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36岁,胃癌晚期,骨瘦如柴,眼神却还亮着。那天,她拒绝了所有治疗,没有哭,没有闹,连一句埋怨没说,只是轻轻地说,“我想平静地离开,不要管我。”
“医生,我不要抢救。”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望着窗外的天,是高原初春的天,淡蓝色,风吹得轻飘飘的。
她36岁,胃癌晚期,骨瘦如柴,眼神却还亮着。那天,她拒绝了所有治疗,没有哭,没有闹,连一句埋怨没说,只是轻轻地说,“我想平静地离开,不要管我。”
这不是电视剧,也不是小说,这是我在西南某三甲医院见到的一个真实病例。她姓周,是个老师,教语文的,爱学生如命,也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
她不是不想活,是太清楚自己活不了。那种清楚,不是悲观,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从一个健步如飞的女人,变成连喝水都要人扶的病人。她能不明白吗?
胃癌晚期,不是说你吃点药、开个刀就能好的。她的胃已经穿孔,腹腔播散,肝上也有转移。说得通俗点,就是癌细胞像野草一样,已经在她身体里疯长开来了。医生一边分析CT,一边摇头,“太晚了。”
可她不是不知道自己有胃病。她十年前就有胃炎,常年胃胀、反酸,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可她总说,“没事,老师嘛,忙。”到后来,饭量越来越小,瘦了二十斤,还是说“最近压力大,睡不好”。等到真正疼得站不起来,来医院一查,已经是“癌中之王”——胃癌晚期。
你知道吗?胃癌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40万,死亡人数也接近40万。
也就是说,这种病一旦被发现,很多人已经没机会活着走出医院了。但我们身边多少人,连胃镜都没做过一次?
很多人说:“我胃不好,但我不想查,胃镜听着吓人。”可你知道吗?胃癌往往就是从“胃不好”开始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规律饮食,其实都在给胃癌埋下种子。
我见过一个快递小哥,每天吃方便面和辣条,三年没吃过一顿家常饭。肚子一疼就喝点苏打水,撑到实在不行才来医院。
结果一查,也是胃癌,才29岁。有人说这是不是遗传?也有可能。但更多的是生活方式,是吃,是作息,是我们对身体的忽视。
人这一辈子啊,胃是最会“记仇”的器官。你熬的夜、喝的酒、吃的辣,全都记在它小本本上。它不吭声,不代表它不在生气。等它真的“翻脸”,你就追悔莫及了。
而且啊,现在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胃癌是“老年病”。其实年轻人得胃癌的比例正在上升。《柳叶刀·胃肠病学》里就提到,近十年来,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上升了将近15%。这不是个小数目。我们这一代人,吃得快,睡得少,情绪压抑,压力山大,胃早就撑不住了。
而胃癌最吓人的地方,不是它来的快,而是它来的时候你几乎全无准备。它不像感冒发烧,来得快去得也快。
它是那种“潜伏期特别长”的病,早期几乎无症状,就算有,也是些你以为“没事的小毛病”:胃胀、反酸、恶心、饭量变小、体重下降……你以为是胃炎,其实是癌变的前奏。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老头子,七十多岁,天天写毛笔字,喝茶,身体挺结实的。就是不爱吃饭,总说没胃口。
他女儿硬拉着他去做胃镜,结果查出早期胃癌。医生立刻安排微创手术,把病灶切了。现在三年过去了,老人家还在下棋、泡茶,身体硬朗得很。早发现,真能救命。
可问题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去查。怕疼、怕贵、怕知道真相。可你不查,它就真能要你命。
再说回那个36岁的周老师。她其实也不是没机会。早在五年前,她体检时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医生建议她根除治疗。
她说,“我吃中药调调就好了。”可你知道吗?幽门螺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Ⅰ类致癌物,和抽烟喝酒一个级别。它在胃里作祟,时间一长,就可能让胃黏膜萎缩,最后发展成癌。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其实不复杂,就是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连吃两周,治愈率高达90%以上。关键是你得愿意治疗啊。她那时候要是吃了药,也许还能多活几年,甚至根本不会发展成癌。
人哪,总是等到无路可退,才想起什么是“早知道”。可早知道从来都是最贵的药。
她拒绝治疗那天,我问她后不后悔。她笑了,轻轻地说,“我的命是我自己的,活得清醒,比活得长更重要。”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有些病人,比医生更懂生命。
她走的那天,天晴得要命。她儿子在病床边画画,画的是妈妈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她最后看了儿子一眼,说,“妈走了,别怕。”
我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她不是放弃,而是选择在尊严中告别。
很多人问我,怎么才能预防胃癌。我说,不是你吃点什么灵芝、人参、保健品就能防的。
真正的防癌,是你每天三餐别糊弄,是胃不舒服别硬扛,是每年抽空做个胃镜,是幽门螺杆菌查了就治,是别总熬夜、别总生气。你对身体好一点,它真的会回报你。
还有一点,别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身体从来不是负责任的朋友,它不是说你对它好,它就立刻给你反馈。它是那种慢热型的,你日积月累地糟蹋,最后就是一朝反噬,让你措手不及。
我也希望你记住一句话:癌症不是突然来的,它是你生活方式的复利结果。你的一顿泡面、一晚通宵、一次暴怒,也许没事。但日积月累,就是命运的“加权平均”。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让你害怕癌症,而是想告诉你——别等到像周老师那样,才想起自己还有身体,还有孩子,还有未来。
人活着,不是为了和病魔搏斗,而是为了能在阳光下慢慢变老。愿你我都不需要在病床上说那句“不要抢救我”,而是能在健康中说一句,“我还想多活几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2,44(10):881-895.
[2]世界卫生组织.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联报告[R].2023.
[3]柳叶刀·胃肠病学.中国胃癌流行趋势分析报告[J].2024,5(3):124-130.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