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5战机即将起死回生?大V解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0:14 1

摘要: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和《Breaking Defense》等纷纷开始报道称,由于俄乌战争中俄空天军损失不小,沉寂多年的米格-35似乎很快就要“起死回生”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和《Breaking Defense》等纷纷开始报道称,由于俄乌战争中俄空天军损失不小,沉寂多年的米格-35似乎很快就要“起死回生”了。

▲米格-35,图片来源:网络

提到米高扬和米格战斗机,它们绝对都是叱咤风云的名字。米高扬曾是全球航空工业的翘楚,研制成功过米格-15、米格-21等多种经典机型,曾让其对手闻风丧胆。然而近年来米高扬设计局已经衰落了,资金匮乏、研发不力、缺少订单,整体日子很不好过。其最有代表性的米格-29还被起了“机场保卫者”这样的外号,口碑比较差,在航程和滞空时间上不断被人诟病,也几乎没赢得过什么像样的订单。

近年来米高扬主推的战斗机型号为米格-35,但同样销路不佳,甚至空天军自己都没有采购多少。但正所谓触底就很可能反弹,米格-35似乎也慢慢开始受到关注了。上述这两家媒体援引的消息来自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的负责人尤里·斯柳萨尔(Yuri Slyusar)。

▲米格-35,图片来源:网络

他在卸任前对外声称,最新版本的米格-35很可能将于今年内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在2030年左右生产50架。斯柳萨尔的观点至少有3点支撑:首先根据统计数据,俄罗斯空天军在3年战争中战损的战斗机数量已经超过了200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甚至可以称之为是苏联解体后俄有史以来最巨大的损失。

俄空天军急需要新的战机来补充,米格-35绝对不可能被完全排除在考虑之外。第二,米格-35具有很不错的成本优势。比起成本更高的苏霍伊,其运行成本更低,适合经济受挫的俄罗斯。

▲米格-35,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战争实践证明,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重型战斗机都更加好用,轻型战斗机在某些场景下也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如果俄空天军装备了米格-35,刚好能够补齐这一领域。当然了米格-35也有自己的问题,这也是它之前长期不受待见的原因。米格-35的前身是米格-29,后者是一款1980年代设计的轻型战斗机。它的内油航程仅有1500公里,在外挂油箱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达到2000公里,远远低于F-16的4000公里和苏-27的3000公里。由于内部设计非常紧凑,改装空间小,实战中制空时间很短。

由于只能在基地附近晃悠,但凡是稍远一些距离的任务都很难执行,因此被称为“机场保卫者”。米格-35在米格-29的基础上改进,主要取消了机背辅助进气口、主进气口防异物门等,将内油扩大了一些,航程提高到了2000公里。但当时F16 Block 70已经出现,其航程高达4200公里,米格-35仍不及对方的一半。大多数米格-35的潜在用户都认为,虽然它的航程有了一些提高,但改进的不够彻底,也没有办法和歼10C竞争。

▲米格-35,图片来源:网络

米格-35的问题不只是航程,雷达和生产线方面也存在不小问题。米格-35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Zhuk-A有源相控阵雷达,号称有200公里的探测范围,支持多目标追踪。然而俄罗斯在电子技术方面水平有限,加上国际制裁导致原料难以获取,最终这款雷达的成本大幅度上涨。

2017年俄军首次订购米格-35,但只买了24架,80%以上都没有安装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是退而求其次安装了Zhuk-M机械雷达,探测范围退缩到了120~150公里左右,整体性能被大幅度削弱。现代空战讲究的就是一个超视距和信息化优势,在这两方面米格-35全都是短板。由于机体尺寸就放在那里,它的武器挂载能力仅有6.5吨。比起米格-29确实整合了一些新的武器弹药,除了常规的重力炸弹之外,也可以携带R-77导弹和KAB-500这样的制导弹药,任务范围也从纯粹的空战变成了空对地打击,但这种兼容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其装备的RD-33MK发动机问题也比较多,寿命比较短,需要反复检修,不好保养。

▲2013年俄罗斯展出的Zhuk-ME雷达,图片来源:网络

米格战斗机的生产工厂已经十几年没有大规模工作了,熟练的工人不是被挖走了就是已经退休不干了。就算是立马开工建造,可能都找不着熟练工人。米格-35从2007年首飞,2010年就开始推向国际市场,但它不管是面对F-16、“阵风”、“台风”还是歼10C,甚至是本国的苏-30、苏-35也都完全没有竞争力。

2011年,俄罗斯曾向印度推荐这款战斗机,当时印度还信誓旦旦的说要购买126架,甚至入围时候宣布击败了“阵风”,结果最后还是被放弃。埃及也曾和俄罗斯传出过购买24架米格-35的绯闻,但最终买了46架米格-29。因为米格-29更便宜,性能更加稳定,埃及自己也不想当使用米格-35的“小白鼠”。马来西亚在2010年左右也考虑过购买米格-35,但最终放弃选择了苏-30MKM。这几个失败的外贸竞争案例,无不说明着米格-35在国际市场上的困境。

▲米格-35,图片来源:网络

就算是在俄罗斯内部,它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俄罗斯军费资源有限,还需要考虑大国竞争。同等情况下,自然更重视重型战斗机。2017年的24架米格-35订单,很可能只是在政策上给予一个“象征性的支持”,甚至有传闻称这笔订单实际交付的数量只有10架,也有说法是开工半年停工半年,至今才终于制造完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之所以把大量原苏联的设计局都整合到了联合飞机制造公司里,就是希望能够充分理由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人才和资金,说白了就是“穷”:国家有限的军费,根本不足以让每一家公司吃饱喝好。在集团中,苏霍伊的日子显然是过的最好的,谁让人家的东西就是好。

▲米格-35,图片来源:网络

在内部和外部竞争都如此不利的情况下,米格-35想要起死回生可谓异常困难。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斯柳萨尔说出了米格-35可能被采购50架的消息。支持者的理由如上述所言,反对者的理由其实也很合理:俄罗斯在战争过后经济方面变得比以前更紧张而不是更富裕了。虽然俄空天军的装备损失大是事实,但这意味着接下来的钱自然更应该投入到高性价比的方向上,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经济学原理了。米格-35过去不行,如今在没有重大技术革新的情况下,又恰好碰上了俄罗斯空天军兜里最没钱的时候。俄空天军还会大规模采购它,估计放谁都不相信吧。

来源:影飘军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