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前,恒瑞医药与默沙东就旗下Lp(a)口服小分子HRS-5346以2亿美元首付款+17.7亿里程碑及销售分成达成授权协议,让人看到了国产心血管领域创新分子亦能拿下大的BD。
最近心血管领域的里程碑和催化有点多。
早前,恒瑞医药与默沙东就旗下Lp(a)口服小分子HRS-5346以2亿美元首付款+17.7亿里程碑及销售分成达成授权协议,让人看到了国产心血管领域创新分子亦能拿下大的BD。
3月底,AZ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公布了口服PCSK9抑制剂AZD0780的2b期数据同样也令人振奋,其在12周内实现了约50%的L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该药物无需空腹即可服用。
接下来的两个月,最令投资者关注的莫过于两大心血管领域“新秀”BridgeBio Pharma和Alnylam Pharmaceuticals一季度的成绩单,这涉及到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这一大市场的全球竞争格局变革。
01 ATTR-CM大市场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是一种由转甲状腺素蛋白(TTR)错误折叠引发的致命性心肌病,TTR原以四聚体形式稳定存在负责转运甲状腺素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但在基因突变、炎症或衰老等因素作用下,四聚体解离成单体并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纤维,错误折叠TTR蛋白在心肌间质沉积会导致心肌增厚、舒张功能受限,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
ATTR-CM又可以分为遗传型(hATTR-CM)、野生型(wtATTR-CM),前者由于与TTR基因突变相关,发病年龄更早,严重程度更高;后者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
ATTR-CM患者生存质量较低,同时生存率较低,存在较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一方面,数据显示全球约有5万名hATTR患者,20-30万名wtATTR患者,以wtATTR为例mOS在诊断后大概也就是43-57个月,且75%患者对现有治疗应答不佳;另一方面,ATTR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例如心衰、呼吸困难、虚弱、知觉丧失等,且治疗通常需要延续一生,疾病负担较重。
据报道,中国ATTR-CM患者数可能达到27万,诊断率不足1%,这意味着还有大量患者未被诊断。据Intellia Therapeutics预计,全球ATTR-CM药物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约120亿美元,可见这个“罕见病”的市场潜力巨大。
在2017年以前,全球治疗ATTR-CM的方案和手段非常有限,仅能通过肝脏移植或者使用在部分国家获批的氯苯唑酸进行治疗。
2019年辉瑞的口服TTR稳定剂Tafamidis获批,才将ATTR-CM治疗药物的市场潜力充分发挥,2024年录得33.21亿美元销售额,位列辉瑞十大销售药物之一。
TTR稳定剂为通过稳定TTR四聚体结构,抑制其解离为致病单体,延缓淀粉样蛋白沉积;在Tafamidis的III期ATTR-ACT研究显示,治疗30个月后,全因死亡率降低30%,心血管相关住院率降低32%。
Tafamidis作为老一代的TTR稳定剂,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其对hATTR(变异型)患者疗效有限,ATTR-ACT研究中hATTR亚组全因死亡率未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其起效较慢,需要长期用药才能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同时有一定胃肠道副作用(最常见为腹泻)。
02 三雄争霸
随着BridgeBio的新一代口服TTR稳定剂Acoramidis在2024年11月获批、Alnylam的RNAi疗法Vutrisiran在2025年3月获批,海外机构预计未来ATTR-CM治疗药物市场将呈现“三强争霸”的局面。
瑞银在采访的一位管理超过1000位ATTR-CM患者的心脏病专家在访谈中预计,随着两款新药物的上市,2025年底前ATTR-CM新增患者病例开具厨房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而到2026年底可能达到2:2:1的比例(Acoramidis:Vutrisiran:Tafamidis)。
两款新获批药物有何独特之处?
