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深陷舆论漩涡,这对企业家网红化有何启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2:30 1

摘要:“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4月1日晚间,小米创办人雷军就“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致3死”一事做出回应。

文|赵二把刀

“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4月1日晚间,小米创办人雷军就“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致3死”一事做出回应。

在雷军发博后,#雷军回应#登上了热搜,引发了各方讨论,有网友表示支持,直言:“相信雷总,相信小米”,也有网友将对产品的不满情绪直接投射到了雷军上……

就在各方发表各自的意见之时,#留几手称雷军被推太高不是好事#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高位,相关的内容切片源自于留几手在3月30日的直播,他直言:“雷军现在人设拔得有点太高了,雷军现在整得有点高处不胜寒,我觉得挺危险。”但对于自己上热搜一事,留几手表现十分不忿,发博表示自己是被当抢使,并在最后力挺、祝福雷军。

一直以来,雷军的个人IP与小米品牌在公众视野里都是深度捆绑的状态,而雷军本人也是企业家网红化的典型代表。当企业家与品牌深度绑定,便注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次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发生后,一直活跃在社交平台并为小米汽车站台的创始人雷军亦成为了此次事件的一大话题耙点。

热搜不断的雷军,与小米SU7一同站在风口浪尖上

读娱认为,如今雷军在网络上备受争议,不仅是因此次事故在社会上备受关注,也与他本身的网红属性有关。从早年因“Are You OK”鬼畜视频的意外走红到近年在短视频平台保持高频更新动态,成功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累积了4500W+粉丝,雷军在互联网上十分活跃。

延续过往的热度,雷军如今依然是话题性极强的网红企业家。根据读娱观察,开年以来,围绕雷军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健身、穿搭向话题。近两年,雷军的个人形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跳脱出了刻板印象里的老板形象,符合当下年轻人对于“霸道总裁”的审美,而这得益于近年雷军在健身方面的投入以及穿搭方面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近年在社交平台立下了健身打卡100次的目标,而截至3月底已经在微博上健身打卡41次了,也就是说2025年才过了四分之一,雷军的健身打卡目标已经完成过半了,这样的行动力无不为其公众形象正向加分。也正因为这样,有医美行业人士还将雷军的最新形象与过往照片进行对比,这样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肖像权尚不可知,但这也侧面印证了雷军在形象管理上确实有效。

二是两会期间所提的提案衍生大量话题。在2025全国两会期间,首个亮相“代表通道”的雷军可以说是民营企业家的顶流担当,#雷军谈同质化竞争#、#雷军5个建议4个和汽车有关#、#雷军呼吁立法整治AI换脸拟声乱象#等热门话题便是雷军实火的一大见证。此外,雷军还带火同框的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两人的表情反差衍生出了不少趣味话题。

三是母校相关的情怀向话题持续输出。先是在母校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期间,凌晨五点进入校园拍摄小米汽车宣传片,次日又前往湖北仙桃为母校雷军图书馆揭牌,还和同学们分享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八字箴言。

四是个人早年的励志经历持续刷屏。经过媒体的报道与渲染,雷军早年的学习、创业经历如爽文里大男主的故事,他的成功在让不少人羡慕之时,还激发年轻人对奋斗的认同感。这些经历总是时不时地被大众提起,总能反复地被讨论,在话题价值上极具长尾效应。

这些不同维度的话题给雷军以及其身后的小米汽车品牌带来极大的流量,并一定程度上也转换成为了实打实的销量,验证了“人即品牌”的流量转化力,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随着此次小米汽车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的爆出,雷军与小米SU7一同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相关舆论甚至还影响到大众对于小米生态其他产品的信任度,这也让网友看到了企业家与品牌深度绑定的负面效应。

企业家网红化日趋常态,既有红利亦有隐忧

随着近年来,企业家通过短视频、直播、综艺等形式塑造个人IP,凭借个人魅力实现人气大涨,与其所在企业的品牌与产品形成强关联,这也意味着当下企业家网红化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打破了传统营销的次元壁,走上了网红化的营销道路,相关的路径日趋多元化。有的是通过参与综艺录制获得更高的曝光度,为直播带货拓展受众群体。如董明珠一直与格力电器深度绑定,她在2021年参加了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在节目中她选中了孟羽童,并公开声称要将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后续还开通了“明珠羽童精选”进行直播带货。在一段时间里,二人的互动便是流量密码,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格力电器受众的年轻化,但最终这样的模式以孟羽童辞职告终;或是意外走红后调整策略承接流量。两会期间,与雷军同框的海尔总裁周云杰意外因表情包走红。为此,海尔迅速调整公关策略,不仅为企业高管开通了个人社交账号,还上新了经典IP《海尔兄弟》重制版本,以多元化的方式延续热度,致力于将偶然获得的流量转换成长久关注;或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递专业知识。例如,搜狐视频创始人张朝阳开设“物理课”直播,将个人兴趣与品牌传播结合,提升搜狐视频的影响力;或是通过蹭娱乐圈艺人的热度,提升个人以及品牌直播间的热度。近年来,张兰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售麻六记的产品,其间多次提到大S相关的事情来为直播间引流,但这样无底线博流量的做法引发了不少争议,期间个人账号还遭到了短视频平台的封禁。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尽管企业家网红化的路径花样百出,但最终的落点都是将所获得的流量赋能到品牌营销上。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家网红能够带来红利的同时,亦存在一定的隐忧,如企业家人设更换频繁、合作搭档存在不稳定性、企业家的某些做法有违公序良俗等等,而这些对于品牌的长久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比,读娱认为,对于企业家而言,网红化要在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的平衡,不能为了短期流量而铤而牺牲个人形象以及品牌的长久利益。与此同时,企业方面在享受企业家网红化红利的同时,也应该要有危机意识。一方面,不能过度依赖个人IP,避免因企业家个人口碑塌房过多连累到品牌的全局以及用户的忠诚度。基于此,人企绑定、风险分摊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这意味着企业亟需打造多元化高管形象,既能削弱对于单个高管的依赖,也能吸引更多领域、更多年龄段的粉丝。

另一方面,要警惕饭圈文化过多渗透到商业领域。此次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发生后,当遇难方家属在社交平台讨说法之时,亦有不少维护小米与雷军的粉丝控评,某些评论区的画风给人极差的观感,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也容易让路人对于小米这一品牌产生负面印象。在未来,雷军与小米汽车又将如何处理此次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又会如何挽回流失的口碑与路人缘,还待观望!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来源:读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