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从祖父到她,滕玉瑾与三代人的文县教学接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09:25 1

摘要:一支粉笔,耕遍四季春秋;两袖清风,点亮万千桃李。师者,既是传道授业的引路人,也是烛照心灵的启明星。他们用知识点燃家乡的希望,用坚守陪伴学子成长,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平凡,在方寸教室里成就了不凡。

教师节专栏·开栏语

一支粉笔,耕遍四季春秋;两袖清风,点亮万千桃李。师者,既是传道授业的引路人,也是烛照心灵的启明星。他们用知识点燃家乡的希望,用坚守陪伴学子成长,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平凡,在方寸教室里成就了不凡。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文县教育局与文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策划“优秀教师风采”专栏,谨以此向全县躬耕教坛的园丁们,致以最深的敬意、最暖的问候!

教育,是始于情怀的热爱,更是归于传承的接力。

昨日的学子长成为今日的师者,她把知识与温度一棒一棒传下去。以师者之心为灯,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路,在文县一中的校园里,就能看到温暖的一幕。

一位老人牵着咿呀学步的幼儿在操场边散步,教室里年轻的滕玉瑾老师正专注授课。这特殊的“一家三代”,来自甘肃榆中县。2024年2月,滕玉瑾积极响应国家“组团式”教育帮扶号召,便带着一岁半的孩子和年近六旬的婆婆,跨越千里来到文县一中支教。

初到文县,滕玉瑾接手高二物理组合7班和历史组合11班的生物课。面对新高考选课走班的教学挑战,她创新采用“分层备课,因材施教”策略。

在物理组合7班,她设置“思考缓冲带”,通过延时追问培养深度思考,让学生扮演化身“线粒体”“叶绿体”,以第一人称讲述能量转化过程,让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

面对踏实勤奋但羞于表达的历史组合11班,她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把课堂变成了学术论坛,学生分组研讨后轮流上台讲解知识点。渐渐地,沉默课堂变成了思维碰撞“交响乐”。一学期下来,两个班级的生物成绩显著提升。

在教研方面,滕玉瑾积极参与“听-评-研”活动,与同事分享教学资源,共同研讨教学设计。她参加公开课、说课比赛,参与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与李苗、欧歌、刘慧三位老师“结对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她与李苗老师合作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应用》荣获陇南市“千校万师”一等奖,与欧歌老师共研的《被动运输》获得校级同课异构二等奖。

“生物课不仅要教细胞分裂,更要教生命如何向阳而生。”滕玉瑾常在课堂上分享科学家的故事,从孟德尔的豌豆到屠呦呦的青蒿素,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到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这些故事悄然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最让人动容的是滕玉瑾“一家三代”的付出。婆婆全力支持儿媳工作,丈夫节假日不远千里前来探亲,年幼的孩子成了文县一中校园里的“编外生”,学生们常教滕玉瑾的孩子背诗数数,孩子也会分享自己珍藏的糖果。

这种“带家庭扎根”的帮扶行动,既让教育在校园中传播,更在家庭中延续,为学生树立了互助奉献的榜样。

在文县一中的校园里,滕玉瑾以教育情怀为种、专业为犁,点亮了学子的求知心灯。也用三代同行的暖意,诠释了教育帮扶的深深层意涵。

“一切方启”,她执守此土、深耕不辍,既待校园书香盈室,更候文县万山尽芬芳。

来源:陇南文县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