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长白山深处,每一株 5 年生的人参都要经历 1825 天的冷湿滋养,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 “百草之王” 的命运却是 “墙内开花墙外香”—— 吉林人参占全球产量 60%,却有 80% 以原料低价出口,经韩国企业加工后,身价翻 10 倍再卖回中国。



在长白山深处,每一株 5 年生的人参都要经历 1825 天的冷湿滋养,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 “百草之王” 的命运却是 “墙内开花墙外香”—— 吉林人参占全球产量 60%,却有 80% 以原料低价出口,经韩国企业加工后,身价翻 10 倍再卖回中国。直到 2012 年,长白山人参产业集团拿到吉林省政府授予的 “长白山人参” 全国独家运营权,这一困局才被打破。11 年后的今天,这个品牌以 190.48 亿元的价值登顶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天猫旗舰店单场直播销售额破 468 万元,首次超越韩国正官庄,成为滋补品赛道的 “民族黑马”。
一张独家授权书,破解区域品牌的 “死亡魔咒”2010 年前后,长白山人参正深陷 “四大死结”:政府主导的区域公用品牌 “没人敢接”,企业担心投入大、回报慢;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升级寸步难行;农户分散种植,品质参差不齐;假冒伪劣泛滥,消费者 “谈参色变”。转机出现在 2012 年 7 月 17 日。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亲手将 “长白山人参” 独家运营授权书交到集团董事长王淑范手中,同时授权成立吉林省长白山人参有限公司作为专项运营载体。这一纸授权,直接打破了 “政府不会做、企业不愿做、资金缺、标准乱” 的行业瓶颈。为了把 “政府背书” 转化为 “市场信任”,集团做了三件关键事:筑商标壁垒:将 “长白山人参” 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 92 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商标注册,从法律上锁定 “产自长白山” 的品质认证;请外脑升级:联合浙江大学重构品牌战略,设计 “国之精典,人之根本” 的品牌形象,摆脱传统人参 “土气” 的刻板印象;定行业标准:推出 “一参一证” 制度,每株人参都有唯一 “身份证”,扫码可查种植、加工、检测全流程,将假冒伪劣率从 40% 降至 5% 以下。“长白山人参” 以 190.48 亿元的品牌价值,在全国 374 个区域公用品牌中拔得头筹,远超第二名 “重庆涪陵榨菜” 的 147.32 亿元。如今,它已蝉联三届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还入选 “中国农民丰收节 100 强品牌”,成为吉林省递给世界的 “滋补名片”。
从 “一根参” 到 “全品类矩阵”,溢价 300% 的秘密拿到独家授权只是第一步,要摆脱 “原料依赖”,必须在产品上做 “乘法”。集团用 “主销打基础、升级破圈层、辅销建生态” 的策略,把单株人参的价值从 50 元拉到 500 元。主销产品锚定 “品质刚需”。针对中老年滋补市场,推出 5 年人参片、15 年林下参等核心产品,强调 “足龄、高皂苷、药店品质”。以 5 年人参片为例,皂苷含量≥2.5%(远超行业平均 1.8%),采用 30 天独立小包装,解决 “用量难把握” 的痛点,上线即成为天猫传统滋补品类 TOP3 单品。2.0 升级款瞄准 “年轻消费”。看到 Z 世代 “便捷滋补”“颜值消费” 的需求,集团跨界推出红参富硒石榴饮、参蜜饮品等即饮产品,单盒定价 39.9 元,在雪梨直播间单场售罄 2 万盒;更出人意料的是切入日化赛道,研发红参金箔香皂 —— 添加人参皂苷和纯金箔,售价 98 元 / 块,是普通香皂的 10 倍,却因 “养生 + 轻奢” 属性成了网红伴手礼。辅销品类构建 “长白山生态圈”。依托长白山资源,延伸出灵芝茶、破壁孢子粉、鹿尾鞭酒、野生松茸等 200 多个 SKU,形成 “人参为主、多品联动” 的格局。其中原巢封盖蜜因 “自然成熟、营养保留完整”,年销售额突破 3000 万元,复购率达 52%。支撑这一切的,是集团 10 余项发明专利的 “技术底气”。通过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人参皂苷,深加工率从行业 20% 提升至 60%;低温冻干技术保留鲜参 90% 以上的营养成分,让产品保质期从 1 年延长至 3 年。在通化的 6000㎡“云工厂” 里,年加工 600 吨鲜参的产能,为这套产品矩阵提供了稳定支撑。
