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的写字楼里,咖啡杯摞成小山;外卖骑手闯过红灯,争分夺秒冲向超时临界点;直播间的主播嘶吼着“最后一波福利”,眼角却藏着疲惫…这个时代,奋斗的叙事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割裂:有人高喊“人生不只有KPI”,有人仍在“拿命换钱”的循环里挣扎。当“奋斗”从励志符号变成
凌晨两点的写字楼里,咖啡杯摞成小山;外卖骑手闯过红灯,争分夺秒冲向超时临界点;直播间的主播嘶吼着“最后一波福利”,眼角却藏着疲惫…这个时代,奋斗的叙事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割裂:有人高喊“人生不只有KPI”,有人仍在“拿命换钱”的循环里挣扎。
当“奋斗”从励志符号变成争议话题,我们或许该问:那些熬过的夜、流过的汗、咽下的委屈,究竟为了什么?
1. 传统叙事的崩塌
“勤劳致富”曾是几代人的精神图腾,但现实却愈发魔幻:
当“奋斗→成功”的公式失效,“小镇做题家”们的信仰开始动摇。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15万成员,用自嘲消解着“拼命考上名校,却找不到出路”的荒诞。
2. 新世代的“意义觉醒”
Z世代正在改写奋斗逻辑:
金句:“以命换钱的前提,是你得活着拿到钱。”
当《热辣滚烫》中乐莹用拳击找回尊严,当《年会不能停!》揭开职场荒诞却依然保留希望,这个时代正在呼唤新的奋斗叙事——不再是为了碾压他人,而是超越自我;不再执迷终点奖杯,而是珍惜沿途风景;不只追求世俗成功,更要修整心灵的秩序。
或许正如作家李娟在《冬牧场》中所写:“人终究是活在此时此刻的,幸福是‘终于做到’的释然,更是‘正在去做’的笃定。” 奋斗的意义,终究要每个人在汗水中亲自打捞答案。
互动话题:
#你为哪件事拼过命?
#如果奋斗没有回报,你还会努力吗?
来源:蒙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