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捐款5000万的张雪峰,原形毕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1:35 3

摘要:随着Ai的迅猛发展,信息差被抹平,张雪峰的生意也不好做了。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话题量,保持热度,不怕争议,争取上热搜。而“考研名师”张雪峰,这几年就靠着一张嘴和各种“名场面”,稳稳立在舆论风口浪尖。

“若祖国统一战争枪声打响,我个人至少捐5000万,公司整体捐1个亿!我公司账上永远备着这笔钱。”

“考研名师”张雪峰再次高调冲上了热搜!

随着Ai的迅猛发展,信息差被抹平,张雪峰的生意也不好做了。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话题量,保持热度,不怕争议,争取上热搜。而“考研名师”张雪峰,这几年就靠着一张嘴和各种“名场面”,稳稳立在舆论风口浪尖。

这两天,张雪峰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的一段高调喊话引起了热议。视频中,张雪峰表示:如果将来祖国真要打仗,自己个人至少捐5000万,公司备着一个亿!

视频一上传网络,瞬间炸锅。支持的人夸他爱国、仗义;反对的人说他在作秀、吃流量、蹭热度。

随着舆论发酵,张雪峰自己也挺会把握节奏,立马站出来回应,而且极其刚猛,脏话都往外蹦,生怕网友觉得他气势不够。

其实,熟悉他的人都明白,这套操作他玩得不要太溜:每次只要舆论有点疲软,张雪峰总能丢出一颗“重磅炸弹”,让自己再刷一波存在感。

以前是“痛斥志愿填报乱象”,后来是“直播哭穷退网”,现在又是“打仗捐款亿级别”。无论是感动、质疑还是骂声,只要能上热搜,对他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从商业角度看,这种“爱国捐款”言论确实很聪明。毕竟,流量时代里,情绪就是最大的货币。爱国天然自带光环,谁敢当面质疑?但细品起来,这种承诺像不像小时候同学“将来中彩票请全班吃饭”?气势上足够豪迈,实际兑现概率几乎为零。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普通人谈起国家大事,谁没拍过胸脯,说过“国家有难、慷慨解囊”?但网红和普通人不一样,他的话会被成千上万的人听见。尤其是张雪峰,这几年靠高考志愿咨询、考研讲座,赚得盆满钵满——他太懂流量和情绪的价值了。

他把金额说得这么具体,实际上就是希望大家记住“有担当的峰哥”这个形象。只要观众多,无论是骂还是夸,都会顺手点开他的课程、咨询、直播。毕竟,话题越大,曝光越多,广告效应越强。哪怕有人骂他“空头支票”,只要热度还在,他的生意就不会差。

但也恰恰因为如此,才让人生出几分不适。特别是在爱国这件事上,真感情和表演之间的界限,总是让人难以辨清。诚然,爱国情怀值得尊重,但用它做流量的“筹码”,那份庄重感就打了折扣。

设想一下,如果真如他说,公司账上永远有这笔钱,为什么不现在就捐出去?社会上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失业的年轻人、困难的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的孩子,这些都是现实可见的“国家利益”。难道这些人此刻就不值得帮?

更何况,张雪峰曾多次因“直播卖惨”、“退网复出”的戏码,被网友调侃为“反复横跳”典范。前段时间红着眼睛说要退网,结果没几天又满血复活。

从北京搬去苏州的时候,狂喊着是因为在北京交不起房租了,结果网上有很多信息曝出,张雪峰当时离开北京,是公司“经营异常原因”。

说到底,互联网的记忆很短,但有些事儿总会留下痕迹。当一个人习惯了用情绪和承诺“收割”关注,每一次“感人肺腑”的大话,最后都变成了营销的工具。

最扎心的是,他明明有能力做点更实际的事,比如直接拿钱帮助那些需要的人,而不是等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枪声”响起。甚至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认为他这是“鼓吹战争”。

其实,网络不是没有真诚。也不是所有的流量都要靠“表演”。但真正的真诚,是不需要摆拍的。生活里,我们见过太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捐款、助学、救灾,连名字都不留。他们的善举没有热搜加持,也没有人夸他们“仗义”,但那才是真正让人敬佩的“担当”。

至于那些总爱把“爱国”高举在嘴边的人,最好也想一想,爱国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用来拉流量的筹码。它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点滴里,比如努力工作,帮助他人,遵纪守法,关心社会。如果一定要用金钱来证明,不妨少点口号,多点实事。

张雪峰为什么总能在网络世界“屡败屡战”?因为他懂流量逻辑,知道怎样用情绪和话题把自己包装成“有血有肉”的网红。但也因为这样,他的“真心”在一次次争议和表演中,变得越来越让人怀疑。到头来,观众也会疲倦,对他的话越来越无感。

最后一句,爱国情怀人人有,但别让它变成个人营销的工具。做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人,比在热搜上高喊一万个“豪言壮语”更重要。毕竟,能让人真正记住的,从来不是你说了多少漂亮话,而是你为别人做过什么实实在在的好事。

来源:大佬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