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宋大儒张载先贤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哲学宏愿真谛,其中的“天理”与“立志”相互呼应,其本质,这便是人生征程中熠熠生辉的“北斗星”——志向。
原创首发
读《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感(五)
文/赵建平/陕西
读王阳明《传习录》,一则故事如天光破云,为我洞开了理解“立志”的幽径。
阳明先生的学生问:“何为立志?”先生言简意赅:“念念不忘存天理。”这短短几个字,道出了什么是立志?先生的话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北宋大儒张载先贤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哲学宏愿真谛,其中的“天理”与“立志”相互呼应,其本质,这便是人生征程中熠熠生辉的“北斗星”——志向。
生活犹如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志向不同,命运的走向便有云泥之别,“立志即志向”,此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人生广袤无垠的原野上,立志的素材宛如繁星散落,俯首可拾。古之圣人,以敏锐如鹰隼的目光,洞察生活的细枝末节,深度剖析世间万象,精心总结智慧结晶。
他们的观点,恰似一座明亮的灯塔,穿透岁月的迷雾与人生的波涛,为我们标定了志向的坐标,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生活中鲜活事例,是“志向决定结果”。我的老岳父,家在塬区,离县城和镇子都很远,他在村里家里经营着一家日用小百货小超市,寒来暑往十几载。他的初心间单而质朴,人上年龄了给自己寻找个“止心慌的营生”。顺便能给邻里乡亲买日用品图个方便。他秉持“利薄情厚”的经营理念,商品利润微微的薄,但却满含着对乡亲的热忱。与此同时,邻村周边还有两家小卖部,售卖着同类日常生活百货用品。然而,时光的车轮一晃而过,那两家店铺却以早已倒闭关门,而老岳父的小卖部超市却始终门庭若市,早已成为十里八村乡亲们常来常往之地。
做生意追求利润,本是商业的底层逻辑,但服务理念与态度,才是成败的关键变量。老岳父薄利多销,以解决村民购物之难为己任,不奢望一夜暴富,只愿在平凡日子里积累点滴温暖,方便了自己家庭所需也服务了十里八村的大伙儿给大家帮了忙。另外两家由返城青年经营,他们人脉广泛、进货门路多,服务态度蛮好,可商品的价格却时常很高。他们紧盯商机,渴望在财富浪潮中迅速崛起做强做大,可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农村人纯朴,经济是短板,他们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商品而非高价位商品,同样的商品价格高实则是给他们的商店打了广告,久而久之门庭冷落是必然的,得出的结果也是自然的;老岳父则心系乡亲,只在柴米油盐间赚取微薄利润,自然日久天长,口碑亦然成为他经营小卖部的致胜的秘码。
相同的经营环境,因志向南辕北辙,收获截然不同的结局。最终,年轻人的生意因顾客寥寥而黯然收场,老岳父的小卖部却凭借良好口碑,赢得了十里八村的信赖,经济效益稳步上扬。村民偶尔赊账,老岳父从不催讨,待他们经济宽裕,便会主动登门清账,顺便围坐闲聊,啦啦家常尽显乡村人特有的质朴温情。
薄利多销与追求高额利润,宛如两条分岔的道路,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志向。年轻人被市场的洪流淘汰,老岳父的生意却稳如泰山。究其根源,在于他们所遵循的“天理”背道而驰:年轻人一心追求利润最大化,老岳父则坚守微利多销;一个凭借优质服务抬高利润空间,一个心怀善念广结善缘。从他们各自的初心抉择中,便能清晰窥见志向的差异,这正是思想观念的不同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见,志向宛如一条坚韧的丝线,需用良知的光芒贯穿始终,直至收获最终的果实。其核心要义在于,以大众的福祉为圆心,以微薄的利润为半径,构筑起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的商业版图。正所谓“所立志不同,结果不同”,从哲学的“道”之层面审视,便是如此深刻而直白。
从实践方法论的“术”之角度解读“立志”,它涵盖了五个维度:其一,立志要正,做一个心怀暖阳的善人,行事恪守道德准则,以善念为一切行动的发轫点;其二,立志要早,如同春回大地时及时播撒种子,从认知世界的萌芽阶段便立下志向,如此方能在人生的秋季收获成功的硕果;其三,立志要远,这里的“远”并非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专注于一个目标,深耕细作,做到精益求精,不盲目贪多,方能在专业领域登峰造极;其四,立志要“勿念勿忘”,既不能沉溺于空想,而应脚踏实地付诸行动,此为“勿念”;又要在思想懈怠、意志滑坡时,时刻铭记自己的志向,这便是“不忘初心”,“初心”与“志向”,本就是同根同源;其五,立志不可妨碍他人,正如王阳明先贤所言,立志需在自身的精神田地里精耕细作,而非踩着他人的肩膀向上攀爬,一个人内心的格局与胸怀,决定了他所能抵达的人生高度。
将这五个维度凝练成一句话:做人当善良,年少即立志;志向不在高远,贵在专精;践行志向时,纵使荆棘满途,迷茫懈怠时亦要坚守初心;凭借宽广的胸怀成就志向,而非损人利己。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与立志系系相关的事有许多。我童年生活恰逢七十年中期,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非常匮乏,在农村我们家,长年是村上的赤子户,父母辛苦一年,到年底生产队决算,还是欠生产队的,全家人吃不饱也就变为不可亘变的现实。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赤子户的标签我们家永远是“专属户”。艰辛的生活犹如一粒贫穷的种子,播种在了我幼小的心中,我逐生萌念,将来长大我要改变自己,要脱离贫穷。回哞自己走过的四十裁人生风雨,不就是那粒贫穷的种子亦然生根发芽,而那贫穷的种子岂不是就是我下志向的坯胎。为摆脱贫穷而奋斗,我的人生轨道也不正是如此。
