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孤独的驻国大使:一人一狗守岛三年,吃野菜维生,喝水靠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4:47 1

摘要:他带着国旗,领着一条流浪狗,在这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岛上,用草屋建了一座只有他一个人的中国大使馆。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总统:“你一个人代表了整个中国。”

他带着国旗,领着一条流浪狗,在这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岛上,用草屋建了一座只有他一个人的中国大使馆。

三年时间,一个人升旗、接待总统、饿了吃野菜,渴了煮雨水。

回国后拒绝高职安排,被外交部称为“鲁滨逊式外交。”

1989年,当时的台湾为了让基里巴斯“承认台湾”,准备怒砸上千万美金,当时国内一时间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和台湾“抢人。”

因为基里巴斯实在太贫瘠了,这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国家,由太平洋上的33个环礁形成的小型国家,总人口也堪堪不到10万。

如果不是台湾当时对南太平洋岛国进行“金钱攻势”,或许当时的外交部也想不起来有这么一个国家。

而这个时候,吴钟华却主动请缨,要求前往基里巴斯。

50岁的他,已经有了近30年的外交经验,他曾去过非洲、欧洲等多个国家,但是却并没有人看好他,没有人觉得他能真的建立起大使馆。

1990年2月24号,基里巴斯的塔拉瓦岛上,一名穿着中国特有的中山装,手里拽着铁皮箱的中国男人,从飞机上走了下来。

而这所谓的飞机场,就是一条铺满石子的跑道和一间普普通通的平房,周围别说出租车了,连公共汽车都没有。

下了飞机的吴钟华没有人接机,也没有人欢迎,当地甚至连华人都没有,他以“临时代办”的身份,成为了中国驻基里巴斯的第一个人。

虽然眼前的这一幕很是萧条,但是有了心理准备的吴钟华,却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

建立大使馆,首先要有地方,吴钟华找了一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茅草屋,便租了下来,整个草屋是用棕榈叶盖的,密不透风,天气炎热的时候,里面就像在蒸桑拿。

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除此之外,因为岛上潮湿温热,虫蚊滋生,放在现在的年代,谁能忍受得了这样得环境?

除了居住的环境以外,这个岛上,没有蔬菜,就连商店里也只有罐头和一些饼干,连自来水都没有,喝水洗澡都要靠下雨。

然而就是这么艰苦的环境,吴钟华用了三天的时间,将一个人的大使馆建了起来,没有电,自己组装发电机,电缆也是从附近的垃圾堆翻出来的,没有旗杆,自己制作旗杆。

就连岛上的人也觉得这是一个疯子,连个助手也没有,一个人就想建大使馆,这不是疯子是什么?

但是他嘲任他嘲,清风拂山晓。

吴钟华无视他人异样的眼光,每天早上起来,一个人升国旗、唱国歌,坚持完善“馆内”的设备。

将拆下的门板改成了桌子,椅子用捡来的箱子做的,还买了一辆破旧不堪的二手自行车,能跑就行。

岛上没有蔬菜,他就去山上挖野菜,青苔,树叶,他说:不吃就没有维生素,吃了至少还能活。

补给船两个月才来一次,每次就是带一点米、罐头和简单的药品,其他的带不了,偶尔遇到暴风雨天气,断粮了,他就只能吃海藻泡饭,再加点自己带的辣酱。

孤独守岛

拜访总统,去政府交流,只能吴钟华一个人骑车前往,夜深了,也只自己一个人在桌子面前工作,夜深了,一个人休息。

因为没有电话,通讯不发达,每次发电报只能发到斐济,光是到斐济,就需要三天,再从斐济发往北京,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太长,除非遇到紧急事件,吴钟华才会发一次电报。

但是真遇到紧急事件了,发电报也赶不上。

会中文的就他一个,没法和人交流,就这样,吴钟华一个人孤守那座“草屋大使馆”,或许是可怜他太过孤单。

一条名叫“金娃”的大黄狗来到了他的身边,这是吴钟华在街边遇到的,遇到的时候,金娃瘦骨嶙峋,连身上的毛都打结了。

但是它却对吴钟华“情有独钟”,整整跟着他走了两三道街,吴钟华见此,就将它收留了下来,金娃也成为了基里巴斯中国大使馆的第一个“警卫。”

