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这次SU7事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09:05 1

摘要:罗某23岁,2022年拿到驾照,这辆车一直都是她在使用,su7行驶超过1万公里,对车子情况不算陌生。

客观?可以,但是有些人不想听。

先讲一下整起事故前后。

有个米粉,男,买了一辆车送给女朋友罗某使用。

罗某23岁,2022年拿到驾照,这辆车一直都是她在使用,su7行驶超过1万公里,对车子情况不算陌生。

su7手册内没有标明机械拉手具体位置,但车主告知过罗某。

罗某父亲表示,据他所知,在买车时,男友曾和女儿讲解过车内机械开锁的位置。

3月29日晚,罗某驾驶SU7行驶在德上高速,准备去安徽参加事业编考试,同行者还有她的两位大学室友。

车主本人没有随行。

离开收费站后,驾驶员罗某使用NOA智能辅助驾驶,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

在高速上行驶不到一公里。

22时44分24秒,车辆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并请求减速。

22时44分25秒,罗某接管车辆,踩下刹车,向左打方向盘22.0625度。

22时44分26秒,车辆撞上了水泥护栏,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以上是官方提供的信息,那么,这短短两三秒发生了什么?

结合su7的esp系统和网上诸多案例,以及披露的信息,可以进行简单分析:

24秒时,su7检测到前方道路出现水马和锥桶,经过车机计算,发现智驾系统无法处理,提醒罗某接管,这一刻时速116公里。

这是当时的水马和锥桶

25秒,罗某发现前方的水马锥桶拦住道路,踩下减速,向左打了方向盘22°。

26秒,方向盘转动1°,由于su7的esp系统是完全解放动力的,车子可能出现甩尾,罗某被甩尾吓到了,试图向右转动方向盘拉回车身。

注意,时速100,每秒行驶将近28米,罗某看到水泥护栏时,很可能近在咫尺,想自救为时已晚,然而刚转动方向盘1°,车子已经以时速97公里撞上了。

车子当时的行驶状态可以参考这个图:

这基本上就是事故发生的全部经过了,虽然是我的推测,但是结合了网上这车经常出现的甩尾和官方的时间轴,大致应该没错。

接下来说说事故后的时间线。

44分28秒,车端应急电话触发,证明车上还有电。

44分39秒,应急电话接通,但官方没有披露通电后的情况,车上人员是否有回应。

45分06秒,官方客服联系车主。

这里有两个地方要注意:

首先,罗某进行过自救,车主看到过遗体,手表手镯嵌在背后,当然,客观来说,应该是烧的途中痛醒的,但因各种原因,如吸入过多浓烟等导致自救无济于事。

其次,新闻也报道了,对向车道有路人大哥去尝试救人,但拉门把手无法拉开车门,这点是很关键,随后他拿自车上己的铁棍敲碎后挡风玻璃,把人拉出去的。

从路人大哥的话可知,车内都是浓烟,后排没有起火,另外两人没有回应,应该是失去意识,只能拉出后排一人。

这里必须感谢路人大哥的援手,虽然最终可能因为没系安全带,伤势过重而抢救失败,但路人大哥当得起一声勇士。

整件事故完整就差不多是这样。

严格来说,本来这就是一起普通事故。

是的,认真来讲,这不算什么奇葩事故,跟去年追尾的问界一样,都是正常事故。

本不该引起那么大的舆论,这次曝光后,理智声音很多,算是舆论正常,而去年的问界就没有这个待遇了,都在怪车企,质疑车企。

因此,这次的车祸,也算是一种流量和去年米系相关人员带节奏的反噬。

本来正常讨论,也不会有多少舆论风波。

比如自贡那次su7车祸,一样也是几人的较大交通事故,没有多少热度。

然而,随着舆论被管控,家属发声,车企没有第一时间安抚家属情绪,反而采取管控舆论的方式,不断删帖删视频封号,这才导致车祸后的舆论发展,逐渐失控,算是自作自受。

现在应该没有人反驳它家对舆论的管控了吧?

