三、晚节没保住引发大乱,盛世走向终结
心态变了开始享乐,政治经济大退步
开元二十三年,李隆基五十岁了。他想着自己可能没几年活头了,国家又被治理得挺好,就开始偷懒享乐,天天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他这一偷懒,之前的一些改革措施就进行不下去了。就说独相制度吧,之前中书令的任期一般是四年左右,可张九龄离任后,李林甫干了十六年,接替李林甫的杨国忠更差劲。杨国忠当政的时候,取消了土地限购令,没几年,天下差不多一半的农民都失去了土地,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
为了方便边军筹集军费,李隆基把财政权、行政任免权都给了节度使。这样一来,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了真正的一方霸主。
安史之乱爆发,辉煌盛世没了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造反。这场叛乱本来有机会在一两年内平定,可七十一岁的李隆基糊涂了,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得知哥舒翰在灵宝打了败仗后,他居然扔下祖宗宗庙和长安的老百姓,带着家人逃往蜀中避难。从这时候起,李隆基的威望一下子就没了。
后来,李隆基又活了七年,可他的心早就死了。要是他在天宝初期就去世了,说不定历史对他的评价会高很多,可历史没办法重新来过。
四、落幕反思:李隆基人生带来的教训
李隆基的一生,就像一场特别精彩的大戏。前半生,他就像个超级英雄,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稳定了国家局势,开创了盛世。后半生,他就像被什么坏东西控制了一样,变得又糊涂又无能,把自己亲手创造的盛世给毁掉了。
在历史上,像李隆基这样的例子有不少。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就像咱们在生活中,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很可能就会走下坡路。
小编有话说:李隆基的故事太让人感叹了。前半生的他,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拯救了李唐江山,创造了超牛的“开元盛世”。可后半生,他就像变了个人,只知道贪图享受,让国家陷入了危机。这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长跑,不能因为一时跑在前面就放松。不管什么时候,都得保持清醒,不断努力,不然就会像李隆基一样,留下遗憾。历史虽然不会一模一样地重复,但总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李隆基的故事里学到点东西。
来源:过客9879o8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