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群人里头,有个少年特别显眼,他眼里头透着一股子清明和坚决。老和尚走上前,小声跟他说:“你将来肯定能把佛法传扬出去,让大伙都得到解脱。不过你得记住,在35岁之前,你得老老实实守着规矩,一点都不能犯规。”
在古寺那安静的环境里,有个老和尚碰上了一队满脸疲惫的旅行者。
他们长途跋涉,从老远的月氏国赶到这里,个个看起来都累得不轻。
这群人里头,有个少年特别显眼,他眼里头透着一股子清明和坚决。老和尚走上前,小声跟他说:“你将来肯定能把佛法传扬出去,让大伙都得到解脱。不过你得记住,在35岁之前,你得老老实实守着规矩,一点都不能犯规。”
这个小伙子,就是国王钦点的神圣僧人鸠摩罗什。他才12岁,但心里已经暗暗下了决心:要严守各种规矩,全力推广佛法。
【年少成名】
鸠摩罗什打小就跟佛经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好像他生来就跟佛有缘似的。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背佛经特别在行,一天能啃下好几万字的经文。
真的让人惊叹,他不仅可以把经文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能透彻理解其中的深意,就连那些讲经讲了好多年的老前辈都觉得自己比不上他。
你这算不算得上超常才能呢?简直就是佛学领域里的天才人物!
鸠摩罗什在年少那会儿,正是满腔热血的时候,心里头对佛法的追求热得跟火烧似的。他的师父盘头达多,给他讲解佛教里那些高深的知识,教他怎样好好修行。
有一天,龟兹国的国王专门叫来了鸠摩罗什,想跟他一起聊聊佛教的经典。
动身前,盘头达多满心欢喜地对鸠摩罗什弯了弯腰,真心实意地说:“你可是咱们的大乘佛法传人呐。”
鸠摩罗什的大名,很快就在大街小巷里传遍了。
鸠摩罗什眼看就要出门去传扬佛法了,他妈妈耆婆小声问他说:“儿啊,要是以后在推广佛法的道上,你碰到了困难和挫折,你会咋应对呢?”
鸠摩罗什眼神坚毅,语气沉稳又果决地说:“娘,我不会有啥后悔和怨恨。”
这四个词,简短却很有劲儿,就像个承诺,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头。
鸠摩罗什35岁那年,当上了龟兹国的国师大人。每次他开讲佛经,王室的那些人都会毕恭毕敬地跪下听,那场面真是既严肃又神圣。
苻坚心里明白,佛学对于他统一大业很关键。他的智囊团告诉他,龟兹国有个佛法大师,名叫鸠摩罗什,特别厉害。
鸠摩罗什那家伙,肚子里有不少墨水,说话也利索,是当时西域佛教界的一把手,各国的大佬们对他都尊敬得很。
苻坚心里明白,如果能拉拢到这位高僧站在自己这边,那对实现他一统江山的梦想可就太重要了。鸠摩罗什的聪明才智和号召力,正是苻坚梦寐以求的“得力助手”。
所以,苻坚下令让大将吕光带兵去攻打龟兹国。他这么做,不光是想占领那块地方,更重要的是想把鸠摩罗什弄到中原来,帮他治理国家。
吕光怀揣使命,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鸠摩罗什。可当他跟这位高僧面对面站着时,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
眼前的鸠摩罗什,个子瘦瘦小小的,看着挺不起眼,真让人纳闷他到底有啥大能耐。
吕光得知鸠摩罗什严守清规戒律,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他琢磨着,你既然这么死守规矩,那我非得想办法让你破了这戒不可。
于是,他心生一计,非要撮合鸠摩罗什和龟兹国的公主,强行让他们结为夫妻。
在那个混乱的时期,鸠摩罗什碰到了厉害人物的威逼,但他决定守住自己的信念,就是死也不低头,坚决不违背自己的规矩。
吕光起初对鸠摩罗什是耐心劝说,但看到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他就变脸开始强硬起来了。
琢磨着,既然软的法子他不领情,那就得用硬的了。他一声令下,叫手下士兵赶紧把酒拿上来,硬是让鸠摩罗什一杯又一杯地往下灌。
鸠摩罗什喝了几大口猛酒,立马就变得迷迷糊糊,啥也不清楚了。
趁着这个机会,吕光悄悄派人把公主领了进来,也不问公主同不同意,硬是把他们俩塞到了同一张床上。
