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吃席后感染出血热!春季鼠类活动频繁,警惕感染风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2:14 1

摘要: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3日讯(通讯员 梁辉 黎亦琪 记者 王璐)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成功救治了一名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经过35天的生死较量,患者刘女士终于康复出院。谁能想到,一场看似平常的下乡吃席经历,竟让她命悬一线。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3日讯(通讯员 梁辉 黎亦琪 记者 王璐)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成功救治了一名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经过35天的生死较量,患者刘女士终于康复出院。谁能想到,一场看似平常的下乡吃席经历,竟让她命悬一线。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救治35天后,刘女士康复出院。

2月下旬,35岁的长沙市民刘女士突然出现高热、头痛、腰痛、腹泻等症状。2月27日凌晨,病情急剧恶化,刘女士昏倒在地,随即被“120”紧急送往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抢救室。入院时,刘女士颜面部发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布满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头部CT显示“硬膜下出血”。更为危急的是,她的血小板数值严重跌破安全线,神经外科医生会诊后判断,随时可能出现出血加重,需手术治疗。

急诊三部主任张兴文在查看患者时,敏锐地发现晕厥外伤无法解释血小板的严重下降,结合白细胞异常增高的情况,他仔细追问病史。刘女士丈夫回忆,发病前5天,刘女士曾回农村参加寿宴并暂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兴文主任迅速怀疑是流行性出血热。后续汉坦病毒抗体阳性报告,证实了这一判断。

在急诊三部ICU的救治过程中,刘女士的病情持续恶化,脑出血加重导致昏迷,不得不接受插管治疗。面对重重难关,ICU团队联合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室,在血小板超低的情况下,成功实施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针对急性肾衰,团队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应对脑疝等严重并发症。为给予患者精神支持,护理团队创新性地实施ICU家属陪伴制度,让刘女士的丈夫24小时陪伴在侧。进入多尿期后,患者日排尿量突破7000毫升,ICU护理团队又创新性地采用“精准滴灌”疗法,维持生命体征,促进肾功能恢复。

整个救治过程中,患者共经历6次多学科会诊、3次重大抢救,输注血液制品达1.2万毫升。人性化的家属陪伴与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苏醒后的刘女士回忆,迷迷糊糊中听到孩子的说笑声,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主任张兴文提醒,流行性出血热春季高发。若出现持续高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不可简单当作感冒处理。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城市出租屋等鼠类活动频繁、卫生环境欠佳地区的人群,一旦出现颜面部、颈部、胸部发红,以及头部、腰部、眼眶疼痛的“三红三痛”症状,需高度警惕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主要传播源为鼠类,通过宿主动物的血液、唾液、尿液、粪便等进行传播。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这一急性传染病的关键。

来源:大众卫生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