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姑息 深耕新疆42年的68岁高干被查 从教师到副厅 他只花了28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9:15 1

摘要:就在今天2025年4月2日上午10点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黄三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各位友友,大家上午好!

"权力应当成为行善的工具,而非作恶的武器。"

上面这句话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警世箴言,今天这句话依然在在新疆大地上再次回响。

就在今天2025年4月2日上午10点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黄三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这位从讲台走向政坛,深耕边疆近半个世纪的"老新疆",用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演绎着权力双刃剑的现代寓言。

1976年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师范学校,19岁的黄三平手持粉笔站在讲台上,或许不曾想到未来会在新疆政坛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他从校党委秘书州委办公室副主任,再到精河县委书记,这个湖北黄陂籍青年在28年间完成从教师到副厅级干部的蜕变。

2004年调任哈密地委副书记时,其主政边疆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履历表上的轨迹犹如天山山脉般起伏跌宕:

2007年转战喀什,担任喀什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在反恐维稳前沿淬炼;2009年执掌阿克苏,担任地委书记(正厅级),统筹南疆发展稳定大局;2013年北上伊犁,担任州委书记(正厅级),且身兼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等四重职务。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这位兼具理论与实务经验的"老边疆",一度被视为改革攻坚的得力干将。

2016年12月,59岁的黄三平跻身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这本应是职业生涯的荣耀加冕。然而就在次年,接替其担任伊犁州委书记职位的曾存突然"消失",2019年司法文书披露其收受张正荣90万元贿赂的丑闻。这个插曲犹如天山雪崩前的冰裂声,预示着更大风暴的来临。

耐人寻味的是,即便在2018年2月,黄三平仍以政府党组成员身份高调调研国土资源工作。这场看似平常的公务活动,实则是其政治生涯的"最后亮相"。

黄三平案的特殊性,恰如天山脚下的胡杨林——看似独立却根系相连。其继任者曾存"短命任期"背后的权钱交易,张正荣15年半刑期折射的腐败网络,共同勾勒出边疆政治生态的复杂图谱。从教育系统到党政机关,从南疆腹地到北疆门户,腐败病毒在特定领域形成隐秘传播链。

这种"前腐后继"现象印证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断:"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当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约束,当监管链条出现"戈壁滩式"的监督盲区,即便在反分裂斗争前沿,权力寻租的阴影仍可能悄然滋长。

黄三平案的查处,恰逢新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从自治区纪委监委直查快办的效率,到司法文书主动披露关联案件的透明度,彰显着"打虎拍蝇"不设禁区的决心。这种刀刃向内的勇气,正如唐代名臣陆贽所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作为向西开放桥头堡,清廉建设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黄三平案的警示教育意义,不仅在于清除害群之马,更在于重构"亲""清"政商关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廉洁走廊。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两千年前的教诲,至今仍是为政者的必修课。

黄三平从教书育人的师者沦为审查对象的人生反转,恰似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当理想信念的绿洲干涸,权力的幻象终将破灭。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新疆反腐败斗争呈现纵深推进之势。黄三平案犹如一面明镜,照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步伐,也警示着每位党员干部:唯有常拭初心之镜,方能在边疆治理的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哈萨克族谚语所说:"骏马的蹄印盛满清水,好官的名声刻在人心。"

这或许是对权力本质最质朴的诠释。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感谢您的宝贵时间。

来源:贵州人在东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