BridgeBio的Acoramidis与辉瑞的Tafamidis一样均为TTR稳定剂,其改善了Tafamidis存在的起效慢、对变异型患者疗效有限的不足,同时更大幅度的降低了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相关住院风险。据公司口径,Acoramidis是一种近完全 (≥90%) 转甲状腺素蛋白 (TTR) 稳定剂。
Acoramidis的ATTRibute-CM三期研究显示,接受Acoramidis治疗的患者3个月内就出现显著的心血管获益,包括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相关住院风险等;在30个月时,Acoramidis组患者的心血管相关住院事件减少了42%,心血管住院事件的累积频率降低了50%,在变异型和野生型患者均展现出疗效。
在ACC 大会另一项Acoramidis壁报显示,无论是接受安慰剂治疗ATTR-CM患者还是接受安慰剂和Tafamidis治疗的患者,Acoramidis均显著增加了血清TTR水平;相反,将Tafamidis添加到Acoramidis中并未显示血清TTR水平进一步增加,这一结果也反映了Acoramidis潜在Me better的属性。
Alnylam的Vutrisiran与辉瑞、BridgeBio两款口服稳定剂的机制截然不同,是一种化学修饰的siRNA,能够特异性靶向TTR的mRNA使其在肝脏中的催化降解,通过降解TTR mRNA减少血清中TTR蛋白的水平,从而减少了TTR淀粉样蛋白在组织中的沉积,达到从上游层面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Vutrisiran治疗ATTR-CM的HELIOS-B三期研究中,接受Vutrisiran治疗的患者在36个月内将死亡和心脏相关事件的风险降低了28%。延长至42个月的随访期内,总人群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6%。
(上述三款药物对比)
从两款迭代的疗效和安全性上看,Acoramidis在起效时间和心血管控制事件层面均具备不错的优势,并且价格与Tafamidis相当,患者转化相对好;而Vutrisiran则是在更长的随访期展现了不错的生存获益,同时海外部分临床医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03 值得关注的同赛道管线
全球范围来看,参与ATTR-CM药物研发竞争的选手不少,但前述的TTR稳定剂、siRNA疗法均代表了目前的主流思路,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一种新型思路:体内基因编辑疗法。
这一领域颇具代表性的药物为Intellia Therapeutics的NTLA-2001,该药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向患者肝脏细胞递送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靶向永久性地敲除TTR基因,减少血清中TTR蛋白的生成,这也从理论上看到了治愈ATTR-CM的希望。
NTLA-2001的一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1.0mg/kg剂量组的6名患者血清TTR蛋白水平下降了93%,并且在治疗后2-12个月的随访期,患者的TTR水平持续保持下降。
该药物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不过其在多发性神经疾病的临床中不良反应率较高,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在大样本的三期临床数据中观察验证。
放眼国内,目前针对ATTR-CM研发进度较前的创新管线为倍特药业的siRNA药物BPR-30221616注射液(刚进入临床,全球第二款针对该疾病的siRNA药物)、尧唐生物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YOLT-201(已有IIT数据,进入注册临床),两者分别追随Alnylam和Intellia的路线,未来值得期待。
抛开ATTR-CM适应症赛道不谈,心血管创新药物存在广阔的机会。
两款PCSK9单抗2023年全球销售近30亿美元,AZ通过研发口服药物AZD0780改善患者依从性,同样默沙东MK - 0616也是该策略下的竞品,部分海外机构更是给出了5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预测。
同样针对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Lp(a)靶点药物显然也存在巨大的机会,恒瑞、石药相关分子均达成了不俗的对外授权,这类药物未来极有可能将与PCSK9药物联用,探索更大市场的可能性。
当然,除上面提到这些之外还有不少的潜力靶点,包括调控甘油三酯代谢的ANGPTL3/4、可改善心肌肥厚的GDF-15/MSTN(肌肉生长抑制素)等,以及可聚焦难治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开发药物等。
结语:心血管药物的传奇之旅还在延续,ATTR-CM这样的“罕见病”都能让BridgeBio、Alnylam这样的中大型Biotech绽放出耀眼的价值光芒,它的每一个细分赛道机会,都值得我们重视。
来源:冠军羚选