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苏州这群人,刷屏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13:19 1

摘要:苏州教师于洁扎根一线教育34年,班主任做了33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获2025年“叶圣陶教师奖”。她说,唯有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今天(9月10日)

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

在苏州这座被千年文脉浸润的城市

总有一群人

用粉笔写尽春秋

用目光点亮星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老师

他们站在三尺讲台

却为我们

打开了整个世界

他们耕耘平凡日常

却悄悄改变了无数人生

今天

一起走近三位苏州老师

听听他(她)们的故事

苏州教师于洁扎根一线教育34年,班主任做了33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获2025年“叶圣陶教师奖”。她说,唯有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2019年,50岁的于洁又主动申请,从昆山最东边的一所乡村中学开始,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去昆山各乡镇轮岗教学,支援当地的教育工作。

有人问,临近退休的她为何“折腾”?于洁笑着说:“生源就是资源,问题就是课题。我就是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我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种桃、种李、种春风。”

更令人动容的是她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里,于洁采用鸿雁传书的慢方式,走进学生心中。34年来,她以书信和日记形式,累计书写42万字

面对孤独内向、自卑不合群的学生,她写道:“森林之王老虎也是独来独往的,孤独内向并不影响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还有我欣赏你。”

面对努力一阵后觉得没有起色就想放弃的中等生,她写道:“每一棵草儿都会开花,春天来了,连小葱都要开出蒲公英那样的一团白花,为何不坚持着,灿烂一次呢?”

为了让更多一线教师,尤其是一线班主任做更专业的教育。于洁14年如一日地坚持教育博客《三年的缘》的更新,记录下师生共同成长的痕迹,后来又改成微信公众号继续更新。于洁的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成了全国各地学生、家长、同行沟通的平台。“抱团取暖树洞”深受同行老师们的欢迎,他们写给于洁的求助信都得到了于洁的及时回复。

她的教育,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简单、快乐、幸福、诗意。她说,教育是亦师亦友,是渡人渡己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名单,苏州教师石国华光荣入选。

2024年盛夏,当国家“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号角吹响,已在昆山乡村教育沃土深耕廿二载、荣誉满载的石国华,毅然作别家园。他勇挑苏州市第三批援疆支教团团长重任,奔赴祖国西陲的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出任昆山育才学校校长。

“既然来了,就要把一腔热血都奉献在这里。”这是石国华踏上克州土地时的承诺。

在阿图什,针对学校发展,他特别注重班主任队伍这一“关键力量”的建设,他将昆山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当地实际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出“选—训—管—评”一体化模式。

石国华始终坚守着教育者的核心阵地——课堂。“只有俯下身去,才能真正听到花开的声音。”他担任两个班的物理教学,让身影成为孩子们最熟悉的依靠。

自从来到育才学校,校门口便常常能看到他迎送学生的身影。学生们都知道,这位来自江南的校长,心里装着他们的“大事小情”。

当学校女篮队员怯生生地表达对队服的渴望,石国华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即联系昆山后方,爱心迅速汇聚。崭新的队服送到了姑娘们手中。“穿上队服的第一场比赛,她们在场上奔跑、跳跃,那份自信与阳光,仿佛能穿透帕米尔的云层,”石国华动情地说,“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一件队服连起的,是昆山与阿图什孩子共同跳动的心。”

一年来,石国华积极奔走,为学校图书馆募集充实了大量优质读物;他牵线搭桥,为家庭困难的新疆学子送去助学金。仅2024年,经他协调捐助的各类物资总价值就超过84万元,为阿图什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为促进昆阿两地青少年情感相融,石国华组织了“2025年‘石榴籽’昆阿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51名新疆学子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昆山,与当地四所学校的小伙伴同学习、共联欢。十余场活动,让友爱的种子在少年心田生根发芽。

万里援疆路,赤诚育人心。石国华用行动将先进理念融入边疆课堂,将无私大爱注入学生心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默默耕耘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名单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项建华榜上有名。“以文化人、向美而行,要让学生既懂技术,又会讲中国故事。”项建华深耕职教领域多年,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培养“数字艺术工匠”。

项建华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她将满腔热忱倾注在学生身上,像慈母般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35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坚持深入谈心,精准把握学情,疏导成长困惑,历年学生评教名列前茅。

2019年,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因经济压力濒临放弃实习机会,项老师得知情况后,当即主动为其垫付实习费用,还不断鼓励他坚守信念追逐梦想。最终,这名学生不仅顺利完成实习,更凭借优异表现赢得企业高度认可,成功实现就业。这样的育人故事在项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不胜枚举。

她勇立数字教育潮头,实施课程结构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评价双向评定,以“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化、实训生产化、作品产品化”的课程开发路径,融合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互动设计等领域技术,开发系列智慧课程。

她牵头研制教育部职教本科动画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主持建设国家数字非遗虚拟仿真基地,开发26门虚仿课程、500余个交互项目,打造“情景+互动+沉浸”的学习环境;主持的“插画角色设计”等课程,入选“十四五”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惠及超128万人次。

为助力学校双高事业再攀新峰,在2025年的第二轮“双高计划”申报攻坚阶段,项老师扛起申报重任。从专业群建设方案的顶层设计,到成果数据的精准核验,再到特色亮点的深度挖掘,每一个环节都倾注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主持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群成功获得教育部第二轮“双高计划” 申报省级推荐资格,为学校发展树起新的里程碑。

来源:小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