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能抑制病原菌呼吸作用。发病初期,每亩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30 - 50毫升,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 - 40毫升对水喷雾。
#小麦白粉病用什么药#
小麦得了白粉病,用药选择还挺多。三唑类是常见的,像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等,通过抑制病原菌体内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来杀菌。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能抑制病原菌呼吸作用。发病初期,每亩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30 - 50毫升,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 - 40毫升对水喷雾。
硫制剂如硫磺悬浮剂、石硫合剂,靠硫元素影响病原菌生理代谢杀菌,发病初期用45%硫磺悬浮剂200 - 300倍液喷雾就行。还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 不过,在用药时也有不少讲究。
首先是用药时间,最好选在早上或者傍晚,这时气温相对较低,能减少药剂蒸发,提高药效。而且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一旦病情严重,防治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药剂的浓度和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来。如果浓度过高,可能会对小麦产生药害,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浓度过低,则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让白粉病继续肆虐。
在用药方法上,喷雾要均匀,确保小麦的各个部位都能接触到药剂。特别是叶片的正反两面,白粉病病原菌容易潜伏在叶片背面,所以不能遗漏。
另外,为了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不要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可以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比如这次用三唑类,下次就换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同时,结合农业防治措施也很重要。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病残体等,这些都能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让小麦能健康茁壮成长,获得丰收。
来源:大鹏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