自那天起,吴钟华不再是一个人了,金娃每天陪在他的身边,不得不说金娃和吴钟华相遇,是双方的幸运。

在基里巴斯,人们对狗没有什么感觉,不打也不养,导致岛上的流浪

狗非常多,所以说金娃遇到吴钟华是它的幸运。

某天,吴钟华熟睡时,听见狗叫,原来有小偷在撬保险柜,吴钟华抄起棍子赶走了小偷,文件没丢,但是吴钟华因此长了个心眼。

他将草屋的周围都加上了铁丝网,窗户也加固了一下,就连保险柜也加了两把锁。

1991年年初,在“草屋使馆”附近,有工人挖出了一个金属固体,经确认,时美军二战时期留下的500磅未爆航弹。

吴钟华也被撤离出了小岛,他一整天都没进食,他没有担心炸弹会不会爆炸,而是担心“国旗还在不在。”

当全岛被戒严时,草屋使馆也待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吴钟华只好再次找新地址。

但是搬到新址还没两个月,吴钟华又遇险了,当天他随着当地的渔民外出,遇到海风袭击,小船当场就翻了,他硬生生的拽着小船的浮木,在海水里泡了整整三个小时才获救。

上岸时他说:“活着上岸不容易。”

同年秋天,外出的吴钟华被飞驰的摩托撞倒,当场昏迷,可是整座岛上都没有医院,只有一个小诊所,护士为他缝了几针,可是药却是他自己带的。

岛上不止没有医院,连药店都没有,吴钟华每次从补给船上获得药品也仅仅只是一些感冒药和碘伏、止泻药之类的。

而且他把用不完的药品,都送给了当地的病人,因为吴钟华年轻的时候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会点简单的中医知识,当岛上的人发烧咳嗽只能靠喝椰汁缓解的时候。

他拿出了自己的藿香正气水,感冒药搭配当地的野草,制成吴钟华牌的草药包,送给当地的居民。

因此岛上的本地人亲切的称他为“中国先生”,岛内还流传着他的故事:他有一套草药包,什么病都能治。以至于后来总统也亲自授予他“友谊勋章”。

吴钟华为了快速融入当地,他买了一本当地的小学课本,白天工作,晚上学基里巴斯的语言。

三个月后,他已经能和当地人简单的交流了,在外交过程中,他一直用当地语言当开场白,就连总统也夸他比当地人的发音还准确。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吴钟华从来没有抱怨过,每次电报发出的消息都是“平安无事”,他不愿国家担心,更不愿因此放弃。

可是有家不能回,也是所有在外的中国人心里的痛,1991年7月,他收到了一封信,他的父亲去世了,而这封信的日期是24天前寄出的。

他收到信后默默不语,第二天照常升旗,他说:“我不能回去,但国旗不能不升。”

1992年年初,基里巴斯总统伊雷马亚.蒂阿布主动提到要访问中国使馆,这是第一次,国家的总统亲自来这间草屋。

为了这场“宴席”,吴钟华整整忙活了三天,虽然饭桌上只有简单的猪肉罐头和豆腐乳,以及吴钟华自己晒得野菜做成的饭菜。

但是他已经尽力了,桌上唯一说的过去的,可能只有那瓶中国产的二锅头了,这也是吴钟华当时从斐济超市买来的,就是为了这一天。

饭菜虽然很简单,但是总统却认可了吴钟华,并给予了他总高的评价:“你一个人代表了整个中国。”

这句话不仅仅是承认了吴钟华,更是承认了中国,随后,总统就亲自给中国政府致信,请求提供农业支持和医疗援助。

中国和基里巴斯的关系由此迈进了一大步。

1992年7月,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馆正式成立了,当吴钟华把国徽钉在那间草屋的时候,他眼含热泪,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全岛直播这一盛况,总统起身鼓掌。

一个月后,吴钟华回国,总统亲自送别:“他是中基友谊的开拓者。”

回国后,吴钟华拒绝了外交部的高职安排,转身加入了外交史学会,在1999年退休,他将在基里巴斯这三年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名叫《外交官看世界:南太不了情》

虽然字数不多,仅仅只有200多页,但是却承载了他那三年的故事。

书中没有诉苦,没有讲述自己多么艰辛,更多的是在描述岛内的风土人情和孩子吃到糖时的开心,和岛民领到草药包时的愉悦,以及第一次升旗的心情等。

这三年,没有掌声、没有红毯、没有观众,有的只是被汗水浸湿的白衬衫,和那一封封电报,以及那晒在阳光下的野菜。

外交部称吴钟华的这段经历是“鲁滨逊式外交”,一人一狗撑起了一国外交,成为了中国外交史上最特殊的案例。

他为的不是名流千古,也不是为了升职加薪,他只是为了让中国的国旗能够飘扬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还记得他书中的一句话:国家把我派到哪,我就在哪插上国旗。

来源:嘎嘎纪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