薇娅单场卖 468 万,民族品牌如何逆袭国际对手?2019 年之前,长白山人参的线上销售额占比不足 10%,大部分依赖线下药材市场。转折点是当年 “长白山人参” 天猫旗舰店的上线 —— 这个看似常规的动作,背后藏着 “总部 + 运营分离” 的巧思:总部留在长春,确保利税本地化;运营团队扎根杭州,借力电商产业带的流量资源。直播电商成了 “破圈利器”。2020 年 4 月,薇娅直播间上架长白山西洋参片,凭借 “14mm 大大片”“药店品质” 的卖点,单场销售额达 468 万元,售出 4 万盒,直接推高品牌天猫店的粉丝量至 8.6 万。此后,集团密集牵手李佳琦、雪梨、金星等 50 余位明星主播,2024 年双 11 期间,旗舰店跻身 “天猫医药健康滋补品黑马商家 TOP5”,首次超越盘踞多年的韩国正官庄。
全渠道布局织密 “流量网”。线上除了天猫、京东等主流平台,还布局抖音、快手、拼多多等下沉渠道,其中抖音 “博大东方长白山特产” 店铺通过 “巴铁小飞” 等达人带货,单月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线下推进 “百家千店” 计划,在长春、广州等地开设品牌专卖店,同时拿下南航 21 架客机座椅广告、长春地铁 1 号线专列等场景曝光,形成 “线上种草、线下转化” 的闭环。私域运营提升 “用户粘性”。通过 “30 天包退”“下单赠枸杞” 等福利,引导消费者加入企业微信群,定期推送 “人参食用指南”“养生食谱” 等内容。目前集团私域用户超 20 万,年均消费 1500 元,是公域用户的 3 倍。政企协同 + 三产融合,190 亿品牌的底层逻辑长白山人参的崛起,离不开吉林省政府 “举全省之力” 的赋能。从《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到《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1 年间出台 10 余项专项政策,提供税收减免、项目补贴等支持。在政策加持下,集团构建了 “种植 - 加工 - 销售 - 文旅” 的全产业链闭环:上游标准化种植:在通化、珲春建立 18 万平方米标准化基地,采用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亩产提升 40%,带动 4.5 万农户就业,人均年增收 3 万元;中游工业化加工:6000㎡云工厂配备无菌车间、高标准晾晒温室,产品合格率 100%,同时开放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 50 万人次;下游多元化销售:线上线下营收占比达 5:5,2023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35%;延伸文旅康养:建设 “长白山人参谷” 项目,融合种植体验、炮制工艺展示、康养民宿,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园区。这种 “政企协同” 的模式,既解决了企业单打独斗的资源瓶颈,又避免了政府主导的效率低下,形成了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 的三赢格局。
【创投观察】:传统农业的品牌化 “突围样本”从 “原料贱卖” 到 “品牌溢价 300%”,从 “默默无闻” 到 “超越韩国正官庄”,长白山人参的 11 年逆袭,给中国传统农业上了生动一课:不是老产业没有机会,而是缺少 “品牌化 + 科技化 + 市场化” 的组合拳。如今,集团已成立 “长白山人参(澳门)有限公司”,以澳门为跳板拓展东南亚市场;同时研发人参多肽保健品、医美级护肤品,向大健康赛道纵深。当 “长白山人参” 真正成为 “享誉世界的千年民族品牌” 时,它证明的不仅是一个品类的价值,更是中国农业品牌化的无限可能。



来源:甫哥谈健康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