半夜时分,鸠摩罗什猛地醒了过来,酒劲一过,他这才明白自己闯了大祸,戒律给破了。
吕光在回家的半道上,冷不丁收到一个秘密指令,说苻坚打算对晋国动手了。
虽然他带了上百万的士兵,但在淝水那场大战里还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灰溜溜地逃跑。
回国后,前秦那边情况一下子就糟了,内部起兵造反,苻坚在乱哄哄中被干掉了,前秦的政权也就这么垮了。
吕光琢磨着,事儿都到这份上了,干脆就豁出去了。他领着大军,直奔凉州就冲了进去,自个儿当上了老大。
吕光嘴上喊着要大力推崇佛法,但心里其实另有打算。他把鸠摩罗什给关了起来,对外宣称是为了让他一门心思翻译佛经,好把佛法传扬出去,可实际上,就是限制了他的自由。
鸠摩罗什被留在了凉州,虽说大家敬他为大法师,可实际上他连门都出不了,被困得死死的。
吕光这招玩得挺溜,表面上对佛法挺恭敬,可实际上,他是把鸠摩罗什当成了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好用来加强自己的权势。
公元386年,姚苌在渭河的北边自己当上了皇帝,建起了后秦这个国家,历史就这么又往前迈了一步。
姚苌往龙椅上一坐,心里直琢磨着一个人,那就是鸠摩罗什。
他得知鸠摩罗什大师在凉州传授佛法,名声很大,就吩咐手下人去凉州一趟,看能不能请这位大师到后秦来宣讲佛经。
不过吕光心里另有盘算,他掌握着实实在在的权力,对鸠摩罗什的重要性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想随随便便就让他离开。
吕光把鸠摩罗什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资本,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交给姚苌呢?所以,他直接拒绝了姚苌的索要。
后秦初建那会儿,国家实力不行,挺弱的,姚苌这个皇上啊,可不敢随便乱来。
他心里有数,国家现在还站得不稳当,要是急着行动,说不定会惹火烧到自己身上。
八年一晃而过,姚兴坐上了那把交椅,局势这才慢慢好起来。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打算再派些人手去凉州,把鸠摩罗什给接回来。
真没想到,鸠摩罗什这次还是婉言谢绝了邀请。
现在,吕光已经离世,凉州那边的情况也跟着变了。
姚兴瞅准时机,心里盘算着,鸠摩罗什既然不肯主动来,那他就得自己走一趟了。他打定主意,要出兵攻打凉州,亲自把鸠摩罗什给接回来。
凉州战役结束后,西域的大法师鸠摩罗什终于被接到了长安城。那时候,他已经58岁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精神头还是特别好。
姚兴对待鸠摩罗什那叫一个恭敬,主要是因为他信佛比老爸姚苌还要真心实意。
他心里有数,鸠摩罗什在西域那可是大名鼎鼎,影响力大得惊人。
姚兴心里盘算的,不光是找个厉害的高僧那么简单,他瞅准了鸠摩罗什这个人,打算拿他当中原和西域之间的纽带,好让两边的文化啊、经济啊,能多走动走动,交流得更热乎些。
这样操作,既能抬高自己的名声,又能加强自己的管理地位。鸠摩罗什在西域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说一句话,比啥宝贝都管用。
【译文对后世的影响 连流行歌曲都有它的影子】
姚兴对鸠摩罗什以国宝级待遇相迎,特地在长安为他建了个翻译场所。
现在的鸠摩罗什,58岁了,但他的智慧和号召力一点没减,岁月没对他造成啥影响。
鸠摩罗什在凉州被关的17年时光里,他一直没闲着,硬是把汉语给啃下来了。他不仅学了,还把西域的佛理跟咱们中原的文化结合到了一块儿,整出了一套有条理的思想体系。
这位老和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这世上的是是非非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一说起来就句句在理,让人由衷地感到佩服。
那时候,鸠摩罗什搞了个超大的佛经翻译活动,在我国历史上都算是头一回。好几千个和尚聚在一起,大家各有各的任务,一起忙活,那场面,真是太震撼了。
鸠摩罗什这位大和尚,他的名气可不小,不光是在西域有名,他翻译的那些佛教经典,例如《金刚经》、《大般若经》的部分篇章,还有《小品般若》这些,早就火遍了全国各地。