车主低估这辆车的安全隐患,把大马力后驱交给新手开,是的,哪怕行驶过一万公里,在我看来,依然是新手,对于道路安全的经验我觉得是不够的。

新手其实并不合适开大马力后驱车,但车祸发生,的确跟车主无关,车主有跟罗某讲过车内机械开门结构,所以车主责任不大,但良心难安。

车主说:事情了结之后我想陪着她,她胆子小,平时都很乖,我不在身边久了,她会害怕的。

罗某家属,提到过让女儿注意智驾,不要过度相信智驾,但是女儿并不在意,过度信任米车的智驾,事发后,家属一直在努力发声,这才让这件事被大家得以知晓。

罗某,事故第一责任人,对于智驾毫无敬畏之心,当今任何车企,都没有脱手的L3车子,大家都是辅助驾驶,水马锥桶不是突然出现,按规定提前就有相关警示,在看到路上有警示告知和水马锥桶等物体出现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降速并观察路况,并且发展转弯角度不够应该采取重刹车而不是打方向盘。

注意,我说的是第一责任人,而不是代表主要责任,相关责任由交警定夺。

之所以说是第一责任人,是因为我觉得生命是自己的,既然是辅助驾驶,应该要对路况保持警惕心。

道路施工方是否有尽到国家标准的摆放,做到提前告知,临近警示,引导清晰等规范,这一点需要注意,关乎每个驾驶员的安全,尤其是夜晚视线不好的情况下。

目前没有看到任何媒体报道道路施工方有违规操作的情况,理论上没有问题。

正常的高速施工警示摆放如下:

如果家属发现施工方不规范,可以追究施工方的部分责任。

但是要注意,驾驶员罗某是在刚上高速不到一公里发生的车祸。

也就说,大概率这个路段的布控警戒,罗某看到的只有几百米,而且由于刚上高速,可能没有引起警惕心,算是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

这一点是整起事故引发舆论的因素,也是路人和小部分米粉失望的原因所在。

我从去年就一直强调,这车有设计缺陷。

首先是那个引以为豪的半隐藏式电子门把手。

这个门把手,没有机械开关,开启车门的方式是掏进去按压一个电子开关。

如果想不懂的,我说个场景,你们就懂了。

把后备箱的开关那一段,切下来装在门把手,明白了吗?看似是半隐藏,实则没有机械结构,

好用的半隐藏门把手,不能做成su7那样固定焊死的门把手,应该是既支持电子触控,也支持向上拉起开门8像这样:

其次是解锁的逻辑,车祸后,没有断开门锁,降下车窗,注意,此时车子有电,因为官方公告说能接通应急电话,所以这里绝对有车机的逻辑判断问题。

车子应该第一时间保证车门解锁和车窗下降,而不是把电留给接通电话使用,

参考上次自贡车祸,跟这次车祸类似,都是撞护栏,结果也类似,一样无法从外面打开车门,一样没有降下玻璃,唯一的区别就是自贡那辆没起火,给路人和消防员时间去抢救。

这起事故也再次证明,su7的半隐藏电子门把手是个失败的设计,车子的门把手设计有安全隐患问题。

如果当时门都打开了,也许那位勇士大哥可以把三人都拉出车外,系了安全带也弹出气囊的话,时速97的撞击速度,大概率门把手不一定会失去生命。

希望车企能改进,杜绝这种半隐藏纯电子门把手再次使用,一年过去了,本来就该优化升级车子硬件。

最后是智驾的缺陷,首先,这是最低配的su7,智驾只有视觉摄像头,没有雷达,所以很可能是硬件的局限做不到更早发现问题。

但是施工路段出现水马锥桶,这总是能看到的,并且在高速上,智驾系统不应该把速度提升到116。

因此,多多少少,这个智驾没能在施工路段把速度主动控制在时速60以下,证明米车的智驾不完善是跑不掉的,要背一些锅。

而且,如果aeb起作用,直接帮忙刹停,最多就是撞水马锥桶,很可惜,明明在企业宣传的aeb生效时速130范围内,却没有把速度降下来。

我觉得这种情况,好的智驾是:

1,判断路况为高速路,触发限速120。

2,但识别到水马和锥桶持续出现,追加判定是是施工路段,主动降速为时速60。

如果智驾技术比较差,被动安全做不到。

那么在116时速下,发现水马锥桶等障碍物,应该马上激活主动安全aeb。

既然su7车机已经给出接管提醒,说明识别前方有危险,那么是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先让aeb介入进行强降速?

