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代表履职风采录|何秀芬:瑶山深处的教育“摆渡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11:37 3

摘要:“何代表又去学校啦?”清晨的瑶寨村口,卖瑶布的阿婆笑着打招呼。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没人不认识何秀芬——这位土生土长的白裤瑶女教师、县人大代表,自1997年身着素雅的白裤瑶服饰站上瑶乡讲台,便再也没有离开过。“白裤瑶人最淳朴,孩子们就像自家的幼苗,得用真心浇灌。

“何代表又去学校啦?”清晨的瑶寨村口,卖瑶布的阿婆笑着打招呼。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没人不认识何秀芬——这位土生土长的白裤瑶女教师、县人大代表,自1997年身着素雅的白裤瑶服饰站上瑶乡讲台,便再也没有离开过。“白裤瑶人最淳朴,孩子们就像自家的幼苗,得用真心浇灌。”何秀芬常把这句朴实的话挂在嘴边,更用28年的坚守始终践行着。

何秀芬

1997年,刚走出校门的何秀芬回到白裤瑶聚居的南丹县,成为里湖瑶族乡岜地小学的一名教师。此后28年间,她辗转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的5所山区小学,担任班主任27年,足迹遍布瑶乡的山山水水。深耕山区教育一线,她始终以“做学生引路人”为职业追求,创新推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育人模式,累计培养1600多名学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打破了山区教育的发展瓶颈。

何秀芬在指导学生阅读

2021年起,何秀芬多了一个沉甸甸的身份——南丹县人大代表。身份虽增,守着瑶家孩子、护着山区教育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她既当瑶家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又做瑶乡教育发展的“代言人”,以大爱诠释育人初心,用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从课堂教学到为民发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何秀芬这样理解人大代表的使命。到八圩瑶族乡瑶寨小学任教后,她在备课笔记旁多放了一个“民情本”,脚步也变得更勤——放学后忙着家访,周末又马不停蹄地到附近其他小学调研,把家长的担忧、教师的困惑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梳理着瑶乡教育发展的难点与堵点。

何秀芬入户走访调研听取家长对教育教学的意见

作为扎根瑶乡的基层人大代表,何秀芬始终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作为履职重点,把教育难题转化为具体的履职议题:她积极推动“活学课堂”线上研修落地,让山区教师也能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牵头开展少数民族教师培训计划,悉心指导10余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为瑶乡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针对白裤瑶部分留守儿童厌学这一突出问题,何秀芬秉持“铁脚板+硬笔头”的务实作风,深入八圩瑶族乡各村屯,历时两个月走访100余户白裤瑶学生家庭,详细摸清孩子们厌学的根源,最终形成《如何转变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白裤瑶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专题报告。这份饱含心血的报告,不仅在县、乡人大代表及群众中引发热烈讨论,更推动白裤瑶留守儿童问题被纳入区域教育治理重点,相关举措为全乡“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可靠支撑,让更多瑶家孩子得以留在课堂、安心求学。

何秀芬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授课

从三尺讲台到人大代表席,何秀芬收获了“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诸多荣誉,但在她心中,最珍贵的还是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白裤瑶人热爱刺绣,每一针都要扎得扎实有力,何秀芬的教育与履职路,也如一针针刺绣般,把人民教师的责任与人大代表的使命,细细绣进了瑶山的教育画卷里。

“作为白裤瑶的女儿,只要瑶山的孩子需要,我就会一直教下去,一直为他们发声。”说这话时,何秀芬眼里的光,犹如瑶山清晨的太阳,温暖而坚定。

作者:莫蓝鹏 王财金

编校:赵思华 王浚宇

主审:覃宇扬

来源:广西人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