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马”,焕新城市活力的奔跑密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14:36 1

摘要:金秋9月,随着沈阳马拉松比赛的日益临近,城市的运动热情持续升温。清晨或傍晚,体育场、沿河跑道,跑步者的身影愈发密集,不少参赛选手开启“加练模式”。9月14日7时30分,2025沈阳马拉松即将鸣枪起跑,组委会的筹备工作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金秋9月,随着沈阳马拉松比赛的日益临近,城市的运动热情持续升温。清晨或傍晚,体育场、沿河跑道,跑步者的身影愈发密集,不少参赛选手开启“加练模式”。9月14日7时30分,2025沈阳马拉松即将鸣枪起跑,组委会的筹备工作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9月9日,奔波在赛道之上,细化各点位安排的本届沈阳马拉松执行方、北京中锐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赛事中心负责人李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李彬坦言,在筹备工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沈阳各方对马拉松赛事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形成了全市联动、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多部门协同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而最令他惊喜的是沈阳马拉松热度的持续攀升,“本地跑友的热情,自然不用多说,很多外地跑友也都惦记着沈阳9月的好天气、好景色,还有令人难忘的好味道。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人情味、时尚风和国际范,令人神往。”

记者:您如何感受到“沈马”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李彬:沈阳马拉松自2015年创办以来,影响力逐年提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台阶,多项创举见证成长。去年,包括中央电视台评论员、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等社会知名人士慕名而来。马光远曾评价说,沈阳马拉松的赛道非常漂亮,赛事气氛热烈,跑起来感觉很舒服。今年的报名热度远超去年,充分说明了“沈马”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提升。

记者:“沈马”进入第11年,各方的支持力度和配合程度都在提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彬: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对接高校青年志愿者招募和管理,今年将有3000名大学生经过专业而严格的培训,参与志愿服务“沈马”,其中,还有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国际留学生志愿者。此外,为了让参赛跑友们能够深入体验沈阳的美食、文化与城市风情,组委会得到市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所有选手准备了一份特别福利。在赛事当天,由本地企业提供的特色美食与专业服务,同样为“沈马”增色添彩。

记者:本届“沈马”竞赛特色主要有哪些体现?

李彬:今年,沈阳马拉松以跻身“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为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首先是竞赛组织专业化,严格对标世界田联金标赛事标准,特邀金标级选手参赛,力争打破赛会纪录,并创新实施分区分枪起跑机制,依据报名成绩分区站位,有效避免赛道拥堵;其次,安全保障体系化,组委会联合多部门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创新设置警察跑团,增加安保力量,加密医疗站点,配备AED、救护车及专业医护;还有,赛事服务精细化,参赛包内不少于20样物品,赛后提供沈阳特色美食服务区,设置“冰敷恢复区”和“中医理疗站”,并为60岁以上选手提供专属加油包,70岁以上跑者配备专业陪跑员。

记者:今年,“沈马”在展示城市发展活力和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果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彬:我们致力于打造“体育+”多元融合发展格局。“体育+文化”特色体现在“沈马”赛道继续沿用浑河两岸的马拉松专用赛道,沿途经过沈阳“母亲河”浑河两岸的秀美风光和城市地标建筑,沿线将精心设置融合沈阳本土音乐元素的“音乐加油站”;“体育+旅游”特色,将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的创新消费场景,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赛事文旅衍生品,除了赛道的补给站,在全程和半程赛事的终点位置,将提供老边饺子、鸡架等本地特色风味小吃;此外,“体育+商业”特色,将助力打造“沈马特色商业圈”,支持文创开发与本地商户升级,串联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多元服务行业,形成“赛事引流消费转化”的良性循环。

记者:在您看来,“沈马”对城市发展的多重价值,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彬:作为多年运营沈阳马拉松赛事的团队,我们深切感受到这项赛事对沈阳城市发展的多重价值。“沈马”已成为宣传沈阳城市形象气质与影响力的最广阔平台之一。作为这座城市闪闪发光的“金名片”,沈阳马拉松通过赛事期间的全媒体传播,向世界展示沈阳的城市魅力与发展活力。同时,赛事带动了沈阳全民健身热潮,据我们了解,随着“沈马”热度的逐年提升,本地跑团数量不断增加,不仅参与人群覆盖各个年龄段,而且,跑友们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所呈现出的专业度和竞技水平都很高。

马拉松的价值,不止于赛道上的激情碰撞,更在于对城市经济文化的深层赋能。赛事带来短期人流高峰,商业赞助、服务、用品、交通住宿、餐饮等全链条推动消费增长。沈阳马拉松的举办,是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生动之举,所有参赛选手的吃、住、行、游、娱、购,为沈阳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说,11年来,沈阳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沈阳城市精神的集中展示。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沈阳马拉松打造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赛事,让世界通过“沈马”感受沈阳的敞亮与热情。

记者:丁瑶瑶

编辑:贺昊岚

来源:沈阳宣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