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走进部分店里就会发现,所谓的“免费”仅仅指把猫领回家免费。把猫领回家后,其实还需每月定期付款,以在店内购买猫粮等宠物用品的方式进行“分期”消费。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最近,有不少宠物店打出“免费领养”的招牌,宣称品种猫“零元购”。
真有这样的好事?一颗想养猫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图源自网络
但是,走进部分店里就会发现,所谓的“免费”仅仅指把猫领回家免费。把猫领回家后,其实还需每月定期付款,以在店内购买猫粮等宠物用品的方式进行“分期”消费。
没想到,除了房贷、车贷,竟然还有“猫贷”。
来自萧山市民的真实经历……
领养后欲解除合同却不行???
日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塘市场监管所接到投诉电话,经了解去年10月,有消费者在某宠物领养店领养了一只猫,店家告知是0元领养,但每个月要交1280的费用用于购买猫粮、用品等商品,交满两年时间,并签订合同。
该消费者刚满18岁,芝麻信用分不够,不符合领养条件,便使用朋友的芝麻信用信息完成了领养手续。近日由于家人反对,经考虑后想放弃领养,与店家协商未果,希望有关部门介入处理。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即刻赶到现场处理,经了解,店内有两种领养方式,一种是0元领养,每月需支付1280元,共24个月,每月支付的费用可以在该店购买宠物日常需求用品,存放于领养人账户中,合约退猫期为1个月内,违约金额为1500元;另一种方式是全款购买,当事人领养的猫全款价是12800元。由于当事人提出放弃领养时已超出1个月的合约退猫期,故违约金具体金额需要进一步协商。
新塘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对领养合同进行了查看,确保核实不存在霸王条款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并组织店家和消费者进行集体协商。
最后,经调解,鉴于当事人刚满18岁,涉世未深,经过市场监管人员的调解,在当事人协商一致并赔付违约金的情况下,该店同意终止领养合同,当事人已将猫送还。
区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依法维权。
近年来,随着“宠物经济”持续升温,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象也频频曝光。从“星期宠”到虚假宣传,从合同陷阱到售后推诿,宠物消费领域存在诸多风险亟待警惕。
⬇ ⬇ ⬇
宠物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类:
“免费领养”变捆绑消费
部分商家以“免费领养”名义诱导消费者签订长期协议,要求购买指定宠物用品或支付高额押金,甚至宠物死亡后仍强制消费。此类合同常隐藏“最低消费”“终身绑定”等条款,消费者易陷入“宠物贷”陷阱。
宠物健康隐患突出
“星期宠”(养1-7天死亡)现象普遍,部分宠物存在先天疾病或传染病,商家通常拒绝提供检疫证明或疫苗接种记录,消费者维权时因缺乏证据陷入被动。
货不对板与虚假宣传
部分商家利用“美颜”视频、伪造疫苗记录等手段误导消费者,直播间或线上展示的宠物与实物差异较大。同时商家虚构稀有品种、虚标价格等情况也频频发生。
合同陷阱与霸王条款
部分商家通过“包换至满意”等模糊承诺诱导消费,并设置各类不合理的格式条款,分期付款绑定高额违约金,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售后维权困难
私下交易(如微信转账)缺乏平台监管、运输途中宠物死亡责任难界定、商家无资质违规诊疗等问题突出,消费者通常因证据不足或跨区域问题面临阻碍。
针对种种消费风险,消费应突出做好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渠道,核查关键凭证
消费者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的实体店或平台进行交易,如官方认证的宠物店、繁殖基地或有完善监管的线上平台等,避免无资质的私人卖家和来源不明的销售渠道。交易前需仔细检查宠物的精神状态、毛发、排泄物等健康指标,并要求商家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疫苗接种记录》等宠物健康信息。
签订规范合同,明确责任义务
要细化合同条款,协议中需明确宠物品种、年龄、健康状况、退换条件及售后责任,尤其需注明“宠物死亡后押金退还规则”“患病责任归属”等关键内容。对于“免费领养”“包换至满意”等承诺,应要求书面化并避免捆绑消费条款(如最低消费、终身绑定)。警惕格式合同陷阱,注意“不退不换”“解释权归商家”等霸王条款,若商家拒绝修改不合理条款,消费者有权拒绝签署。
理性消费,避免轻信营销套路
消费者要警惕“零元购”“按揭养宠”等话术,此类营销常以低价或分期付款诱导消费,实际可能隐藏高额违约金或捆绑销售。线上选购时,选择有资质平台并留存交易视频、聊天记录等证据,避免被“美颜宠”误导。消费者还可提前学习宠物健康知识,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宠物健康状况,降低“星期宠”风险。
保留证据,及时依法进行维权
消费者应保留完整证据链,包括合同、支付凭证、聊天记录、宠物健康报告等,发生纠纷后及时拨打12345电话进行投诉维权,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如销售病宠、伪造证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赔,必要时也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宠物是许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其健康与安全需消费者、商家与监管部门共同守护。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消费、留存证据、签订规范合同等方式降低风险;商家需诚信经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则需加强检验检疫、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推动宠物市场健康发展。唯有多方合力,才能让“毛孩子”真正成为温暖生活的伙伴。
上下滑动,仔细阅读
图源自网络
看完之后,你还对这种领养方式心动吗?
如果还是心动的话,记得先查看宠物店的营业资质,核实清楚店内商品的价格和品牌情况,签署合同时要看清楚细则,尤其是分期支付的规则,避免“踩坑”。
毕竟,不冲动消费,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小猫负责。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