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明 |(悦读)《弃长安》弃掉了什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4:41 2

摘要:《弃长安》这本书居然前后翻了大致一个月。 本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过程与相关历史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但恍恍惚惚中,我把它读成了一部史书,只不过它比其它的史书更灵动活泼,更引人入胜:

《弃长安》这本书居然前后翻了大致一个月。 本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过程与相关历史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但恍恍惚惚中,我把它读成了一部史书,只不过它比其它的史书更灵动活泼,更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王朝兴衰史。众所周知,唐朝从618年由李渊建国至907年,历十四世,传21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他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然而长安的盛世,终结于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那一天李隆基被安禄山逼得“出走长安”,从此安史之乱开始。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兴盛到衰败的转折点。书的副标题赫然写道:“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诗人、政争与叛乱”,十分鲜明、完整地概括了书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部人物乱离史。此书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以《李林甫的盛世》、《杨国忠的预言》、《安禄山的鼙鼓》、《颜杲卿的舌头》、《哥舒翰的膝盖》、《李亨的中兴》、《张巡的牙齿》为专题,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还原、刻画了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此外书中还写了乱世长安中一些小人物的悲情人生:王维曾变节陷伪,高力士伴驾多年、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布衣宰相李泌出山有成、激流勇退,等等,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示乱世之中的人生百态。

这是一部文学浮沉史。在书中,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等诸多诗人的命运与安史之乱息息相关,作者将人物与事件结合起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与盛唐与长安一起沉浮。印象深刻的还是看到了“李白浪漫飘逸背后之悲情,豪放不羁的背后之糊涂”,他的“政治投机”险些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而这一时期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者进而坦言,杜甫死后(大历五年即770年),“文学史意义上的盛唐也就此完结了”。

这是一部情感爱恨史。人人都熟知盛唐最绚烂的一段爱情,记住了李杨之恋后“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浪漫,然而在《杨玉环的香囊》一节中,我们一起回忆了56岁的李隆基和22岁的寿王妃在骊山的第一次幽会,又见证了72岁的李隆基为苟全自己而不得不下令谥死38岁的贵妃的惨烈过程,让人感觉到所谓爱情终不敌“帝王无情”……

掩卷而思,李隆基当年弃长安,弃掉的哪里只是一座城,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弃掉的是整个天下和“大唐”王朝的的国运,他失去的又岂只是杨贵妃和几个爱将忠臣,实际上失去的是民心,以至出现后来儿子李亨“中兴”挫败叛军、班师回朝后,民众只追奉新帝而从心底远离老皇的惨淡结局。

书的最后写道:“长安是念念不忘,是求之不得,是心底最深处的炽烈欲望,杜甫、李白、王维,至死也没有抵达他们梦想中的长安……每个人都回不到长安。”作者告诉我们的大抵是,可触可摸的长安弃之是可以复得的,可心中的长安一旦丢弃,则是永远回不去了! 故而不能轻言放弃,无论有形、或是无形……

来源:中华善德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