“立志”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中,成为明察秋毫的智者。一个真正立下志向的人,必定具备“为己”与“慎独”的超凡能力。“为己”,是在追逐志向的漫漫长路上,“视听言行”的内在指南针。它仿若一面高悬于心间的澄澈明镜,能够清晰映照出利弊得失的真实轮廓。拥有“为己”之心,真正的智者便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浪潮中,坚守内心的一方净土,不为虚妄的学说所蛊惑。
“慎独”,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智慧箴言,恰似夜空中熠熠生辉的启明星,照亮我们的心灵归途。它要求我们无论身处喧嚣热闹的繁华都市,还是独居静谧清幽的乡野陋室,都能始终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做到言行一致,不被外界的目光所左右,不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一切行为皆源自内心深处的本真。而这本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本心”。
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深刻指出“本心即理”“心即理”,这里的“理”并非刻板的外在教条,而是我们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良知,它是衡量是非善恶的终极标尺。
当一个人兼具“为己”与“慎独”的能力时,便如同掌握了一把开启智慧宝库的万能钥匙,足以穿透“天理”与“私欲”交织的重重迷雾。此时,他既能在内心的幽微之处洞察本我,也能于他人的言行举止间明辨真伪。如此一来,无论置身何处,遭遇何种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坚守初心如磐石,坚不可摧。
这种坦然自若与坚守初心的人生态度,不仅是应对生活琐碎与挑战的处世哲学,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度洞察与领悟。我们在喧嚣尘世中寻得的那一抹宁静与本真,恰似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虽渺小却拥有指引方向的磅礴力量。
每一次困境的洗礼,都是对灵魂的深度净化;每一回艰难的抉择,都是对自我的升华与重塑。当我们穿越岁月的重重迷雾,回首过往的人生旅途,会惊觉那些曾经以为无法跨越的天堑,都已化作一级级坚实的成长阶梯。
而那颗始终未曾改变的初心,宛如一颗深埋心底的种子,在岁月的精心浇灌下,终将绽放出最绚烂的生命之花,让我们在生命的暮年,回首一生时,能毫无遗憾地宣告:“我无悔于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人若无志,便如无舵之舟,漂泊无依。不同年龄段所立下的志向,恰似四季更迭,各有其独特的风景与使命。
年少立志,如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虽微弱却饱含着冲破黑暗的磅礴力量,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青年立志,似正午高悬的骄阳,炽热而坚定,一旦明确目标,便会为了事业与理想全力以赴,燃烧青春的激情;中年立志,像沉稳厚重的山峦,承载着家庭与社会的责任,以担当为笔,书写人生的华章;老年立志,如落日的余晖,温暖而平和,回首往事,心中满是对过往经历的感恩与释然。此时的志向,是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享受天伦之乐,与家人朋友相伴左右,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拥抱生活中的每一天,将人生的智慧与感悟薪火相传。
无论自己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初心都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
它宛如一盏明灯,在我们迷茫彷徨时照亮前行的道路;又似一股清泉,在我们疲惫不堪时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让我们紧紧握住初心这把利刃,斩断人生前行路上的布满的荆棘,为不同阶段的志向奋力拼搏,让生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在人生的尽头,能坦然地对自己说一声:“此生无悔,足矣”。因为自己的一生都是在践行自立志向,守护着自己的初心!使志向在初心的守护下在阳光和风雨中奋进前行!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在照亮别人,拥有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何谓风雨,何谓艰难险阻,有了志向就有了信仰,我始终坚信,阳光总会在风雨后出现万道霞光。
2025年4月2日,晚于秦汉!随笔!
作者简介:赵建平,1969年7月10日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人。三原县鼎鑫文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
来源:诚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