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平:清明节感悟(2)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0:06 1

摘要:清明时节吃什么?没有特定的一种,孟春温暖,菜蔬生长旺,食材品类丰富,选择大有余地。清明节食品一般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吃鲜,尝春天的味道。二是可以作祭品,珍惜粮食菜肴。三是方便野餐或分馂,冷食不伤身。烹调有蒸、煮、焖、炸、烙等方式。

杨润平

五、节令食品,人神共享春滋味

清明时节吃什么?没有特定的一种,孟春温暖,菜蔬生长旺,食材品类丰富,选择大有余地。清明节食品一般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吃鲜,尝春天的味道。二是可以作祭品,珍惜粮食菜肴。三是方便野餐或分馂,冷食不伤身。烹调有蒸、煮、焖、炸、烙等方式。

尝鲜吃青,清明食品看重绿色。青团子、暖菇包、芥菜饭、菠菠粿等,要用时令鲜蔬或野菜挤汁,拌糯米粉或大米,制成糕团米饭。尝春天的味道,还有驱瘟保健功用。

烙饼,卷裹蔬菜食用。北京人吃春饼,卷鲜蔬、肉食、粉条、豆芽等。山东人爱大饼卷大葱和鸡蛋饼。泉州人擦薄饼,润饼菜精致多样营养丰富。

蒸枣糕、白馍,做面塑。山西子推燕,燕子形状,迎接春天燕子来,或说纪念介子推。面花塑出小鸡、盘龙,象征全家团圆幸福。能供献祖宗祭祀,又可分馂享用。

油炸馓子。西北地区常备点心,曾是古人寒食节的特制冷食。可口、方便,易于保存。四川有用炒米制成的欢喜团,用线穿起,点染颜色。四时不衰是香粽,江浙地区清明吃粽子,美味馅料精致纷呈。

粽子,本意包含祭祀。它是端午节食品,也是四季不衰的常食。江浙的塘栖、长兴、吴江一带,清明吃粽子。粽子有千品百种,璀灿纷呈。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等等。

总的讲,清明节令食品以素为主。此时饮食宜用清补之品,食甘减酸,温润阳气,益肝和中。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可代茶饮。

六、农事,江南塞北各有侧重

“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清明前后,载瓜种豆……”。民谚、民歌中的清明节,无论南北都是农忙时节。

搜索网络知天下。清明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

东北地区水稻薄膜育秧,甘薯育苗。

华北地区播种水稻、玉米、高粱.棉花、大豆。冬小麦开始拔节,须及时灌水。并施拔节肥。

西北地区冬麦田灌水、追肥、中耕、除草。春麦疆中耕、除草。播种棉花、春马铃薯。

西南地区播种水稻、中玉米、高粱、棉花。华中地区播种水稻、玉米、棉花、高梁。栽插甘薯。油菜叶面追肥、治虫。茶园防治病虫害麦田防治条锈病。

华南地区早稻插秧,早黄豆追肥。防治玉米螟虫。处理甘蔗的宿根。青藏地区继续播种春小麦。黄淮流域是种树的好时节。

京西冀西北的张家口市,大田作物的春耕播种为时尚早正处在准备阶段。清明前后地才解冻,坝下各区县开始蔬菜育苗,坝上地区还得迟十天半月。随着农业科技推广,有计划的农田整治,为今年的农业生产和夺取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七、感恩、智慧、生命、珍惜

节日节气,源于生产生活,总被赋予独特寓意。清明节留给人们的感悟教育很多。

1.感恩情怀

清明扫墓,是对逝者感恩的仪式,也是感恩情怀的教育传承。

感恩父母,感恩祖宗,怀念逝去的亲朋、故旧。

清明节祭扫,我们还感恩为历史有贡献的杰出人物,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先烈。

感恩、怀念,定期祭祀纪念,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也是家族和谐,社会安定,国家祥和的保障。

感恩是高尚的情怀。我们强大繁荣的祖国,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人们的幸福安宁,凝聚着前人的理想、奋斗和牺牲。慎终怀远,纪念英烈,是全体人民的感恩,后辈人对伟大事业的继承。

我们必须努力,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所贡献。才值得后人的祭扫,表达怀念与感恩。

2.生命感悟

清明,既有扫墓的肃穆沉痛,又有踏青赏春的欢乐浪漫,其中不乏生命的感悟。逝者不能复生,生者应当珍惜,民族生息繁盛。

中国人的基因是积极的生命态度。要珍爱生命,看重生命的价值。人生只有一次,须知个人虽渺小,但不可虚度,要努力增值生命的价值,活得更有意义。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必然会获得相应回报。

生命是个过程,分有几个阶段,各有优势和责任。生命精彩在于努力、学习、进步,有限生命是无限事业的构成。

少年、青年阶段最宝贵,要要学习进步,强壮体魄。

成年、中年,是国家社会的栋梁,贡献着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

老年人康宁幸福,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帮助子女后人。

人类生命链条上,民族、家庭,我们有责任传宗接代培养后人。幸福家庭不能没有孩子,伟大国家,和谐社会需要接班人。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共同创造,才有家庭幸福、国家繁荣、人类大同。。

3.应时智慧

清明的美好春光,人世的繁衍代谢,告诫我们要有应时的智慧。要珍惜现在握当下,做好该做的事情。人生快乐,有序学习,健康成长,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自强不息,让每一天的时间实现价值。

人类是自然的奇迹。“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类面对自然规律必须敬畏,借助自然力量,改造自然面貌,就是刚健有为,实现天人和谐。在农业生产、植树活动中,体现着因时、因地制宜的秘密。

中国人讲崇德利用。清明节以特殊方式传递着人生智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国家、与家庭、与自我等,都有其秩序与原则,处理时须调动智慧,兼顾与平衡,才能实现和谐、成功和圆满。

4.文化传承

一个清明节,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纵横天南地北各族人民。

清明节活动包括扫墓祭祀、春游踏青、体育锻炼、节令美食、游戏娱乐、文化教育等。清明节是中国诗文、故事、绘画等的优质题材。

如果没有清明节,或者被冷落淡漠,春光的美好将折半,人们的幸福和愉悦会减成色。中国清明节是中华文化的春天品牌。

回顾历史,展望将来,我们有责任过好清明,传承清明节所蕴含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精神,在新的时代弘扬光大,与时俱进。

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清明节,在节庆中学习和传承民俗文化,是中国人、中国家庭的幸福机遇和理事责任。让中国清明节的活动、文化、精神造福全人类,中国应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