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医援黔,医者芳华在大山绽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3:28 1

摘要:3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黔西南州中医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特色门诊,徐逸生正在为从晴隆县慕名赶来问诊的患者王叔叔看诊。尽管当天并非徐逸生常规看诊日,但面对患者的需求,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他总说,不让患者等医生,是最基本的原则。

“您的腿没什么大问题,好好休养就行……”

3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黔西南州中医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特色门诊,徐逸生正在为从晴隆县慕名赶来问诊的患者王叔叔看诊。尽管当天并非徐逸生常规看诊日,但面对患者的需求,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他总说,不让患者等医生,是最基本的原则。

作为中组部第2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2024年1月,来自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专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徐逸生挂职担任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副院长,开启了一段援黔的特殊芳华岁月

PART.01

传承:倾囊相授的名医风范

来到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后,徐逸生迅速将工作重心聚焦于医院重点专科的发展上。黔西南州中医医院骨伤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科室,医疗基础扎实,但在管理优化上存在提升空间,徐逸生决心以此为突破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秉持这一理念,徐逸生带领医务团队全力推进“基于全国名老中医岭南骨伤刘金文教授经验治疗冻结肩在黔推广应用临床疗效研究”,对全国名老中医的临床技术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将成果转化为可推广项目。

“当年轻医护人员通过临床实践看到显著疗效后,纷纷主动学习,一批热爱中医、传承中医的‘铁杆中医’就培养出来了。”徐逸生说,将中医治疗辅助手段推向治疗一线,让中西医深度融合是他一直在坚持的探索。在他心中,只有当科室的医护人员都能够独立且熟练地完成技术操作,他才算完成支援使命。

术后抗生素的使用一直是难题。徐逸生把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特色中药外敷方、药膳调理方、康复疗法、耳穴贴敷等中医特色适宜技术毫无保留地引入黔西南。凭借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助力患者加速康复,减少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实践中,徐逸生深知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他主张从手术实操中积极培养科研思维,要求医护详细记录临床数据,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徐医生是一名实干型专家,自他来到医院后,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对我们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悉心教学。在他的指导下,科室的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谈及徐逸生时,黔西南州中医医院科教科科长汪堃满是钦佩与感激。

为进一步提升医护团队科研素养,徐逸生精心规划,定期举办科研培训班,将最新科研理念、技术巧妙融入教学,帮助医务人员搭建系统前沿的科研方法体系。考虑到大家的学习需求与时间各异,他还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沟通。他创建的科研教学群,现在已经满员,群成员不仅包含院内医务人员,还吸引了众多院外医疗同仁。

“徐医生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十分有耐心,无论何时提问,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给予解答,我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州中医医院骨伤科关节外科韦钦胜医师感慨地说。

在徐逸生的悉心指导与积极带动下,科研教学群成为了大家获取知识、解决困惑的重要平台。医院的科研氛围也日益浓厚,成果丰硕。援黔一年的时间,他本人作为第一作者申报的课题《基于孙思邀鲤鱼汤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低蛋白血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和药膳产品研发》获批黔西南州医学科研联合项目重点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全国名老中医岭南骨伤刘金文教授经验治疗冻结肩在黔推应用临床疗效研究》获批2025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厅项目立项、课题《基于省中医名医经验建立针刺治疗早中期KOA诊疗规范的临床研究》获批2025年度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专项课题等多个项目。

PART.02

初心:风华正茂的仁心医者

徐逸生的办公室,一幅“风华正茂”书法作品格外醒目。这是一位爱好书法的患者亲手书写赠送。书法背后是一段温情的医患故事。

“一位60多岁的黄先生送我的,现在我们已经成了彼此信赖的好朋友。”徐逸生回忆道,当初,黄先生因重度骨髓炎病情危急,在州中医医院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转危为安。作为接诊医师,徐逸生全程悉心照料。

“在徐医生的治疗下,我身体状态逐渐好转,免疫力也增强了。”黄先生由衷地说道。每次复诊时,徐逸生都会详细了解他的病情变化,主动询问生活起居细节,甚至与他聊家常缓解焦虑。这种如家人般的沟通方式,让黄先生感到安心,让他更信任医生。

“徐医生年纪轻轻,从广东大老远跑到兴义,一心为咱病人看病。他医术好,对人又亲,可不就是风华正茂嘛!”黄先生微笑着解释赠送书法的缘由,质朴的话语,满含着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专家的认可与感激。

今年1月,援黔任期结束,在医院党委及患者的挽留及徐逸生自己的意愿下,他的援黔工作再延期一年。“患者的信任、当地百姓的热情,让我想留下。”他感慨,像黄先生这样暖心的患者,还有同事、百姓日常的关心,都令他觉得要在这里多做事。诊室墙上那幅“风华正茂”,见证着他与黔西南患者携手走过的温暖时光。

PART.03

探索:康养产业的“中医+”探索

结合黔西南州“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徐逸生还积极投身州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6+N”健康服务活动。他先后深入贞丰、兴仁等县市周边乡镇开展健康服务,积极为广大群众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传播中医药文化,提升百姓健康素养。同时他还走访收集民族医药资源,探寻艾纳香、一口钟等道地药材与特色疗法。

“黔西南州气候宜人,自然生态优良,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发展康养产业搭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徐逸生目光敏锐,积极探索如何将广东浓郁的煲汤、凉茶文化与本地水土和群众口味相融合,助力中医药与康养产业的结合。

“工作之余,我像记者一样到村落走访赤脚医生,记录并研究他们的特色疗法。”徐逸生表示,将借助广东省中医院的平台推广并应用这些中医药技术。在他看来,这些民间医疗经验是基层医疗的组成部分,值得系统整理传承。期间,他积极带领苗医苗药诊疗团队收集并推广马桑狗帮、布依族肚兜热疗法等民间疗法,其中布依族肚兜热疗法被推荐至广东省中医院“杏林寻宝”国家级项目,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设立的药膳堂,成功推出了针对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的鲤鱼汤项目,减少昂贵自费药物的使用,缓解脚肿等低蛋白引发的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徐逸生表示,鲤鱼汤项目也成功获批州联合重点项目。“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在进行关节置换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明显,还会合并有下肢的凹陷性浮肿,这种情况一般与营养缺乏有关。我与我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鲤鱼汤的药膳产品研发,可对关节置换术后低蛋白血症、下肢浮肿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由徐逸生与其科研团队申报的“基于孙思邈《千金食治》鲤鱼汤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低蛋白血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和药膳产品研发”课题,正值深入研究阶段。

徐逸生介绍,援黔期延长一年,他会抓紧时间持续深入探寻黔西南的民间民族医药疗法,并在相关职能部门帮助支持下,将黔西南州的中医药资源与康养产业有效整合,让这些宝贵资源广泛共享,惠及更多患者。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