这些经文可不简单,不是寻常的佛经能比的,它们的威力大得很,后来都被各大宗派奉为圭臬,成了各家的经典法宝。
你随便去哪个寺庙瞅瞅,问问那些出家人,他们天天诵的那些经文,很多都是鸠摩罗什大师给翻译过来的。
鸠摩罗什的翻译方式跟老一套的翻译不一样,他更注重把那种感觉、那种氛围给传达到位。
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一切,巧妙地把佛教的深层含义融入其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学表达方式。
《金刚经》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因为文字写得特别好,所以特别受人喜欢。
这部老书在佛教圈子里面传得很开,还影响了好多朝代的贵族,特别是唐朝的大诗人王维。你读读他的诗,就能发现里面有鸠摩罗什翻译经文的味道。
王维有个称号叫“诗佛”,他写的诗里经常带着佛教的想法,这和鸠摩罗什的翻译特点有关系。鸠摩罗什的翻译方式,影响了王维的创作,让他的诗歌里充满了佛教的智慧。
聊起鸠摩罗什,或许不少人仅知晓他是翻译佛经的行家,但你们或许未曾意识到,他的那些译作对咱们汉语的作用力有多大。
像“平等”啊,“美得没法形容”啊,还有“广阔世界”这些说法,其实都是从他那里借鉴过来的。
说实话,咱们现在日常说的汉语,里头有差不多三成的东西,要归功于鸠摩罗什,或者是他带来的影响。
【舌舍利的传说 为自证 也为解脱】
很少有人晓得他牺牲了多少。他不但遭受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遭罪,还在探寻佛法的路上顶住了重重困难和考验。
鸠摩罗什从小就特别聪明,还特别爱学习,他到处跑,钻研佛教的经典。不过呢,在把佛法翻译出来、传给大家的时候,他可没少碰钉子,遇到了好多难事儿。
尽管遭遇软禁的困境,还曾多次违背过戒律,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想尽办法把佛教的智慧分享给更多人。
鸠摩罗什到了中土,日子过得挺坎坷,还被逼得破了两次戒,这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
他为了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好几次站出来把这事说清楚,就想让大家知道他的难处。
不过,他的徒弟们心里头挺有意见的,感觉师傅的做法有点不太对劲。
当弟子们向鸠摩罗什提出疑问,表示不解时,他非但没恼,还从旁边拿出一把银针,平静地说:“只要你们能做到跟我一样,那破戒也无妨。”
说完那句话,他一下子就把手里的银针全给吃了,这一下子可把大家都看傻了。
徒弟们望着这场景,心里头又惊又叹,鸠摩罗什那铁了心的样子让他们懂得,师父做的这个决定真不容易。
鸠摩罗什采取了这样一种很彻底的办法,给弟子们好好上了一课,表明了他对信仰的执着和对规矩的深刻领悟。
鸠摩罗什心里明白,他翻译的东西会给以后的人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他对自己的翻译要求特别高。他跟弟子们讲过:“如果我翻译的经文没出错,那我死了以后,舌头不会烂掉,会变成舍利子。”
打那以后,不论哪个时代,都有人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来到罗什寺,就为了瞻仰那颗舌舍利。
瞧瞧,这人来人往的,一直没停过。这不光是因为大家尊敬鸠摩罗什,更是因为他以前干的那些让人惊叹的事儿,大家都认可他。
鸠摩罗什这辈子,看起来就是要跟佛法缠上关系了。
他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最终达成了推广佛法、让所有人都得救的愿望。
然而,在这荣耀闪耀的背后,隐藏着普通人根本想不到的艰辛与痛苦。
鸠摩罗什这辈子,简直就像一场大戏,到处都是难关和磨炼。
他真的很了不起,不光是因为他深入骨髓地领悟了佛法,还积极地去传扬它。更重要的是,碰到再大的困难,他都能咬牙挺过去,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真的让人佩服。
来源:猴哥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