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李达被开除党籍,他病重时给毛主席写信:主席,请救我一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08:13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1966年,76岁的李达躺在病床上,颤抖的手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封求救信:"请救我一命!"收信人是他的老朋友毛泽东。

这两个湖南老乡,曾经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

可如今,一个成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另一个却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连党籍都被开除了。

这对老战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毛泽东收到这封信后,又做了什么呢?

两个湖南伢子的革命情缘

1921年的上海,一群年轻人秘密聚在一起开会。这就是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共一大。

在这群人里,有两个湖南人格外引人注目——28岁的毛泽东和31岁的李达。

毛泽东是韶山人,李达是零陵人,两人虽然不是同县老乡,但在那个年代,出了省都算老乡。

李达这个人很有意思,早年留学日本,是最早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国人之一。他性格倔强,认死理,觉得对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

毛泽东则不同,他更懂得变通,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两人性格互补,在建党初期配合得很好。李达负责理论宣传,毛泽东负责实际工作,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那时候的他们都很年轻,满怀理想,觉得革命很快就能成功。

李达还专门办了一本杂志叫《共产党》,在上面发表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也经常给杂志投稿,两人书信往来频繁,讨论革命理论和实践问题。

可是好景不长。1923年秋天,李达跟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闹翻了。起因很简单,就是工作上的分歧。

陈独秀批评李达工作不力,李达觉得委屈,一气之下就退了党。这一退就是27年。

毛泽东当时还劝过李达,让他别意气用事,可李达这人脾气上来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老友重逢后的意外决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毛泽东成了国家主席,李达还在湖南大学当教授。

这年12月,毛泽东派人请李达到北京来。李达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这位老朋友找他什么事。

到了中南海,毛泽东亲自出来迎接。两个老朋友见面,都有些激动。毛泽东拉着李达的手说:“老李啊,这么多年了,你受苦了!”李达眼眶一红,差点掉眼泪。

聊着聊着,李达突然说出了一个让毛泽东意外的请求——他想重新入党。毛泽东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

他说,你李达本来就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当年退党是一时冲动,现在回来是应该的。

毛泽东当即找来刘少奇,让他做李达的入党介绍人。还特意叫来李维汉等几个当年的老同志做历史见证人。

更让人意外的是,毛泽东还破例免去了李达的候补期,直接让他成为正式党员。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特殊待遇。

1950年,李达正式重新入党。拿到党员证的那一刻,这个60岁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高兴。他跟夫人石曼华说,我终于又回到组织怀抱了!

武汉大学里的"反动权威"

1952年,李达被调到武汉大学当校长。在武大的十几年里,他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

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个老校长,说他没架子,经常到食堂跟学生一起吃饭,聊天。

李达在武大还做了一件大事——编写《唯物辩证法大纲》。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成了当时全国高校的教材。

毛泽东看了这本书,还专门写信表扬李达,说写得好,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有很大贡献。

可是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武汉大学的红卫兵们开始批判"反动学术权威"。

李达首当其冲,被拉出来批斗。红卫兵说他是"假马克思主义者",是"反动学术权威",要打倒他。

李达想不通啊。他搞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研究,怎么就成反动权威了?

他找到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希望能得到保护。王任重其实也很为难,他知道李达是毛主席的老朋友,不敢轻易处理。

王任重前后三次给毛泽东打电话,问该怎么办。毛泽东的回答很含糊,只说"要照顾一下"。

这个"照顾"到底是什么意思?王任重也搞不清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谁也不敢贸然行动。

最后的求救信和迟到的批示

1966年7月,形势急转直下。红卫兵的批斗越来越激烈,李达的身体也撑不住了。

7月16日,毛泽东来武汉畅游长江,全国都在报道这个消息。李达以为老朋友来了,自己有救了。

可是毛泽东游完泳就走了,根本没见他。7月18日,湖北省委做出决定,开除李达党籍。

这个消息对李达的打击太大了。他刚刚重新入党16年,又被开除了。而且这次的罪名更严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

7月19日,李达已经病得很重了。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用尽最后的力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很短,只有几个字:"主席,请救我一命!"

这封信是托一个看守他的人转交的。那个人看李达可怜,答应帮他把信寄出去。

信是通过邮局寄的,毛泽东7月29日就回北京了,可信8月10日才到他手上。

毛泽东看到信后,在上面批了几个字:"陶铸阅后,转任重同志酌处。"

陶铸是中南局第一书记,任重就是王任重。这个批示看起来很官方,没有明确说要救李达,只是让下面"酌处",意思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批示传到武汉的时候,已经是8月20日了。可是李达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8月24日,他在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去世,享年76岁。临终前,他还在念叨着毛主席的名字。

迟来的正义

李达去世后,毛泽东很长时间没有表态。一直到1971年夏天,他南巡路过武汉时,突然对随行人员说了一句话:"李达是正确的。"

这句话分量很重。当时正值批判林彪的"顶峰论",毛泽东想起了李达当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达早就指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顶峰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没有顶峰。

1974年1月13日,武汉大学为李达举行了追悼大会。会上宣读了毛泽东的指示,恢复了李达的名誉。可是人都走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1978年11月12日,党中央批准公开发表毛泽东给李达的三封信的手迹。这三封信都是建国初期写的,内容都是表扬和鼓励李达的。

看着这些信,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毛泽东这么看重李达,为什么在最关键的时候没能救他一命?

李达的夫人石曼华后来回忆说,李达临终前还相信毛主席会救他。

他说毛主席是了解他的,不会让他这样冤枉地死去。可惜的是,救命的批示来得太晚了。

这段历史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两个一起创建共产党的老战友,最后却以这样的方式告别。

李达至死都相信毛泽东会救他,可毛泽东的批示却来的有点迟。

这不仅是李达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缩影。虽然历史最终还了李达一个公道,可这迟来的正义,又能弥补什么呢?

信息来源: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 《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 《李达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 武汉大学档案馆:《李达校长档案资料汇编》

来源:蜀山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