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7月9日,一个值得我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临县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我作为吕梁市首批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之一,参加首批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聘书颁发仪式,在这一温暖中倍感自豪,自豪中倍觉责任重大。
2024年7月9日,一个值得我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临县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我作为吕梁市首批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之一,参加首批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聘书颁发仪式,在这一温暖中倍感自豪,自豪中倍觉责任重大。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文明复兴。市委宣传部选派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大业,是创新之举,务实之策。吕梁市农村刚刚接受脱贫攻坚洗礼,又将迈入乡村振兴大潮。这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有效衔接,还需要有坚实而厚重的文化支撑。唯有经济振兴与文化复兴同步,乡村振兴才会有里有面,才能锻造富有特色的乡村之魂。这是乡村振兴的根与本。
交城县有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于山川上下。县域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具有十万年的旧石器文化,一万年的新石器文化,三千年的道教文化,一千五百年的佛教文化和一千三百年的冶炼文化。厚重的文脉滋养了一代代杰出的交山儿女,哺育出一个个山川形胜,根脉厚实,历久弥新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庄。这些村庄犹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恰似文化的精灵,在广袤的大地生生不息。
交城山里藏金蕴玉,文峪河畔人杰地灵。交城县西社镇野则河村近年来将发展乡村旅游与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挖掘文化资源,打造高附加值、高玩赏性的文旅产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村“两委”持续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文旅项目建设。以农耕文化园、苗圃种植园、农家小院、山水古村等为核心建设区,持续挖掘文化资源,打造高附加值、高玩赏性的文旅产业。同时兼顾亮化、绿化、彩化项目,形成了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肩负市委宣传部重托,我先后邀请交城县旅游局原局长郭巨胜、韩文彬同志,深入野则河村,对该村待开发的钓鱼台景区进行考察调研。野则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张建辉是一位敢于担当作为的实干家,对于我们提出的4条发展建议,张建辉全部欣然接受。韩文彬同志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景区必须配置高标准的厕所,没有干净卫生的旅游厕所,再打造也是外面光。二是景区停车场要依山势而设计,建成阶梯式停车场。三是钓鱼台景区是交城山又一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必须高水平设计,不给后人留遗憾。郭巨胜同志提出景区打造要找准主题,特色鲜明。表示一定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以农耕文化园和游客驿站为基础,以河道景观为背景,逐步延伸,打造生态采摘园、森林观光栈道、登山步道、林间观光写生平台等一系列游玩观光项目。同时把山水特色和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民宿发展规划中,倾力打造民宿一条街,让游客“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这两年,野则河村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游客从不足千人增加到近万人。
乡村是一片广阔天地,是文化特派员大显身手的地方,需要一任又一任文化特派员去辛勤挖掘、倾情而为、倾力奉献。梁大智是我市著名的作家、诗人、史志专家,对乡村文化有着独到的研究。疫情期间,他用两年半时间,走遍文水县228个自然村,为乡村著书立传380万字。精神感人,效率惊人,事迹动人!我们邀请梁大智在百忙中来到交城,走进古村田家山和磁窑村,拾遗采风,传经送宝。梁大智以过硬文笔,及时在《吕梁日报》《山西老区建设》等媒体、媒介进行宣传,效果很好。
交城县有关领导对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工作予以全力支持。县委主要领导给予我热情鼓励;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工作,并积极为我们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宣传磁窑古村,传播古村文旅,县委宣传部于去年8月10日晚举办了首届“印象磁窑青春古村”星空音乐会,使古村夜晚更加阑珊多彩,千年古村焕发出巨大生机。
欲自立,须是心立。站立在吕梁这片红色厚土上,沐浴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们任正重、路正长。路漫漫其修远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