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的人叫不出名!70、80 年代农村这 9个老物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1:47 1

摘要:在 70、80 年代的农村,老物件就像一部部无声的纪录片,藏着数不清的故事。那时候,农村没有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可这些老物件,却各个都是能手宝贝。瞧那杆秤,往集市摊位上一放,就是公平的象征,称过的菜啊、肉啊,都是一家人餐桌上的美味。还有那斗笠,六边形的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老物件就像一部部无声的纪录片,藏着数不清的故事。那时候,农村没有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可这些老物件,却各个都是能手宝贝。瞧那杆秤,往集市摊位上一放,就是公平的象征,称过的菜啊、肉啊,都是一家人餐桌上的美味。还有那斗笠,六边形的竹编造型,往头上一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大雨倾盆,都能给咱遮风挡雨。木犁在牛的拉动下,在土地里翻出一道道希望的沟壑;风车 “呼呼” 一转,瘪谷杂物就被吹走,留下饱满的粮食。这些老物件,虽然如今大多已被新东西替代,但它们曾是农村生活的主角。它们见证了农民们在田地里的辛勤劳作,陪伴着一家人度过温馨的时光,承载着那段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每一件都刻着时代的印记,只要看到它们,那些鲜活的记忆就会扑面而来。

70、80 年代的农村,这杆老秤可少不了!它木杆儿配铁钩,小秤砣一挂,往那一杵,就是公平的象征。那时候,买卖粮食、称肉,都靠它。看着它,就想起乡亲们热热闹闹交易的场景,虽不精致,却满是咱农村生活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2. 70 80 年代农村老物件之 “牛轭”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牛轭可是常见家伙事儿。这弯弯的木头,往牛脖子上一套,耕地就靠它。那时候,牛拉着犁,在田里吭哧吭哧走,牛轭跟着晃动,农民们靠着它种出一家老小的口粮,它是那段艰苦又充实岁月的见证者。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风车可是个 “神器”。这木制家伙,有着大大的轮子和方方的漏斗。秋收时,把刚打下的粮食倒进去,手摇轮子,风一吹,瘪谷、杂物就被吹走,留下饱满的好粮。它转走的是岁月的杂质,留下的是农民对丰收的期盼。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斗笠可是农民们的贴心宝贝。这六边形的竹编斗笠,中间一个黑圆顶,往头上一扣,烈日晒不透,大雨淋不着。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去集市赶集,它都默默陪伴,是那段艰苦却充实岁月里,最朴实的守护者。

5.70、80 年代农村的木推车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这木推车可少不了。两块木板加俩轮子,看着简单,用处却大。农忙时,它一趟趟往返于田地和家之间,装满刚收的庄稼;平日里,也帮着拉运杂物。它吱呀吱呀的声响,就像一首老歌,唱着农村人朴实又勤劳的日子。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这老木槽子可常见。它模样质朴,用厚实的木板拼成。那时候,家家户户养牲口,这槽子就是它们的 “饭碗”。每到喂食时,牲畜们围过来吃得欢,农民们看着也踏实。它静静立在院里,装满的是岁月的烟火气。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这台秤可是交易的 “公正使者”。绿漆斑驳的底座,配上白瓷盘,往那摊位上一放,称菜、称肉全靠它。那时候,买卖双方都盯着秤砣,心里算着账,它见证了多少热闹的集市交易,也承载着农村生活的质朴与诚信。

8. 70、80 年代农村的木犁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木犁可是种地的 “主力军”。它由弯弯的木把和铁犁头组成,结构简单却很实用。套上牛,随着它在田间翻土,农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它在泥土里穿梭,见证了无数个辛勤耕耘的日子,承载着农村人对丰收的期盼。

9. 70、80 年代农村的老熨斗

在 70、80 年代的农村,这老熨斗可是家里的 “时尚小帮手”。铁铸的身子,配上木把手,模样有点糙。往里头装上烧红的炭火,就能把皱巴巴的衣裳熨得平平整整。那时候,穿上熨好的衣服,走亲访友都更精神,它也默默见证着农村生活里的那些讲究时刻。

往期精彩: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