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不会走!3个政策+2个实例说清为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4:31 1

摘要:上周末回乡下给奶奶送新摘的桃子,刚把车停在村口小卖部旁,就被搬着化肥的李叔拦了下来。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语气带着点焦急:“大侄女,你给说说,是不是过渡期一结束,驻村的小陈他们就要走了?那孩子可是帮咱村引进了草莓苗,还找了销路,这刚见着回头钱呢!”

上周末回乡下给奶奶送新摘的桃子,刚把车停在村口小卖部旁,就被搬着化肥的李叔拦了下来。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语气带着点焦急:“大侄女,你给说说,是不是过渡期一结束,驻村的小陈他们就要走了?那孩子可是帮咱村引进了草莓苗,还找了销路,这刚见着回头钱呢!”

不光李叔操心,这几天刷村里的便民群,也总有老乡发消息问类似的问题。其实真不用瞎琢磨——驻村工作队不但不会走,接下来还得往村里扎得更实。今天就用刚落地的几项政策、村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跟大伙唠明白这事儿。

一、三项新政“托底”,驻村队安心留、踏实干

1. 国家定了调:村里有需要,队伍就不撤

2025年1月农业农村部开的全国乡村振兴推进会上,把话讲得特别透彻: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村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保持队伍稳定,按需优化人员”,绝对不搞“过渡期一到就撤人”的一刀切。尤其是那些集体经济还是“空壳子”、产业没起步的重点村,还要从农业科研院、大型国企抽派懂技术、会跑市场的骨干来帮忙。说白了就是,只要村里还需要帮扶,驻村队就不会挪窝。

2. 地方给了保障:驻村干部没了“后顾之忧”

政策再好,落不到实处也是白搭。就说邻县湖北宜城,2024年12月推出的《驻村干部服务保障办法》就挺暖心。驻村干部每月生活补助比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高一成,驻村点的空调、洗衣机、无线网络全配齐;家里有孩子要上学的,教育部门直接协调辖区内的好学校;要是家属生病,还能通过乡镇卫生院走市级医院的绿色通道。驻村干部小吴跟我聊起时说:“以前总担心老婆一个人带娃忙不过来,现在单位每季度都派人去家里看看,我在村里干活再也不用分心了。”

3. 考核改了样:干得好不好,老乡说了算

2025年2月刚实行的《驻村帮扶考核新细则》,彻底扔了过去“看材料、数会议”的老套路。现在核心就看三样:村民收入涨没涨、承诺的实事办没办、大伙满不满意。细则里还明确,驻村干部每月至少要往村民家里跑20趟,每季度必须解决1-2个真问题——比如修灌溉渠、帮农产品找销路、协调农机这些老乡真正需要的事。而且考核结果直接和晋升、评先进挂钩,谁还敢在村里“混日子”?

二、两个村的真变化,就是驻村队“该留”的理由

1. 陕西洋县谢村镇:荒坡变茶园,驻村书记“跑”出来的出路

2024年4月,张建国来谢村镇当第一书记时,村里那30多亩荒坡全是石头和野草,老乡们都说“种啥都白搭”。他没信这个邪,先自己掏钱取土样送农科所检测,得知适合种绿茶后,又带着村干部跑了5趟县农业局,终于争取到20万元扶持资金。还从安康请来种茶老把式,手把手教村民育苗、修剪。去年秋天第一批茶叶采收,他又联系西安茶企签了收购协议,光这一项就给村集体增收18万元,40户参与的村民每户多赚了7000多块。王阿姨笑着说:“以前荒坡看着闹心,现在变成‘摇钱树’,这样的书记咱可舍不得让他走!”

2. 广东德庆凤村镇:砂糖橘卖爆单,工作队教出“新本事”

凤村镇种砂糖橘十来年了,以前老乡们都是等收购商上门,价压得低不说,还常被拖欠货款。2024年8月驻村工作队来后,先组织大伙学电商。一开始没人信“对着手机能卖橘子”,工作队就自己试播,第一场就卖了3000多斤。见真能赚钱,老乡们都主动跟着学。工作队还帮村里申请“无公害”认证,设计专属礼盒,又跟快递公司砍价,把物流费从4元一斤降到2元。今年年初砂糖橘上市,村里直播单场最高卖5万斤,收购价从2.8元涨到5元,村集体还多赚20万。村支书梁大哥说:“以前咱只会埋头种,现在学会了‘线上吆喝’,这都是工作队给指的明路!”

三、驻村队不撤,乡村振兴才更有谱

说到底,驻村工作队从来不是“临时帮忙”的,而是乡村振兴的“常驻主力军”。国家政策把“不撤离”的底线划好了,地方把“无牵挂”的保障做足了,驻村干部又能扎进村里干实事——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走?往后他们还会接着当“桥梁”,把城里的技术、资金引到村里;当“老师”,教老乡们新本事;当“后盾”,陪着大伙一起闯难关。

其实每个村都有驻村队的暖心事儿,你老家的驻村干部帮村里干过啥实在活?或者你觉得村里还需要他们搭把手解决啥问题?评论区跟大伙聊聊呗!

来源:暖阳中打太极的闲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