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节的文化习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10:45 1

摘要: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网络中国节———

清明节渊源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网络中国节———

清明节习俗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大力推动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方式,要求各地积极组织缅怀先烈、追忆历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丧葬陋俗,自觉进行殡葬习俗改革,不断探索文明的祭扫方式。

踏青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

插柳

清明插柳习俗,有专家认为,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由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用来训练武士。早期的鞠是以皮革制作的实心球,唐代的鞠出现了充气球。宋人很喜欢清明蹴鞠,《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都人出城采春,“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清明节 · 农谚诗词

Tomb Sweeping Day

农谚

祭罢祖,就种瓜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

清明高粱谷雨花(棉),谷子播种到立夏

诗词

《清明思》陈前林

思亲,上山;怀恩,临水;

归家,自省;如来,如往。

《苏堤清明即事》(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网络中国节———

来源:大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