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是一直往地下挖,会碰到什么?苏联真的付诸实践了!咬牙坚持了整整20年,差不多都钻到地球地壳三分之一的深度了,可最后却突然停工。他们挖的那个洞,深度远超海洋最深处,高度赛过珠穆朗玛峰。
要是一直往地下挖,会碰到什么?苏联真的付诸实践了!咬牙坚持了整整20年,差不多都钻到地球地壳三分之一的深度了,可最后却突然停工。他们挖的那个洞,深度远超海洋最深处,高度赛过珠穆朗玛峰。
要是继续挖下去,一直挖到地球中心,会有怎样的惊人发现?又会遭遇什么恐怖状况?
人类挖掘的极限与地壳探秘
想象一下,咱们走到户外,拿起工具就开始吭哧吭哧地挖。大概挖到50米深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温度在上升。因为每往地壳深处深入一公里,温度差不多就会升高25摄氏度。此时,我们已然身处地壳之中。在陆地上,地壳厚度通常不到40公里,比一场马拉松的长度还短些。
随着不断深入,我们先是穿过土壤,接着是一层又一层坚硬的岩石,途中还能邂逅贵重金属和化石。
越往下挖,还会看到各种令人惊叹的地下设施,像日本专注暗物质和中微子物理学研究的神冈实验室、美国的桑福德研究实验室,中国深不可测的核指挥掩体,以及世界上最深的洞穴和矿井。
不过,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也持续攀升。要是没有防护措施,在到达这个深度之前,我们就会被压扁、烤焦了。为了继续探索,咱们给自己配备一台超级厉害的想象中的钻孔机,它能抵御任何高温和高压。
当深入到12.2公里的时候,我们抵达了人类有史以来挖到的最深点 —— 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孔。当时并没有人下去,操作都是远程进行的。
为了钻到这么深,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发明了全新的设备和钻探方法,才得以穿透那厚厚的、炽热且受压的岩石。在钻探过程中,他们发现了20亿年前的新化石生物,还发现水存在的深度远超科学家之前的认知。
踏入地幔,探寻地球内部热量之谜
当深入到大约30到50公里时,周围的岩石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正在踏入地幔。一开始,周围的岩石看起来和地壳的岩石一样脆弱,只是密度更大些。
但再往下深入一点,当温度飙升到超过1300摄氏度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岩石开始变得像热塑性塑料一样。
这里的温度明明高于岩石的熔点,可由于压力极大,岩石依旧保持固态,只是变得粘稠起来。此刻,我们正在穿过更炽热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以巨大的对流形式,从地幔底部极其缓慢地向顶部移动。
你或许会疑惑,地球内部为啥这么热呢?一部分原因是辐射,还有一部分是地球形成时遗留下来的热量,毕竟那时候陨石频繁相互碰撞。
地球确实在极其缓慢地冷却,但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这还得持续数十亿年呢。与此同时,这些炽热粘稠物质的搅动,把大量热量从地球中心带到了地壳。
不过,问题来了,如果人类最深只到达过12公里,那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呢?马里兰大学的地质学家和火山学家梅根・纽科姆博士表示:“这就像当侦探一样,我们无法直接到达地球深处,所以只能综合各种间接证据,来推断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古代科学家们对地球深处的情况有着五花八门的理论。有人觉得地球内部有个中心火源,还有地下湖泊和熔岩腔;有人认为地球是空心的,可能是由一组同心壳层构成,每一层都有生命存在,这也是哥斯拉电影中 “空心地球” 理论的来源。
艾萨克・牛顿根据可观测到的引力推测,地球中心的物质密度肯定比表面大。但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才通过地震证明了地球有一个中心核心,并且上面还有好几个不同的层。
在地震期间,地面会震动,同时也会向下发送地震波。“地震波就像声波,主要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 纵波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并且它们在不同密度的岩石中传播时表现各异。
这意味着,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不同探测器接收到的波,科学家们就能推断出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这也是我们了解地幔与地壳差异的关键方法,还让科学家们有了其他重大发现:“我们在地球另一侧发现了横波阴影区,这表明横波无法完全穿过地球,也让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有一个液体层。” 这个液体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外核的一部分。
抵达外核与内核,未解之谜仍在延续
想象此时,我们已经置身于温度约为4400摄氏度的金属液体 “汤” 中,在这里,温度战胜了压力。我们真的要好好感谢地球深处这个热金属 “汤”,因为它持续搅动产生强大的电流,进而形成了地球周围的磁场。
要是没有这个磁场,宇宙辐射早就把地球表面的所有生命都消灭了。但更神奇的是,地球磁场有时居然会反转,南北磁极会慢慢互换位置。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实际上,我们可以从海底读取到所有这些磁场反转的信息。”
当玄武岩沿着大洋中脊喷发后冻结,会记录下当时的磁场情况,随着板块不断形成和分离,我们就可以像读取条形码一样获取这些信息。
也就是说,海底有一个地球磁场的“条形码”,而且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读取它的方法!上一次磁场反转大约是在78万年前,至于下一次什么时候反转,我们还不确定。
还有一个更基础的问题:为什么地球会分层呢?答案是:“最初,地球是一片岩浆海洋,完全处于熔融液态。那时,密度最大的铁金属下沉形成地核,最轻的矿物质漂浮到顶部,密度较大的矿物质则沉淀到底部,所以地球就根据密度进行了分层。”
继续深入,我们几乎穿过了所有这些层,来到地球的外核。在地球的最中心,有一个固态金属球,温度几乎和太阳表面一样高,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曾经,我们以为地核里的物质都是熔融状态,毕竟那么高的温度,怎么可能是固态呢?但后来,两位科学家研究地震波时发现,当地震波到达地球中心时,表现变得很奇怪,被中间某个东西弯曲和反射了。
经过计算,只有当地核内部有一个固态内核,外面包裹着更大的液态外核时,这些现象才能解释得通。后来其他科学家通过更精确的地震波记录和先进的计算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理论。
那为什么内核是固态的呢?原来是这里的压力高得超乎想象,铁原子根本无法移动。更离奇的是,最近科学家从数据中发现一些细微差异,似乎表明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和地球表面不同,而且这个速度还会变化,独立地加速和减速,和地球表面的运动毫无关联。
精确的地震数据和地球磁场计算机模型显示,地球内核似乎以大约70年的周期在加速和减速。你可能看到过一些新闻说地球内核正在反转,其实这是误解。
只是如果你在内核外部,而我在地球表面,即便我们都朝同一方向移动,当你减速时,在我看来你就像是在反向移动。
不过,这个铁内核对于我们神奇的钻孔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我们一路钻透它,终于抵达了地球的正中心。此时,我们距离地球表面6400公里,周围的压力是地球表面的360万倍。
但在很多方面,周围的一切依旧充满谜团。比如,地球是否存在一个 “内内核” 呢?一些科学家根据新的地震数据认为可能有,因为内部铁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但也有人觉得证据不足,还不能确定这就是一个新的层。
我们能预测地球磁场以及它何时反转吗?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各种实验,模拟地球内部环境,试图找到答案。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是探索新方法,利用更优的计算模型分析地震波,甚至尝试在地球表面复制地球深处的环境。
我们人类充满好奇心,虽然被困在地球家园的外部,但从未停止努力窥探地球的内部奥秘。这,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来源:健康课堂王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