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灭掉六国后,觉得自己的德行可与“三皇”媲美,自己的功劳比得过“五帝”,所以便将“秦王”这一称号,改为了“皇帝”。就这样,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君王,正因为是第一个,所以称“始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灭掉六国后,觉得自己的德行可与“三皇”媲美,自己的功劳比得过“五帝”,所以便将“秦王”这一称号,改为了“皇帝”。就这样,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君王,正因为是第一个,所以称“始皇帝”。
嬴政称皇帝后,将自己的父王、秦庄襄王嬴异人,追尊为了“太上皇”。
嬴异人虽然从未做过皇帝,但是因为儿子是始皇帝,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除了嬴异人这位追尊的太上皇外,中国历史上还有25位太上皇。
嬴政是在父王嬴异人去世后才继承的王位,所以嬴异人这位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从未有机会在儿子称帝后,真正做过一天太上皇,自然不会对儿子指手画脚。
那么,另外25位太上皇呢?
这25位太上皇,之所以会被尊太上皇,无非就是三种情况:
儿子是开国皇帝,儿子继位时父亲还活着
主动退位,让儿子来继承皇位
被逼退位
不管是主动退位还是被逼退位,都应当是意味着“不再掌握王朝实权”。
所以历史上的太上皇们大多结局都不太好,当然也有善终、一直掌握实权的太上皇。
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这25位太上皇的结局如何呢?
西汉时期仅有一位太上皇,而且这一位太上皇的晚年生活还是很安逸的。
这位太上皇,便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其实在刘邦继位之初并未将父亲尊为太上皇,刘邦每五天去见父亲一次,二人之间也没有朝堂上繁琐的跪拜之礼,就像是寻常人家的父子一样,儿子来拜见父亲,聊聊家常、享受天伦之乐。
一开始刘太公也没有太在意儿子已经是皇帝,仍旧让作为一国之君的儿子来拜见自己。
毕竟刘邦哪怕已经称帝,仍旧是刘太公的儿子。
但是有一日管家对刘太公说:天无二主,虽然太公您是皇帝的父亲,但实际上也是臣子,是不可以让一国之君来跪拜您的。
刘太公觉得有道理,所以便在儿子每次来看自己的时候,拿着一把扫帚来阻止儿子下跪。刘邦实在是不明白父亲这是闹得哪出,刘太公便告诉儿子:你是皇帝,怎么能因为我破坏礼法呢?
随即,刘邦便将父亲尊为了太上皇。
就这样刘太公成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未做过皇帝,但是却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刘太公也得以安享晚年,公元前197年去世。
西晋时期也仅有一位太上皇,这位太上皇虽然后来又复位做了皇帝,但其实他的一生悲惨。
他就是,西晋第二位皇帝——孝惠皇帝司马衷。
司马衷是司马懿的曾孙、西晋第一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因为兄长早逝,司马衷便继承了皇位。司马衷继位后,由太傅杨俊来辅佐朝政,不过皇后贾南风害死了杨俊掌握了西晋的实权。而司马衷对皇后十分信任,为此贾南风不仅专权,而且还敢伪造诏书。
公元前291年,皇太后被害,太宰司马亮也被害,八王之乱由此而起。
在八王之乱期间,司马衷被赵王司马伦幽禁在金庸城,做了太上皇。
虽然司马衷已经没有了实权,也不再是西晋的皇帝,但是在诸王的挟持下,受尽了屈辱;虽然后来被东海王司马越接回洛阳重新为帝,但是公元307年去世了。
后梁的太上皇是后梁的开国君主——吕光,吕光在文昭皇帝苻坚去世后才称帝的,自称天王,改国号为“大梁”;吕光在位期间征战四方,威震西北,只是到了晚年时越来越倦政,所以便在自己的卧床不起的时候,将太子吕绍册立为天王,而自己则是称“太上皇”。但吕光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也不长,便病逝了。吕光病逝后,他的庶兄篡夺了天王之位。
北魏的太上皇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弘,拓跋弘是在和平六年(465年)继位,虽然在皇兴三年时(469年)将长子拓跋宏立为了太子,但是在皇兴五年打算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叔叔拓跋子推,只是群臣反对才没有成行。后来拓跋弘便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拓跋宏,而自己则是做了太上皇。虽然拓跋弘迁到了崇光宫居住,但是仍旧掌握北魏的实权,毕竟新帝仍旧年幼。承明元年(476年),太上皇拓跋弘突然去世。
北齐第一位太上皇是北齐第四位皇帝——高湛,高湛是神武帝高欢的第九个儿子,因为长得仪表堂堂、颇有风度,而得到父亲的喜爱,皇建二年(561年)继承皇位。河清四年三月(565年),彗星出现,则被视为是“新皇帝”出现的征兆,高湛便顺应天象,将皇位传给了儿子高纬,高湛称太上皇。不过高湛在世时仍旧掌握着北齐的大权,朝中有重要的事务都要上奏高湛。
北齐第二位太上皇是高湛的儿子高纬,高纬在父亲高湛去世后正式掌握北齐的实权。高纬在位期间,纵情声色、残害忠良,致使北齐的国力衰弱。武平七年(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兵攻打北齐,北齐惨败,高纬便在这年的十二月将皇位传给了太子高恒,高恒为北齐后主。至于高纬,后主虽然将其尊为太上皇,但被北周所俘的高纬,被押送到了长安,被宇文邕封为了温国公,次年被宇文邕赐死。
北周的太上皇,是北周的第四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宇文赟在建德元年(572年)被封太子,并且娶了随国公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太子妃;578年北周武帝病逝后,宇文赟继位。宇文赟在位期间的表现,就像是另一个高纬,以至于北周的国力衰落。579年宇文赟传位于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宇文阐尚且年幼,北周的实权仍旧掌握在宇文赟的手里,只是不理朝政事务而已,不过宇文赟在做天元皇帝的次年便去世了。