为什么没把aeb降速作为第一优先级,反而是车机弹出警告信息作为第一优先级?

有人提醒我,公告说智驾有降速,你们要注意,智驾降速,罗某也降速,两次降速速度从116到97,这跟aeb宣传的降速不匹配,也实锤没有触发主动安全aeb。

另外,有一说一,驾驶员罗某从44分24秒看到车机弹出警告提示,25秒就马上接管,一秒钟接管。我觉得如论如何都不能说驾驶员分心,相反我觉得应该夸她当时有认真开车。

我们不妨做个实验,在你看到我这句话的时候,请用最快速度把手机翻到背面递给另外一只手。

你试试一秒钟能不能做到,就知道罗某反应速度有多快了。

从眼睛看到,再脑子思考,马上转动方向盘,一秒走完这个流程,这还说她不认真开车,是不是太过分了?

所以这里要理智的分成两部分看,接管前,智驾识别到危险没有让主动安全aeb进行强降速,车企多少要背锅。

接管后,罗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也是我前面说的,我认为罗某是新手的原因。

高速不能急打方向盘!

这是任何一个老司机都知道的道理。

别说前面是水马和锥桶,哪怕前面是一堵墙,危险来临的时候,握紧方向盘,并全力踩刹车,这才是真正保命的老司机核心经验。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有车的,一定要先去体验一下,找个空旷的地方,试试全力踩死刹车的感受。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体验过,不知道车子的极限在哪里。

su7标准版的百公里刹停,成绩很优秀,33.3米。

如果当时主动安全aeb触发,或者罗某第一时间踩死刹车,最多就是撞水马,大概率能停住。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明晃晃的操控舆论,所有人都看到了资本的力量。

整整60个小时,曝光这件事的车主,家属,纷纷被删除视频,自媒体甚至被封号,湖北媒体甚至不敢报道。

最终实在压不住,60个小时后才开始回应。

从这次的事情,大家应该也看到了被企业把控舆论的后果。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觉得这没问题。

车企可以不回应吗?可以。

但是车企不该删除视频,封杀博主,当着所有网友的面,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全面封杀的行为。

短视频时代,传播速度太快了,这样明着来当面操作,这跟挑衅网友的智商没有区别。

大家是不是忘了,车主本人也是狂热米粉?自家米粉都不给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

当普通人连发生渠道都被严格管控,对任何人都是灾难,我希望大家应该明白这一点。

时隔60个小时的漫长沉默,发出来一则通告声明,然而整个公告读完,都是在撇清关系。

看看这段:

请问车企,车祸15分钟前的记录跟这起事故有什么因果联系?

大家都是成年人,这样写的目的太明显了。

不就是想含沙射影的表明,驾驶员罗某在15分钟前,刚开启智驾1分钟,就有不良的驾驶习惯,引导大家对罗某的批评。

这个行为跟上次断摆臂何其相似,也是拐弯抹角的说驾驶员超速酒驾,即便是酒驾,跟断摆臂有什么因果关系?

而且,米家官方说3月30日已经派事故小组到现场,但家属向交警询问是否有企业的事故小组来对接,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此事。

也就是说,米家官方的言论,大概率是托辞说给大家听而已,企业的所作所为,估计也是让家属寒心的原因。

再次强调,无论是车主还是驾驶员罗某,都是米粉。

另外,公布行驶数据,却只公布部分,更加让这个公告失去了价值。

新能源车都是有云端数据的,而且数据相当全面。

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全部没有得到解答:气囊开启没有?车门打开没有?车窗下降没有?电池数据异常没有?aeb为何没有生效?

