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窗外,雨滴轻敲着玻璃,像是在弹奏一曲莫名的惆怅。刘老先生坐在书房里,手中捧着一张崭新的录取通知书,目光却落在了角落里那个积满灰尘的红木相框上。相框里,是他和外孙女小雨六岁时的合影。那时的小雨眼睛明亮,笑容灿烂,而他则是一脸严肃。
外公坚持给孙子买学区房,女儿成绩却全市第一,考上名校那天他终于愧疚了
窗外,雨滴轻敲着玻璃,像是在弹奏一曲莫名的惆怅。刘老先生坐在书房里,手中捧着一张崭新的录取通知书,目光却落在了角落里那个积满灰尘的红木相框上。相框里,是他和外孙女小雨六岁时的合影。那时的小雨眼睛明亮,笑容灿烂,而他则是一脸严肃。
"爸,我考上清华了!"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兴奋的声音,刘老先生握紧了手机,半晌才回应:"真的吗?我...我这就去看你。"
挂断电话,刘老先生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楼宇间闪烁的灯光,心中翻涌起无数复杂情绪。谁能想到,当初他执意要给外孙子买学区房,而忽视了自己亲生女儿的教育需求,如今却是女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名校。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倒流,回到了五年前那个决定性的夏天。
---
刘老先生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校长,在教育界摸爬滚打四十余年,对教育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他坚信,好的教育资源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这份信念在他的女儿文静怀孕后变得更加强烈。
"爸,我们准备买房子了,您有什么建议吗?"文静挺着已经显怀的肚子,小心翼翼地询问。
刘老先生放下茶杯,目光坚定:"必须买学区房,我已经看好了育才小学附近的一套,价格虽然贵一些,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值得。"
文静的丈夫王明坐在一旁,露出为难的表情:"爸,那片区域的房价实在太高了,我们的积蓄只够付首付,以后的月供会很吃力..."
"教育投资是最值得的投资。"刘老先生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以把我的退休金都拿出来帮你们。"
就这样,在刘老先生的坚持下,文静和王明勉强买下了那套位于育才小学学区内的房子。新家虽然只有七十平方米,但位置极佳,走路五分钟就能到学校。刘老先生经常站在阳台上,满意地看着不远处的学校,想象着未来外孙出入其中的场景。
文静生下了儿子小宇,刘老先生的生活重心立刻转移到了这个新生命身上。他每天都会到女儿家,帮忙照顾小宇,同时不忘"教育启蒙"。
"爸,小宇才六个月,您就给他买这么多早教书,是不是太早了?"文静看着父亲又提着一大袋书籍进门,忍不住问道。
"不早,一点都不早。"刘老先生认真地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你看那些名人,哪个不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然而,随着小宇的出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昂的房贷、育儿费用以及日常开支,让这个三口之家的财务状况日益紧张。王明不得不接更多的加班,文静则比预期更早地回到工作岗位。
"爸,我们想让小宇去附近的公立幼儿园,那里的费用我们能负担得起。"文静试探性地对父亲说。
刘老先生皱起眉头:"不行,育才小学旁边的那家私立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体化管理的,上了那个幼儿园,以后直接就能进育才小学。公立幼儿园的师资条件怎么能比得上?"
"可是那家幼儿园的费用..."
"费用我来出。"刘老先生掏出存折,"我这一辈子的积蓄,不就是为了下一代吗?"
文静望着父亲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她知道,在教育问题上,父亲从来不会让步。
就这样,小宇顺利进入了那家私立幼儿园。每天早上,都是刘老先生亲自送他上学,放学后再接回家。他会认真地询问老师小宇的表现,记录每一个进步,为每一个成就感到自豪。
与此同时,文静和王明的二女儿小雨也出生了。但与小宇不同,小雨的教育问题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刘老先生的视野。
"爸,小雨上幼儿园的事情,您有什么建议吗?"文静试探性地问道。
刘老先生正忙着给小宇辅导拼音,头也不抬地回答:"随便找个近的就行,反正女孩子将来也不用太拼。"
文静默默地收回了目光,心中涌起一丝失落。
---
时间一晃而过,小宇顺利从幼儿园毕业,进入了育才小学。刘老先生每天都会去学校门口接送,风雨无阻。他为小宇报了各种兴趣班,从钢琴到围棋,从英语到数学,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爸,您不觉得小宇的课外班太多了吗?他才一年级,回家还要做那么多作业,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文静看着每天疲惫不堪的儿子,心疼地说。
"现在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刘老先生理所当然地回答,"当年我教书的时候,就见过太多因为基础不好而落后的例子。"
与此同时,小雨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她只能去附近的一所普通公立学校。没有昂贵的学区房,没有精英幼儿园的铺垫,小雨的起点似乎要比哥哥低很多。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小雨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能力。她安静、专注,对知识有着近乎贪婪的渴望。每天放学后,她都会自己完成作业,然后捧着一本书坐在窗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爸,小雨的老师说她数学特别好,推荐她参加奥数班。"文静向父亲汇报道。
刘老先生头也不抬地问:"多少钱?"