隋朝的太上皇是隋炀帝杨广,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在长兄杨勇被废太子之位后,杨广被立为新太子,604年杨坚继位。杨坚继位后纵情声色、荒淫无道,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而其中之一便是唐国公李渊,617年李渊率兵攻占了长安,将隋炀帝的孙儿杨侑拥立为新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害死了隋炀帝。杨广的太上皇称号,是李渊遥尊的,之后杨广仍旧做了一年的皇帝,只是见不到已经为傀儡皇帝的孙儿而已。
唐朝时期的太上皇还是比较多的:
第一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李渊是在617年正式起兵,618年正式称帝,建立大唐王朝,随即便将嫡长子李建成立为了太子,将嫡次子李世民封为了秦王。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并未妥善的处置好皇位继承的事情,以至于在626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李世民被立为新太子。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虽然还是皇帝,但已经没有了实权,而且没多久便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世民,而自己则是做起了太上皇。做了9年的太上皇后,李渊病逝了。
第二位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曌,也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成为唐高宗李治的妃子,655年被册立为后;674年被称“天后”,与高宗一起处理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曾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制;690年武则天干脆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等人的密谋下,武则天退位,唐中宗继位,中宗为母亲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没多久,武则天便病逝了。
第三位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李旦是武则天最年幼的儿子,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后,李旦便被立为新帝,只是李旦并没有掌握实权,其生母武则天临朝听政;武则天称帝后,李旦便被降为了皇嗣,698年,李旦被降为了相王;710年唐睿宗病逝后,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发动兵变,拥立父亲李旦为新帝。不过李旦也仅为帝位上两年,便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自己则是做起了太上皇。虽然李旦成为太上皇,但是仍旧掌握大唐王朝的实权。在李旦做太上皇的次年,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等人,开始掌握实权。至于李旦,则是又活了四年,716年病逝。
第三位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拥立父亲李旦继位的大功臣,712年继承皇位,只是一开始李隆基还没有掌握实权,在除掉太平公主后,才真正成为手握实权的皇帝。李隆基确实创造了“开元盛世”,但是后来在位后期却越来越倦怠朝政,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756年太子李亨继位,李隆基被尊为了太上皇。
李隆基做太上皇以后,一开始身边侍奉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也有很多娱乐的方式,只是一直对贵妃的死耿耿于怀。然而760年,宦官李辅国强行矫旨将李隆基迁到了西内居住,而且就连李隆基身边的亲信也都被除掉了,只剩下李隆基一人,十分凄惨。郁郁寡欢的李隆基,在762年病逝了。
第四位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李诵是一位仁慈宽大的皇帝,805年继位。继位后的李诵开始抑制宦官,然而继位当年八月,李诵便被宦官逼迫让位给了太子李纯。在做太上皇的次年,李诵便去世了。
第五位是唐朝的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李晔是唐僖宗李儇的弟弟,874年继承皇位。
李晔在位期间也致力于打击宦官势力,结果在900年被宦官逼迫退位,成为宦官的阶下囚,皇太子继位,李晔被尊太上皇。虽然在次年李晔重新登上帝位,但是在904年时被朱温的部下所杀(朱温是后梁的开国皇帝)。
除此之外,唐朝还有一位被追尊的太上皇,是老子的父亲李乾。李乾被唐朝尊为宗室的先祖,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李隆基将李乾追尊为“先天太上皇”。
因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了秦朝、西汉、后梁、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的太上皇们;下篇讲述宋朝、明朝、清朝、西辽、西夏有哪些太上皇。
来源:职场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