可以说,整个公告,真正应该重视的车子安全问题,官方的公告,乃至雷的声明,一个都没有谈到。

从雷进入车圈,就直接住在热搜榜上。

任何事情都轻易上热搜,但是负面消息几乎不存在。

如果一个人永远都是伟光正,这就是在造神。

神代表了永远正确,所以神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得到信徒追捧和信任,并且信徒从不会觉得神做错了。

雷在发布会上宣传,时速135的aeb,并且支持施工避让,多起事故以来,从来没有米粉站出来质疑,为什么aeb没有生效。

上次自贡车祸,有任何一个米系博主发声吗?

车企的技术是需要进步的,而进步需要自己努力,也需要大众监督,如果kol和粉丝都没觉得有问题,车企可能就会真的觉得没有问题,因此没有用心把技术做好。

事实上,多起事故以来,大家都发现了,su7这车的aeb,几乎就是摆设,电动车,行人,汽车,护栏等等,全部都撞过,网上相关视频都能看到。

这些撞过的视频,全部在时速130以内,但是aeb几乎没有生效的案例,说明真实路况上,无论什么速度的aeb,都超出了su7的能力边界,这也算是宣传,与实际不匹配导致的后果。

3月29号,事故发生当天白天,雷发表了以下言论。

请问,如果粉丝信了这翻话,会不会被误导?

因为过度信任米车的智驾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毕竟雷明晃晃的发表言论:“任何一辆,自动驾驶”,合适吗?

不信的大家都可以去看原视频,看看我有没有造谣。

话是白天说的,人是晚上走的。

甚至昨晚雷出来回应的时候,那个公告又是一如既往的教条式声明。

我就不多说了,免得被说黑公关。

家属在该微博评论:“希望说到做到”,然后又一次被大规模围攻批评。

这样做,合理吗?

最后总结一下吧。

我还是呼吁理性看待智驾,昨天北京正式开始L3的实施,我本人也是很看好智驾未来发展的。

但是术业有专攻。

不要一看智驾大家都在第一梯队,就真觉得每家车企的技术都差不多。

事实上,每家车企的投入研发能力有限,我希望以后每家车企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合作共赢,我觉得才是未来。

专心搞赛道搞速度的,广建赛道,发展赛车文化。

专注搞机械结构的,保持研发,走技术为王的道路。

专注智能驾驶的,软硬协同,走智能为上的道路。

专注三电素质的,建立标准,专注材料技术的突破。

专注冰箱彩电的,服务拉满,专注情绪价值认同。

这样都是好的,我本人觉得都可以支持。

不要什么东西都想自己大包大揽,没有那个技术就别样样搞,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少事,

如果每家车企都能专注发展自己的特长,不仅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的资源内耗,还能让消费者对每一家的产品有清晰的认知。

不要一比较,就全部是第一梯队,最好公开卷各家的技术下限。

拿智驾举例,下限高保命,上限保安全。

现在的行业发展,我说句实话,乌烟瘴气。

不信我可以问大家几个问题,谁能清晰给答案?

谁的电机最快,谁的底盘最好,谁的智驾最强,谁的电池最安全,谁的电控最好,谁的服务最好,谁的售后完善,谁的事故率最低等等。

现在智驾都过度宣传了,每一家都宣传自己是第一梯队。

那我就纳闷了,谁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

我希望国家也尽快规范一下智驾等级,L12345太笼统,导致消费者都难以区分。

没几个人弄清楚各家企业,每款车之间的各种性能上限和下限。

我期待有一天,各大车企是真的互相合作,互相构建良好的生态。

都是中国的企业,合作到底怎么了?

承认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人,就丢人了?

比如比亚迪想智能化,可以搭载华为的智驾。

粗粮想要发展极速,可以搭载比亚迪的电机。

比亚迪想要玩赛道,可以学粗粮的方式经验。

蔚来想玩冰箱彩电,可以去学习理想的方式。

华为想打造好口碑,可以学习粗粮口碑营销。

小鹏提高情绪价值,可以去到蔚来售后学习。

来源:直看云起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