"三千元一期。"
"算了吧,女孩子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还是把钱省下来给小宇报英语班。"
文静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天晚上,她偷偷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给小雨报了奥数班。
小雨的天赋在奥数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很快就在校内数学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爷爷,您看,我得了第一名!"小雨兴奋地举着奖状跑到刘老先生面前。
刘老先生匆匆瞥了一眼,敷衍地说:"不错,不错。"然后又转身去辅导小宇的作业。
小雨的笑容凝固在脸上,慢慢退了出去。
---
随着时间推移,小宇在育才小学的表现并不如刘老先生预期的那么出色。尽管有着优越的教育资源和刘老先生的悉心辅导,他的成绩始终处于中上水平,但距离顶尖还有很大差距。
"怎么又只考了85分?"刘老先生皱着眉头看着小宇的数学试卷,语气中充满了失望。
小宇低着头,不敢看外公的眼睛:"题目太难了...我...我下次会努力的。"
"这有什么难的?你看看那些考满分的同学,人家怎么就能做对?"刘老先生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
一旁的文静忍不住插话:"爸,小宇已经很努力了,他每天回家都很晚,作业做到十点多。"
"那是他效率不高!"刘老先生一口否定,"我当年教书的时候,班上的尖子生作业都是最快完成的。"
文静不再说话,只是心疼地看着儿子。
相比之下,小雨在普通学校却表现得异常出色。她不仅在数学方面有天赋,语文、英语等科目也样样拔尖。老师们都说她是多年难得一见的好学生。
"爸,小雨被推荐参加全市的奥数竞赛,老师说她很有希望获奖。"文静试探性地告诉父亲。
刘老先生正在看报纸,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没有更多的反应。
文静深吸一口气,继续说:"比赛那天,您能去看看她吗?她很希望您能去。"
刘老先生放下报纸,露出为难的表情:"那天我约了小宇的英语老师家访,没空。"
文静的心一沉,但她没有继续争辩。她知道,在父亲心中,小宇的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
比赛那天,小雨穿着整洁的校服,独自坐在考场里。她环顾四周,其他孩子都有家长陪伴,唯独她一人。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解题中。
结果揭晓时,小雨获得了全市第一名。当她拿着奖状回家时,刘老先生正在辅导小宇做作业。
"爷爷,我得了第一名!"小雨兴奋地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刘老先生抬头看了一眼,淡淡地说:"不错。"然后又低下头继续辅导小宇。
小雨的笑容慢慢褪去,她轻轻地将奖状放在桌上,默默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宇和小雨都到了小学毕业的年纪。按照刘老先生的规划,小宇将直接升入与育才小学联办的重点中学,这是他当初买学区房时就考虑到的教育路径。
然而,意外发生了。小宇在升学考试中表现平平,未能达到直升的标准。他最终只能去一所普通的初中。
刘老先生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他四处奔走,想要利用自己在教育界的人脉为小宇争取一个名额,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怎么会这样?我们做了这么多准备,花了这么多钱..."刘老先生坐在沙发上,喃喃自语。
文静轻声安慰道:"爸,没关系的,那所学校也不错,小宇会适应的。"
刘老先生摇摇头,眼神中充满了失落。
与此同时,小雨却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被市重点中学破格录取。这所学校是全市最好的中学之一,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考入名牌大学。
"爷爷,我被光明中学录取了!"小雨拿着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告诉刘老先生。
刘老先生愣了一下,似乎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自己的外孙女。他接过通知书,仔细地看了又看,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复杂。
"小雨,你...你是怎么做到的?"他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困惑。
小雨歪着头想了想,然后认真地说:"我喜欢学习,爷爷。我觉得每解开一道题,读懂一本书,就像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